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苍梧县茶园旅游开发策略探析

2019-05-08 03:09叶锦培曹飘洋唐世斌韩婷婷张文洪程委杰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苍梧县六堡茶园

叶锦培,曹飘洋,唐世斌,韩婷婷,张文洪,程委杰

(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2.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广西梧州 543005)

1 苍梧县茶园旅游发展状况

苍梧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北部(110°51'~111°40'E,22°58'~24°10'N),是我国名茶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茶因产于苍梧县六堡茶镇而得名。在现有的茶园种植基础上,苍梧县建立了多个生态茶园,逐步形成集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种质研究、茶文化展示、茶园旅游等多位一体的“茶旅融合”模式,以茶叶生产带动茶园旅游发展,以茶园旅游发展促进茶叶生产,逐步将六堡茶重新带到大众视野中,以期重现六堡茶六百年前的辉煌。但由于茶园旅游开发时间较短,前期的重点主要放在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上,对于茶园旅游开发的力度相对较小。如今茶叶生产销售已逐渐走上正轨,加上国家对于文化旅游的重视以及中国旅游市场逐渐转向文化旅游,茶园旅游也逐渐受到重视。这也预示着茶园旅游将会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茶业生产与茶园旅游结合是大势所趋,苍梧县的茶园建设也逐渐加入了旅游元素。

苍梧县的茶园旅游发展较晚且缓慢,规模较大、运营成熟、能给游客提供旅游体验的茶园相对较少,影响力、知名度及吸引力均不高。随着文化旅游热潮到来,苍梧县政府开始重视茶园旅游的发展。2016年,苍梧县采取措施促进当地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运用“生态+”模式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生态+茶文化旅游”。苍梧县开展茶文化旅游节、茶叶展销会等多项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其中,引进资金8 亿多元[1]。同时,苍梧县还与深圳企业合作,投资30亿元共建六堡茶特色小镇,开发一系列茶文化景观产业[2]。

2 苍梧县茶园旅游资源总体优势

2.1 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苍梧县六堡茶有悠久的历史和跌宕起伏的变迁过程。唐宋时期,六堡茶广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清朝时期,梧州人民通过水路将茶叶、瓷器等物品运输到世界各地,形成了著名的茶船古道。茶船古道主要运输的茶叶就是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六堡茶逐渐闻名中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3]。抗战时期的苍梧县在对外贸易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可供挖掘的人文历史资源

苍梧县在岭南地区曾是发展的核心地区,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汉朝的陈钦、陈元、申朔等,近代的李璲、关冕钧等人;许多诗人、朝廷重臣如苏轼、李纲、陶弼、阮元等都曾到过苍梧县,并留下笔墨赞美。抗战时期苍梧县出现了一些有名望的茶商,六堡镇曾险些被改名,被一位名叫邓泽才的茶商保住了名字[4]。每一位名人与苍梧县的故事都值得深入挖掘,使其成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2.3 良好的基础条件

2.3.1 自然条件

苍梧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呈酸性,土质疏松、良好[5]。县域内多为丘陵和山地,茶树主要种植在山上,日晒条件好,且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

2.3.2 产业基础

苍梧县是梧州市旅游发展格局中“六堡茶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域,截至2017年,苍梧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到4 747.3 hm2。在梧州市政府的重视下,建立了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6],不仅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基础,还将为苍梧县六堡茶园的发展带来大的机遇。

2.3.3 市场基础

苍梧县内有天洪岭林场和白南林场两大国有林场为全县茶园提供茶苗[7],以满足全县茶园的种苗需求。目前,除国内市场外,六堡茶已经拥有7个国家的销售市场,在梧州举行的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中,六堡茶订单总额超过1 亿元人民币。2007—2017年的十年间,六堡茶的直接产值高达14 亿元,综合产值近40 亿元,创税超过2 700万元。2018年,六堡茶品牌价值超过20亿元[8]。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苍梧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和六堡茶制作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的象征和产物,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公司高级顾问李中华认为把非遗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是发展非遗的更好手段。非遗体现的是对生活理解的精神追求,而精神属于非物质载体,要将它与物质载体相结合,这个载体即文化和旅游[9]。六堡茶本身具备两项非遗,这也成为发展六堡茶相关产业的两大优势和重点,对于这两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融合,能够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也能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六堡茶制作工艺与其悠久的历史。

