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爆法与掘进机法在引沁入汾工程中的应用比较

2019-05-08 07:28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支洞洞室斜井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1 概 况

1.1 工程概述

临汾市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是山西省重点工程,位于临汾市古县、浮山县境内,自古县草峪岭隧洞出口取水,主要由进出口联合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组成,供水线路总长20.231km,其中供水总干渠18.531km,浮山干渠1.7km。供水总干渠线路上有郭店隧洞(12968m)、李家堡隧洞(2793m)、罗圈凹隧洞(2232m)3座隧洞,浮山干渠有赵家坡隧洞(1700m)1座,隧洞总长19.693km,占供水线路总长的97.34%。隧洞沿线海拔809~1102m,隧洞埋深11.59~253.65m,断面设计为城门形断面,采用最小施工断面,底宽2.5m,顶拱中心角为135°,顶拱半径1.35m,直墙高2.2m,洞高3.035m,输水隧洞纵坡1/2500。

03标主要施工范围为供水总干渠7+829~12+010,长4181m,其中Ⅳ类围岩1093m占26%,Ⅴ类围岩3088m,占73.86%。包括郭店隧洞(7+829~12+010)、4号斜井(456.9m)、5号斜井(150.6m)及临时辅助设施等。

主要工程量为:洞(井)挖56655m3,喷混凝土4610m3,锚杆24275根,钢筋2235t,混凝土16160m3,回填灌浆13917m2。

其中5号斜井位于河底村东南,与总干渠垂直相交于10+483.3处,地面高程875.456m,斜井设计底高程850.162m,斜井长150.6m,斜井坡度11.7°。围岩类别为Ⅴ类,开挖后的断面为3.44m×3.955m(宽×高),衬砌后径宽为2.5m。5号斜井布置见图1。

图1 5号斜井断面

4号支洞斜井位于河底村,洞口高程908.672m,与主洞高差61.53m,支洞长456.67m,坡度8.08°,坡比1∶6.91,与总干渠在8+866.03处相交,洞底高程847.159m。

4号支洞设计开挖断面尺寸为3.3m×3.735m和3.44m×3.855m,4号支洞0+12.5~0+406.67段为Ⅳ类围岩,4号支洞0+000~0+12.5、4号支洞0+406.67~4号支洞0+456.67段为Ⅴ类围岩,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支护方式包括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

1.2 开挖方法

本工程采用全断面开挖,共有两条施工支洞,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4号支洞长456.9m,5号支洞长150.6m,主洞长4181m(7+829~12+010)。洞室开挖采用两种方法施工,其中5号斜井0~0+145.6、主洞11+383.3~11+483.3、11+483.3~11+583.3段采用EBZ200型掘进机开挖,4号斜井0~0+456.9、主洞7+829~11+383.3、11+583.3~12+010段采用钻孔爆破开挖。

2 两种开挖方法应用情况对比分析

2.1 适应性对比分析

2.1.1 钻孔爆破法开挖

钻爆法开挖是隧道开挖常用的方法,开挖过程中既要保护围岩的稳定性,以免发生塌方、涌水等灾害,又要保证隧洞掘进的速度,这对开挖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考验。常用的隧洞快速掘进施工方法有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以及导坑超前全断面扩挖等方式。全断面开挖适合于较小断面的隧洞开挖,大断面隧洞主要采用台阶法开挖和导坑超前全断面扩挖。

采用钻爆法施工隧洞,一般要求隧洞大部分地段应位于坚硬的岩石地层之中。但隧洞进出口一般地质条件较差,甚至较长地段为土层,即使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的地段,也会存在一些风化槽或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地层。对于钻爆法施工,由于设计施工经验均较为成熟,可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变化。

2.1.2 悬臂式掘进机法开挖

掘进机施工法是一种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和掘进)隧洞的机械设备。采用掘进机法施工洞室对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差。不适用于软弱围岩,对强度超过200MPa的硬岩,刀具成本将急剧增大,开挖速度也随之降低。

2.1.3 对比分析

钻爆法是洞室开挖的传统方法,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前期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结合本工程实际地质条件分析,本工程可采用钻爆法开挖。掘进机法隧洞开挖主要适用于中硬度以下围岩,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分析,本工程主要为Ⅳ类、Ⅴ类围岩,硬岩强度均在100MPa以下,根据理论分析本工程可采用掘进机法施工。通过现场实际对比分析,本工程可采用两种施工方法同时进行施工。

2.2 施工工艺对比分析

本工程洞室开挖采用两种方法施工,其中掘进机法施工采用EBZ200型掘进机开挖共计345.6m,其余4437.9m采用钻孔爆破开挖,不同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具体细节如下。

