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收益及种粮意愿分析

2019-05-10 03:56陈风波杨永富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梅州粮食农户

陈风波,汪 峤,喻 雯,冯 宇,杨永富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研究意义】 广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1],水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比例均保持在76%以上,但广东水稻生产无法满足自给性需求,每年稻谷缺口在300 万t以上。重要原因在于广东不仅耕地有限,而且水稻生产成本远高于其他粮食产区[2]。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水稻生产中的人工成本不断显现[2-3],土地细碎化又限制了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升[4-5],在此背景下,粮食生产副业化和粗放式生产变得普遍。如何种粮和谁来种粮已经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农业经济问题。广东地区的粮食供给长期大量依赖外省和东南亚国家的供给,粮食进口在全国占很大比重[6],如何在此背景下提高粮食自给率,提高水稻生产效率也成为广东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前人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对广东水稻生产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依赖宏观数据[7],缺乏微观层次调查数据作为支撑,无法深入了解当前广东水稻生产的现状。详细的水稻投入产出和成本收益情况对于未来广东水稻产业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要。【本研究切入点】 广东省水稻流通与产业经济岗位研究团队选取广东省主要的水稻生产区进行实地农户调研。在广东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地试验站的帮助下,调查组选择试验站所在地区的水稻生产的主要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村,每个村随机选择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进行调研。2017年3—5月进行了试调查,确定了具体调查村,正式调查在2017年7月下旬进行。调查队主要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具体调查地点在惠州惠城区、汕头潮阳区、梅州梅县和兴宁、韶关始兴、清远连山、雷州以及阳江,共调查了8个县16个乡镇17个村,共获取533个水稻生产户家庭基本情况及水稻生产方面的数据。水稻生产户的调查包括家庭人口及劳动力利用和收入情况,农户耕地及耕地利用情况,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收益情况(包括地块层次的投入产出情况),农户种粮意愿以及水稻生产技术采用等信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广东省水稻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现状以及农户种粮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广东水稻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1 调查水稻生产户基本情况

1.1 调查户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农户户均人口5.47人,其中劳动力3.50人,大部分青壮年去珠三角地区务工经商,老人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总的来看,广东水稻生产户有如下特点:(1)50 %以上的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1.82人,从事农业生产1.85人;(2)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教育文化水平整体较低[8]。农业生产者平均年龄高达54.68岁,年龄偏高[9],其中阳江地区平均年龄60.22岁,受教育年限较低,仅为6.42年;(3)户均水田面积有限,平均每户拥有水田0.45 hm2、旱地0.18 hm2。其中始兴地区户均水田面积最大,达0.86 hm2。调查中了解到该村主要通过发包方式分配土地,户均耕地面积较大,且该地区农户同时种植黄烟,可获得不错的经济收益。梅县地区户均水田面积仅有0.19 hm2;(4)被调查地区耕地细碎化现象严重。家庭耕地块数会对水稻生产决策产生影响[10],被调查地区户均地块数达10.94块,始兴地区户均地块数最多,多达24.19块,土地细碎化现象非常普遍,农户反映土地的分散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提升。

表1 调查地区农户基本信息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farmer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2.2 户均家庭收入水平及收入结构

为反映调查地区稻农户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在获得家庭收入数据基础上,将农户收入分为3部分:家庭农业经营纯收入、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其中家庭农业经营收入包括水稻生产纯收入、养殖业纯收入、种植业(除水稻之外其他作物)纯收入,而水稻生产纯收入中已包括种粮补贴,务工收入包括农业务工收入及非农务工收入。

从户均全年家庭总收入来看,最高的是始兴地区、为88 863.95元,最低的是连山、为67 198.01元。具体来看,阳江、梅县、潮阳的户均务工收入都达到70 000元以上,最低的始兴仅为46 243.81元,而务工收入中非农务工收入为主,农业务工较少。户均非农务工收入最高的是阳江的74 158.03元,比最低的始兴约高出3万元。从家庭收入结构构成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务工收入,其中潮阳、兴宁、阳江、梅县的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0%,比重最低的始兴也高达52%,除始兴外的7个地区家庭农业经营与土地租金收入的总和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超过25%(表2)。

从家庭农业经营纯收入来看,始兴户均种植业纯收入高达31 258.92元,占农业经营收入的70%,梅县地区养殖业纯收入为3 041.68元,占57%。雷州地区户均水稻生产纯收入,及养殖业纯收入都是8个县(市)中最高,除水稻外其他作物种植的收入偏低。养殖业纯收入较低的是潮阳、兴宁、连山,其中连山地区户均养殖业收入为-163.26元,出现亏损。种植业(除水稻外其他作物)出现亏损的有潮阳、梅县、兴宁、阳江,未出现亏损的惠城区户均种植业收入也仅有90.69元。

