粉丝文化视角下的IP改编剧新转向

2019-05-08 09:46刘艳妮
新世纪剧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原著明星

刘艳妮

IP,泛指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IP改编剧或称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其中尤以网络文学和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居多。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IP改编剧要数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开创了游戏改编成电视剧的先河,随后2011年《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热播,IP逐渐引起业界关注。尤其是近四五年,IP改编剧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粉丝文化作用下催生了一批口碑与收视皆不错的剧集,如2014年的《古剑奇谭》,2015年的《花千骨》《琅铘榜》,2016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欢乐颂》,2017年的《白夜追凶》《择天记》,2018年的《扶摇》《香蜜沉沉烬如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2019年依旧有不少IP改编剧即将问世。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艺恩播映指数TOP50”剧集中,有32部IP改编剧,占比64%,这些改编剧中,有17部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总播放量近1054亿。从当前影视剧的发展来看,IP改编剧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IP依然是电视剧研究的热门关键词。

一、粉丝文化催生IP改编剧

一般而言,IP改编剧的创作者,会对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的点击率或下载量、评论情况、排行榜以及明星流量榜单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预估改编剧的经济效益,由此确定改编对象,再根据目标收视率与效益情况确定产业链开发程度。热门IP越来越被业界人士看好,归根结底,被看重的是IP背后的强大粉丝群体,即粉丝经济的影响力。在IP被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粉丝文化的流行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得以体现,换言之,正是粉丝文化催生了IP改编剧。

热门IP一般都是高点击率、高热议、高口碑的作品,经过一定时期的累积形成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体,他们是电视剧的潜在观众,极有可能转化为忠实观众,为保障收视率奠定基础,因而改编的风险较低。据CNNIC网络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用户中79.2%的受访者愿意观看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尤其是以自己中意的网络文学为基础改编的影视剧。基于对原著的喜爱和追捧,原著粉丝会围绕作品的角色期待、演员与角色的相符程度、剧情的改编、场景布局等问题发表意见,并在贴吧、论坛等评论区发酵,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讨论话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主演的人选、剧情改编的方向,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创作者在选取角色主演时,也往往倾向于选择有强大粉丝团体的流量明星,以明星效应促进粉丝消费作品。“追星文化已经不是以往所谓的‘偶像崇拜’现象,它是一个情绪出口、社交话题、生活调味品和经济活动。”1如果说原著粉丝是改编剧投资的前期保障,那么明星粉丝则是改编剧收视的后继支持,两大群体的合力使得改编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甚至许多作品出现“未播先火”的现象。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作为IP改编剧的“天然”受众,还参与到制作改编剧的花絮视频、剧组探班等活动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二次传播,在改编剧的宣传阶段提供热议话题与更丰富的视频资源,以此增加作品的曝光率,既提高知名度,又扩大改编剧的传播影响力。在肯定粉丝力量上,网络作家唐家三少说过:“曾经我和我的合作方说,光我的笔名可以保证1个亿的票房,加我的作品就可以再保证你1个亿的票房。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力量。”2016年,根据唐七公子的同名网络文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热播,在改编初期就得到大批原著粉丝的拥护,该剧由当红明星赵又廷、杨幂主演,使得电视剧自带流量,吸引了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取得了口碑和市场双丰收,虽然其后的电影版因“粉丝锁场”事件导致口碑和票房不佳,但无疑是IP产业链开发的有益尝试。

二、粉丝文化作用下IP改编剧的新转向

近几年IP改编剧呈井喷态势发展,孵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剧集。IP市场经过疯狂的成长期,逐渐进入理性回归阶段,纵观这些持续霸屏的改编剧,在粉丝文化作用下呈现出题材多元化等新转向。

第一,题材从单一到多元,剧集反哺网文。2005年,由网络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系列电视剧开创了玄幻仙侠类电视剧的新思路,此后在中国影视圈刮起一阵玄幻仙侠旋风。十余年间,《古剑奇谭》《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青云志》《择天记》《香蜜沉沉烬如霜》等玄幻仙侠、架空历史类题材电视剧风靡荧屏。这些超级IP改编剧的成功与玄幻仙侠小说阅读升温密不可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以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移动阅读终端的兴起,为网络文学阅读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文学是“对大众愿望、价值观与审美的忠实反映,是为大众服务的欲望叙事,它通常以‘愿望-动机-行为’形成一套连贯的话语谱系”2,玄幻仙侠小说往往借鉴中国上古神话故事,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编织传奇人物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通常将个体代入主人公的精神场域,形成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对话,借欲望叙事弥补现实生活中的落空。而IP改编剧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像符号,相较于文本阅读,在可视化的视听语言中个人欲望更易于“实现”。 2017年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女主角白浅是“四海八荒第一美女”,亦是青丘九尾狐族的上神,法力高强,颜值与实力并存,这样的人设是每一个现代女性所期望拥有的,小说文本为粉丝提供了广阔的造梦空间,也为电视剧改编提供了潜在剧本与收视基础。十余年间,玄幻仙侠类IP改编剧但凡制作尚可的,都会吸引大批粉丝关注,收视率可观。