2.2.1 钻爆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考虑洞室断面尺寸较小,选择使用全断面开挖法进行爆破施工。洞室开挖采用气腿式风钻钻眼,钻头用φ40一字型钻头。光面爆破,用非电毫秒微差导爆管一次引爆,周边孔选用φ32×200g 型2号岩石乳化炸药间隔不耦合装药;掏槽、崩落孔、底板孔采用φ32×200g型 2号岩石乳化炸药连续耦合装药,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微差起爆。

结合本工程情况,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药量减小,适当加密,Ⅴ类围岩周边孔23个(其中底板孔7个),崩落辅助孔16个,掏槽孔8个,共计47孔,详见图2;Ⅳ类围岩周边孔23个(其中底板孔7个),崩落辅助孔16个,掏槽孔8个,共计47孔,详见图3。

图2 Ⅴ类围岩钻孔示意图 (单位:mm)

图3 Ⅳ类围岩钻孔示意图 (单位:mm)

2.2.1.1 掏槽方式及炮孔深度的确定

掏槽拟采用楔形掏槽方式。Ⅳ类围岩选择炮眼深度为2.3m,掏槽眼眼深为2.5m,Ⅴ类围岩选择炮眼深度为2.0m,掏槽眼眼深为2.2m。

2.2.1.2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周边轮廓线光面爆破孔孔距取40~60cm。光面爆破参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并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调整光爆参数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条。

a.两孔间的岩石凸起,炮眼完整率较好,说明线性装药量适合,但孔间距过大或保护层过小,应减少孔间距或加大保护层厚度。

b.眼痕完整率差,岩面凹进,说明线性装药量过大,孔间距过小或保护层过厚,应增大孔间距或减小保护层厚度。

2.2.1.3 单孔装药量

Ⅳ类围岩:掏槽眼1.6kg,崩落眼1.0kg,周边眼0.8kg,底板眼1.0kg。

Ⅴ类围岩:掏槽眼1.4kg,崩落眼1.0kg,周边眼0.6kg,底板眼0.8kg。

2.2.1.4 每循环总装药量

Ⅳ类围岩:1.6×8+1.0×16+0.8×16+1.0×7=48.6kg。

Ⅴ类围岩:1.4×8+1.0×16+0.6×16+0.8×7=42.4kg。

2.2.2 悬臂式掘进机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洞身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利用掘进机截割头上下、左右移动进行截割,开挖过程中利用激光指向仪进行断面尺寸控制,并加强复测,确保开挖尺寸。掘进机截割岩石时,应先开机空载试运行,然后进行初步截割,最后修整,以达到断面尺寸要求。一般在截割较软岩石时,采用截割头左右移动循环向上的方法,当截割较硬岩石时,采用横向往复截割,截割时将截割头调至掌子面,由掌子面下中部开口进刀,左右摆动先割出槽窝,形成自由面,然后由下向上进行截割,待截割完毕支护完好后再进行下一循环作业,见图4。如遇有高硬度岩石时,不能勉强截割,应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开挖。局部有围岩硬度较高但较破碎的砂岩,可用掘进机将围岩截割剥落,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出渣。

图4 掘进机截割示意 (单位:mm)

地下洞室支护施工与掘进机开挖跟进平行交叉作业,各工序间交替流水作业。隧洞支护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掘进施工→出渣与掘进同步→进尺4m停机→初喷混凝土(5cm左右)→锚杆施工→挂网(钢支撑)→复喷混凝土施工→下一循环施工。

需注意支护时,掘进机必须退出掌子面,为支护提供工作面。

2.2.3 对比分析

与钻爆法相比,采用掘进机法进行洞室开挖施工是一种集掘进、导向、支护及通风防尘为一体的开挖方法,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工序简单,开挖作业能连续进行,不使用火工品,不需进行爆破试验,安全性较高,没有像钻孔爆破那样大的冲击,对围岩的损伤小,几乎不产生松弛、掉块,崩塌的危险小,可减轻支护的工作量。震动、噪声小,对周围居民和结构物的影响小,与传统的钻爆法相比,掘进机法施工安全性和作业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掘进机法施工也存在施工粉尘量较大的问题。

2.3 资源配置对比分析

2.3.1 钻孔爆破开挖法主要资源配置

钻孔爆破法开挖主要设备配置见表1,主要人工配置见表2。

表1 钻孔爆破法施工主要设备配置

表2 钻孔爆破法施工人员配置

续表

2.3.2 悬臂式掘进机开挖法主要资源配置

悬臂式掘进机开挖法主要资源配置设备见表3,主要人工配置见表4。

表3 悬臂式掘进机法施工主要资源配置

表4 悬臂式掘进机法施工人员配置

2.3.3 对比分析

与钻爆法相比,采用掘进机法进行洞室开挖施工,机械简单、型号单一、数量较少,不需要采用扒渣机、小型挖机等出渣机械,但采用掘进机法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成本较大,必须配置一台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供掘进机施工。