3 苍梧县生态茶园旅游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对苍梧县县域内六堡茶生态茶园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本次调研选取县域内具有一定旅游开发潜力、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4个茶园——八集山庄六堡茶生态茶园、双贵六堡茶生态茶园、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和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现场调查各生态茶园内的基础设施、活动设施、旅游景观等建设情况,对4个代表性生态茶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了解苍梧县生态茶园的旅游建设现状(表1)。

八集山庄六堡茶生态茶园是六堡镇唯一保存较好的百年古茶园。于清朝光绪年间建立,2007年重建。2009年,获得有机茶园认证,2013年获得六堡茶生态原场地保护证书[10]。

双贵六堡茶生态茶园,始建于2006年,是梧州市最大的六堡茶原产地生产基地。

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建于1955年,曾是梧州市最大的六堡茶企业,因历史动荡,逐渐衰落;现在是梧州市唯一的六堡茶原种保护园和六堡茶种质资源库,也是育苗母本园。

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位于国有天洪岭林场内,依托国有林场的种质资源,目前正在建设中,主要分区为场部管理区、一期茶园、二期茶园及三期茶园。

4 苍梧县茶园旅游现存问题

对苍梧县域内4个具有代表性的六堡茶生态茶园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除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外,其余3个六堡茶生态茶园均不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苍梧县域内茶园旅游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 苍梧县4个代表性六堡茶生态茶园旅游建设现状比较分析Tab.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m situations of 4 representive Liupao tea gardens of Cangwu county

4.1 园路系统不完善

双贵六堡茶生态茶园和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园路系统相对完善,且硬化效果较好,有一定的装饰性;八集山庄六堡茶生态茶园和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均没有形成可供游客游览体验的道路系统,园内流通性较差。

4.2 基础设施欠缺

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其他3个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足以支撑大量游客在园内观光、游览的使用,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同时也体现出园区对于茶园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不利于回头客的培养。

4.3 旅游景观不成熟

茶园内景观主要包括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建筑小品及构筑物等。4个生态茶园的植物景观大都以茶树和场地内原有的树种为主,双贵六堡茶生态茶园和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在原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种植了观赏树种,植物类型较另2个茶园丰富,观赏性也相对较好,但植物配置水平较低,没有丰富的层次与季相变化,景观类型较为单一。

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天然湖泊加以改造,赋予湖泊茶文化并打造成景点。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拥有自然溪涧,但未能很好地利用,使其成为园内景观的一部分。其余2个茶园缺乏天然的水体景观,池塘和人工蓄水池的存在观赏性低,不能满足游客的亲水性。

在建筑小品及构筑物的建设上,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使用仿古建筑结合瑶族元素,颇具特色,其余3个生态茶园建设不完全,尤其是双贵六堡茶生态茶园,不仅观赏性较差,还难以满足游客休憩、停留的需求。

4.4 旅游形式与产品单一

目前苍梧县茶园旅游以观赏、采摘为主,产品多为茶饼、茶叶、茶具等常见形式,种类较少,形式单一。茶园观赏、采摘受茶树生长影响较大,不能形成长期、连续的旅游体验,难以吸引游客;多数游客为一日游,现有景观资源与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游客园内停留的需求,较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目前苍梧县茶园旅游开发迟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园内各类景观观赏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接待能力差、没有特色且游玩类型少、产品单一、没有合理的配套服务。目前的游客大多为当地居民或广西区内游客,难以吸引外地和海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5 开发苍梧县茶园旅游的建议

5.1 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园路、休憩坐凳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已成为六堡茶生态茶园最主要的问题。如果说旅游基地是旅游行为的依托[11],基础设施就是旅游行为的支柱之一。基础设施在游客游玩、休憩、体验等旅游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构成旅游地的场地服务,其是否完善、是否合适也成为游客对旅游地满意度的评价要素之一。资金方面,除申请财政拨款和补贴外,还应积极与国内外公司合作,以获得更充裕的资金支持;同时对国内外优秀的茶园旅游案例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与相关高校合作,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对茶园旅游的建设、开发、发展进行高层次的研究探索,为创建优秀的生态旅游茶园提供充分可行的科学依据。