在看到网络文学获得口碑认可与经济收益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各类型作品层出不穷,这为改编剧提供了题材多元化的创作来源。但是某一类题材改编剧收视率走高后,受利益驱使,创作者竞相制作同题材剧集,扎堆现象造成该题材的IP虚热,观众对同一题材的改编剧审美疲劳,熟知剧情套路,创作者纷纷把目光转向其他题材,改编有了新的转向。以《欢乐颂》为代表的都市题材改编剧,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反腐题材改编剧,以《白夜追凶》为代表的悬疑题材改编剧,以及以《延禧攻略》为代表的新宫斗剧,深受观众喜爱。IP影视化改编,已经走出了最初的混沌状态,其题材从玄幻仙侠、历史架空逐渐转为多元化发展方向。

改编剧的走红也反哺了网络文学、游戏等原始IP。2018年热播的宫斗剧《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璎珞从秀女到皇贵妃一路升级打怪,通过自身努力克服深宫生活的重重困难,成功上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观众常常将个人的美好生活期待寄托于主人公身上,从而实现自身的欲望,以此获得情感认同与代入感。“黑莲花”的人设成功吸引到电视剧观众,《延禧攻略》的独家播出平台爱奇艺推出同名小说连载,吸引一大批粉丝追着更新,带动原著小说的阅读,实现电视剧观众与小说读者互补。同样,2016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开播前的原著粉丝不算多,但因电视剧反腐尺度空前、剧情的跌宕起伏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电视剧收视口碑都不错,剧集火爆促进了原著小说阅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视走红后在把原著推向当年第一季度的“Kindle电子书畅销榜”上第二名。《延禧攻略》《人民的名义》《白夜最凶》更像是在剧中成长出的IP,不是网络文学IP造就了高收视的剧集,而是电视剧反哺了网络文学IP。

第二,粉丝经济模式失灵,IP市场理性回归。电视剧改编所选择的题材,多半是业界称之为强IP的网络文学,具有“强情节、高点击、多评论”的特点。无论何种 IP,都自带粉丝光环,名著更是不在话下。粉丝在大众文化生产中具有创造性,在消费明星及延伸产品的同时,可以生产出新的文本。“原初的文本是一种文化资源,从中可以生产出无数的新文本的范围,但是永远不可能限制使用它的‘迷’的创造力和‘生产者的特性’。”3这正是IP改编剧创作者注重提升粉丝话语权的重要原因,从而为剧集的播出赢得更坚实的收视基础。一些热门 IP《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是注重与粉丝互动的成功范例,被改编成电视剧皆有不错的口碑与收视。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花千骨》播出时,7周时间达到百亿播放量,2017年播出的《楚乔传》,累计播放量超过400亿次。

然而另一些热门 IP《大汉情缘之云中歌》《秦时明月》《孤芳不自赏》等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因流量明星演技差、“五毛钱特效”、剪辑技术差等导致收视口碑较差,造成热门 IP改编失利。随着审美能力的日渐提高,观众逐渐从迷失向理性转变,意识到IP只不过是电视剧制作的“原材料”,在理性观赏的背景下,流量网文与流量明星不再是收视率的保证,观众更加关注剧集质量。与传统电视剧相比,改编剧由于网络文学等原始IP的先前存在,情节具有预知性,在文字外化为图像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原著粉丝,而将剧情改编、演员选角等关键环节一味向粉丝倾斜,而不顾剧集质量,也会造成收视口碑双失利。改编剧往往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一味把偶像符号转化为生产力,选用流量明星主演,这些流量明星片酬高,演技拙劣,却能够带来大量粉丝经济,成为提升收视率的“吸铁石”,而忽略了改编的内涵。编剧汪海林指出,只有把IP转化为一个真正的好剧本,IP才能有意义。“改编既不是原始IP的照搬照抄、简单影视化,也不是大刀阔斧的删改,而是在结合当代受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打磨原始IP,再创作出精品的过程。”4如果不经过精加工制作,即使有众多一线明星粉丝加持,也会被观众病垢,只能成为 IP市场中的泡沫。2017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作为备受期待的开年大戏却遭遇口碑滑铁卢,创作者利用粗糙的后期抠图合成技术,造成电视剧画面效果失真、剪辑跳跃,影响剧情节奏,被观众戏称为“抠图不自赏”。而《延禧攻略》虽然没有原著粉丝、流量明星、明星粉丝的强大基础,却赢得 170亿播放量的佳绩,该剧也因服装、道具等精细化处理,特别是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上而获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好评。

由此可见,IP改编剧已经走过粉丝红利期,观众与创作者逐渐回归理性。IP改编失利,归根结底,源于创作者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夸大粉丝经济的作用,而忽略创新意识与精品意识。热门IP是助推剂,具有“爆款潜质”,只有通过精心改编、精湛演绎与精良制作,将内容和技术更好结合,才能打造出高品质IP改编剧,在繁杂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2019年被业界认为是IP市场理性回归的一年,年初,阅文集团推出《TOP影游改编价值书单》,期待更多优秀IP改编剧集问世,IP也只有经过影视孵化阶段的扩大效应,才能实现跨领域和多产品开发。

注释

1.迈克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

2.王梓睿.网络小说 IP影视化现象分析[J].影视艺术,2018(6):47

3.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75

4.刘艳妮.影视化是IP多领域共生的关键[N].辽宁日报,2018-10-26(14)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原著明星
驯烈马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