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瑕疵与 拥抱美丽

2019-05-08 03:20韩云朋
中学生天地(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弄脏文笔蔬菜水果

韩云朋

1.

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县里有两家医院,所以我有时看西医,有时看中医。时间长了我发现,两家医院的医生治病方式有点不一样。就拿感冒来说:西医叔叔会询问症状,然后对症下药,咳嗽吃止咳药,发烧吃退烧药,总之哪里难受治哪里。当然,中医爷爷也会给我正常开药,只是每次走之前还要额外进行长达一分多钟的“思想教育”:“小朋友,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多晒太阳多运动……”

有一回我被嘱咐得烦了,追问道:“蔬菜水果和太阳是治咳嗽的还是治发烧的?”

中医爷爷一愣:“都治不了……”

我得意道:“不治病,还让我吃?”

中医爷爷笑着说:“它们是治不了什么病,但它们能让你更健康,让你得感冒的概率降低,免疫力提高,哪怕生了病,也会恢复得比别人快。”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两种思路的差异变得清晰具体。

对待将会和我们打一辈子交道的疾病,一种方案是对症下药,关注的是问题,手段就是哪里出了问题,就赶紧去解决那个问题。然而还有另一种方案,叫化解。它关注的是什么能让你的身体更好,手段就是不纠结于某个表象,把焦点投放在积极因素上,一旦发现积极因素,便加大投入,使得积极的一面大到让消极的一面显得微不足道。

用中医老爷爷的口头禅讲就是:“你不用关心怎么治病,你只要多想想怎么让自己更健康就行。”

2.

如果把“疾病模型”和“健康模型”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放到人生哲理上来,那么简单来说:前者关心的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你的失败,你的缺陷有哪些?而后者追问的是哪些因素让你取得了进步,变得成功,抑或是哪怕在经历挫败时它们都在发挥着正面作用,你的优势在哪里?

而无论是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还是从许多其他人的故事来看,“追问疾病”,最好的结果是消除问题,就像把-1扳回到0;而“关心健康”,却能从负中生正,让-1变成+1。

读中学时,学校举办演讲比赛,那时的我敏感、内向又自卑,怯懦地问指导老师怎么才能把这几种性格缺陷填平。指导老师反问我:“为什么要抹平它们呢?这反倒是你的优势啊。”敏感的人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内向其实是向内,更加关注人的内心,自卑是走向真正自信的开始阶段,从这上面长出来的勇气才最有韧性。

比赛时,我平心静气地讲述,目光与台下的每个人呼应,最终不靠喊口号,拿到了第一名。

读研时,我爱上了写作,可无奈文笔不佳,辞藻也不华丽,迟迟不敢动笔,最终鼓起勇气写了一篇稿子交给文学系的老师,向他请教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句子更漂亮些。

在返还的稿件末尾,老师留下一行评语:你的长处在于观点。正如获得了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他的文笔也算不上特别好,可他却没有纠结于此,反倒极致地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喷薄的想象力,最终作品精彩得让读者们忽略了其中的文笔。

我就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没过多久,文章就被收录进中考试卷的阅读题里。

3.

俄罗斯世界級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套中人》的主人公有句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这句话放在今天,特别适合形容当代人的焦虑。我们每天都在“三省吾身”,不停地逼问自己:我这里有什么毛病,那里有什么问题?

就像一个刚刚穿上新衣服的孩子,坐立不安,神经紧绷,生怕一不小心沾上污点。这时聪明的母亲会温柔地告诉孩子:“别傻坐着呀,和小伙伴们好好玩去。”

孩子可能会担心:“衣服弄脏了怎么办?”

和小伙伴们忘情地闹腾,新衣服一定会弄脏,但这有什么关系?大家一起尽情玩耍时的愉悦感,会让你忽略掉衣服上的污渍。不是衣服有没有弄脏,而是脏了也没关系。

大海从不纠结自己的哪朵浪花有没有瑕疵,也从不会嫌弃某一朵浪花的胖瘦高低,因为每当游轮上的游客想要指摘评价它的哪朵浪花美不美时,它都会不动声色地翻起一条漂亮的鲸。

最终,返程的游客感叹:大海真美啊。TA的感叹里早已忘却了浪花的样子,在乎的是那条大鲸。

问题永远存在,但我们没必要解决掉所有的问题。试试带着问题上路吧,然后争取在问题的土壤里开出一朵花来。有时候,别急着舍弃尘泥,在你低头的一瞬间,便失掉了旅途的风景。

猜你喜欢
弄脏文笔蔬菜水果
建设冬季蔬菜水果温室每亩最高补助可达3万元
弄脏小手没关系
用蔬菜水果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蔬菜水果动起来
吃柿子不弄脏手
文笔的文雅
蔬菜水果大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