采用钻爆法每班需要配置人员33人,而采用掘进机法每班只需配置14人,与钻爆法相比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2.4 施工功效对比分析

钻爆法施工,其开挖功效受施工工序影响,每道施工工序都有固定的时间,理论上单个工作面从测量放线到放炮完成需3~4h,放炮到出渣完成需4~5h,每个循环钻爆法开挖需7~9h,每循环进尺1.8~2.2m,每天完成2~3个循环,高峰期最多两个工作面同时开挖,即高峰期每天平均进尺8~12m。结合本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分析,采用钻爆法开挖于2016年6月1—2017年12月31日,实际完成工程量4437.9m,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有效施工时间为470天,实际施工功效为9.44m/天。

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开挖,实现了隧洞施工的机械化,使施工工序大大简化,本工程采用掘进机开挖于2015年11月20日进场,2016年5月26日退场,春节期间正常施工,有效施工时间150天,实际完成开挖工程量345.6m,实际施工功效为2.3m/天。

综上对比分析,理论上采用掘进机法施工实际施工完成情况未达到要求,究其主要原因为掘进机法施工局限性较大,受岩石强度以及地质因素影响较大。施工时洞内粉尘较大,施工环境差,对工人健康影响较大,洞内有渗水,与粉尘相遇后形成淤泥,提高了出渣难度,且隧洞断面小,掘进设备大,对后续施工有干扰,导致实际施工效率降低。

2.5 施工费用对比分析

2.5.1 钻爆法开挖

钻爆法开挖按照一个工作面计算,折合一月投入费用见表5、表6。

表5 钻爆法开挖设备投入费用

表6 钻爆法开挖人工投入费用

2.5.2 掘进机法开挖

掘进机法按照一个工作面计算,折合一月投入费用见表7、表8。

表7 掘进机法开挖设备投入费用

续表

表8 掘进机开挖人工投入费用

就人工及设备投入费用而言,掘进机法开挖一月投入比钻爆法开挖高90765元。

2.6 质量安全对比分析

2.6.1 钻爆法开挖

a.质量方面。不容易控制开挖及爆破参数,且受地质及渗水条件影响较大,平整度及超欠挖不容易控制,成型较掘进机法差。

b.安全方面。采用火工品施工,且钻爆法施工时对周围围岩影响较大,作业时施工人员靠近掌子面,安全风险较大。

2.6.2 掘进机法开挖

a.质量方面。掘进机法采用机械化施工,掘进时对周围围岩及参数控制标准化,超欠挖控制良好。

b.安全方面。采用掘进机法最主要的安全隐患就是洞内粉尘较大,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较钻爆法施工大。

2.7 两种施工工艺优缺点分析

通过两种施工方法在本工程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可知,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2.7.1 掘进机法施工优缺点

相对于传统钻爆法,掘进机法施工安全性较好,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质量控制简单,初期支护减少而且较钻爆法简单,节省人力及降低劳动强度,集中控制实现远距离操作,最主要的是掘进机法施工洞室超欠挖控制良好,洞室成型较好。

但掘进机法对围岩适应性较差,对于强度较高的砂岩,截割效率大幅度降低,截齿消耗增加,增加了炮头的损耗率,5号斜井开挖150.6m,更换了一次炮头,开挖成本提高;水系统降尘效果较差,洞内视野差,严重影响出渣效率,在斜井内出渣安全性系数较大,环保性较差;一次性投资大,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大件故障时,由于重量大、坡度陡、洞室空间小等特点导致设备维修困难。同时机器制造周期长,刀具的消耗和维修费用高昂。

2.7.2 钻爆法施工优缺点

与掘进机法相比,钻爆法施工比较灵活,可快速开始施工,适应各种形状、尺寸、大小的地下洞室开挖,围岩适应性强,开挖设备成本低,使用简单。

3 结 语

综上所述,两种施工方案各有利弊,各有侧重点,结合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条件允许,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施工方法施工。本文通过对本工程开挖中钻爆法与掘进机法施工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工艺的适应性、施工工艺、资源、功效、资金投入、质量、安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特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及选择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支洞洞室斜井
基于BIM的铁路隧道附属洞室设计研究与应用
支洞式调压井在长输水隧洞水锤防护中的应用
关于隧洞围岩破坏特征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施工支洞与主洞交汇三岔口的施工方法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浅谈高流速泄洪隧洞施工支洞规划设计与施工
基于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方法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