5.2 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茶园品牌

品牌效应是产品能够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了解或初步了解1个产品时,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原因为品牌名气或周围人都在使用。旅游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历史文化旅游,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北京、西安、南京等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说到购物,会想到香港、广州等大都市;谈到观赏樱花,国内首选为武汉大学;想观赏热带雨林植物,西双版纳常常被首先想起。因此,茶园的品牌会成为这个茶园被广泛得知、口口相传的亮点,它的形成能为茶园带来持续不断的人流。要通过长期不断的开展活动来加深大众对品牌的印象,同时还要加入新元素,开发新趣味,才能留住老游客,吸引新游客。

5.3 丰富游玩类型,展开多日项目

4个代表性六堡茶生态茶园中,只有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能够提供餐饮与住宿。只有把人留住,才能促使游客在茶园内多消费,以此来带动茶园内饮食、住宿和其余游玩项目及周边产品的消费。茶园内可提供系列活动,丰富活动类型,制定旅游攻略,为游客提供能够游玩多日的活动项目。茶园活动策划者需抓住当时大众旅游关注点,以此开展游玩项目。近年来网红效应影响力大,众多消费者盲目跟从网络红人的步伐在景区的网红景点消费、拍照。茶园旅游开发应抓住消费者的这类心理,形成具有本茶园特点的景点,邀请“网红”进行宣传,打造网红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在打造网红景点时要保证其观赏性和体验性,避免一次性消费现象。

5.4 生产结合体验,满足游客参与

游客满意并进行消费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的体验质量,而不仅仅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12]。茶园中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能提供多类型的体验服务,提高游客对于茶文化的体验与感受,提升游客满意度,让他们心甘情愿进行消费,并且觉得物超所值。常见的茶园体验多为采茶、制茶、茶叶加工,千篇一律的体验活动难以吸引游客参与。苍梧县生态茶园体验应推陈出新,创新体验形式。如以表演的形式重现茶船古道;借助高科技AR 技术感受茶船古道的艰辛;开设茶叶spa 馆,“亲身”体验六堡茶等。除此之外,可建立茶叶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现六堡茶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展现出中国茶文化的历程以及国外茶文化的发展。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使用3D 全息技术展示,更能激发游客观赏的兴趣,也更生动形象。

5.5 多个产业结合,开创茶旅新路

产业融合能促进企业绿色发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实现企业转型和结构转变[13]。单一的茶园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唯有多个产业相互渗透、重组,拓展新的产业模式,开创新型茶园旅游形式,才能实现苍梧县六堡茶园长久发展。可将六堡茶园与体育产业融合,利用茶园地形开展一些体育赛事,能吸引大量人流,人流动起来了经济也就流动起来了;可与养老产业融合,利用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喧嚣,为老年人提供理想的养老场所;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提供更多创意、新奇的茶产品,打破单一的茶产品形式。我国产业类型丰富多样,能与茶园相结合的不在少数,未来的茶园发展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5.6 精准茶园定位,保证稳健发展

每个茶园旅游都应有自身明确的定位,要根据自身的实地条件与发展程度谨慎选择。目前我国茶园旅游大致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产型和人文考古型4个主要模式[14]。如中华武夷茶博园主要以弘扬武夷茶文化为主;桂林七仙峰茶园主打生态有机茶叶生产体验;永州塔山婆婆原生态野生茶场依靠地域内的人文景观塔山茶禅寺和塔山婆婆茶的悠久历史。在区域茶园旅游发展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各个茶园的资源条件,形成独有的特色标签,才能在广阔的茶园旅游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如今的茶园旅游逐步成为我国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根据苍梧县茶园的建设现状来看,要形成成熟的茶园旅游产业任重而道远。目前苍梧县政府已经加大对茶园旅游的关注和投资,在发展资金有保障的条件下,各茶园发展应紧抓六堡茶的历史优势和已有资源,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把握消费者需求,完善园内基础设施、景点和活动项目的建设,以此推动苍梧县茶园旅游发展,带动茶叶生产,重现六堡茶原有的辉煌,最终促进苍梧县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苍梧县六堡茶园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六堡茶的“茶气”
与茶相逢在六堡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