表2 调查区的水稻种植户家庭收入情况(元)Table 2 Household income of rice grower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yuan)

3 调查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收益及用工情况

广东是我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区域[11],水稻生产多为早晚双季稻。最近几年,粤北地区农户将双季稻改为单季稻[12],但并不普遍,故本研究略去中稻的投入产出分析。为反映调查地区水稻种植户成本收益的基本情况,利用农户地块层次投入产出数据对早晚稻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生产环节中的用工情况,以直观找到影响农户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

3.1 调查地区水稻种植户成本收益情况

3.1.1 早稻 表3显示了调查地区种植户早稻成本收益情况。从投入来看,调查地区早稻总成本平均为19 011.34元/hm2,其中梅州南口镇水稻生产成本最高,达27 112.24元/hm2,雷州南兴镇最低,为15 353.13元/hm2,二者相差约12 000元/hm2。从产出来看,调查地区早稻收入平均为16 605.82元/hm2,其中清远连山收入最高、为22 474.03元/hm2,而惠城横沥镇最低,只有13 610.00元/hm2,二者相差将近8 900元/hm2。综合来看,仅清远连山和雷州南兴镇早稻种植户有一定盈利,而其他6区都处于亏本状态,其中梅州南口镇亏损最多,亏损9 232.84元/hm2。若不计算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则调研各地的早稻种植户都产生了正的利润,平均利润约为8 328.66元/hm2。

从各项投入来看,人工成本最高,平均为7 749.25元/hm2,劳动时间平均为516.57 h/hm2,其中梅州南口镇最高,为12 473.58元/hm2,雷州南兴镇最低,为4 595.52元/hm2。其次投入水平较高的是物资成本,为5 533.58元/hm2,而物资成本中肥料费投入最高,为2 779.25元/hm2;其中梅州南口镇的物资成本最高,为7 967.61元/hm2,始兴马市镇肥料成本最高为4 662.99元/hm2。雇佣机械服务投入2 743.58元/ hm2。各调查地在收割环节雇佣机械的投入大致相同,约1 500元/hm2,这与我国在收割环节机械化率高有关;而在耕整环节各调查地的投入有所差异,其中梅州南口镇投入最高为2 000.15元/hm2,而清远连山投入最低仅为498.96元/hm2,其原因是清远连山属于丘陵山区地势,市场雇佣耕整机械成本高,大多农户自家拥有小型耕整机[13]或采用牛耕的形式进行自我作业,从而雇佣耕整机械的成本较低。

表3 调查地区种植户早稻成本收益情况Table 3 Cost-benefit situation of early rice grower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3.1.2 晚稻 表4显示了调查地区晚稻种植户成本收益情况。从投入来看,调查地区晚稻总成本平均为18 602.39元/hm2,其中梅州南口镇总成本最高,达27 697.01元/hm2,雷州南兴镇最低,为15 889.40元/hm2。从产出来看,调查地区晚稻收入平均为18 230.60元/hm2,其中清远连山最高,超过23 000元/hm2,而潮阳关埠镇最低,只有10 533.28元/hm2。综合来看,只有始兴马市镇和清远连山的晚稻种植户有利润,分别盈利6 155.52、3 128.96元/hm2,而其他6地的晚稻种植户都处于亏本状态,其中兴宁刁坊镇亏损最多,亏损约8 900元/hm2。若不计算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则调研各地的早稻种植户都产生了正利润,平均约为9 800元/hm2。

从各项投入来看,与早稻种植户的投入情况类似,人工成本最高,为7 214.78元/hm2,劳动时间481.04 h,其中梅州南口镇的人工成本最高,为12 616.57元/hm2,雷州南兴镇的最低,为5 040.45元/hm2。其次投入水平较高的是物资成本,为5 507.01元/hm2,而物资成本中肥料费投入最高,为2 732.54元/hm2;梅州南口镇的物资和肥料成本最高,分别为8 409.10、3 824.78元/hm2。雇佣机械服务投入2 895.52元/hm2,收割成本大于耕整成本。耕整和收割投入最高的分别是梅州南口镇和兴宁刁坊镇,分别为1 920.75、2 266.72元/hm2,耕整和收割投入最低的均是清远连山,分别为436.87、1 035.82元/hm2。

表4 调查地区晚稻种植户成本收益情况Table 4 Cost-benefit situation of late rice grower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3.2 调查地区水稻种植户用工投入占比情况

人工成本的增加成为当前影响水稻生产成本的最为重要因素[14-15]。根据地块数据可以得到不同环节用工数量,从而可以找到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用工环节,为未来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主要途径提供参考。

3.2.1 早稻 从表5可以看出,分地区来看,播种/插秧环节用时最多的是兴宁刁坊镇,约105.37 h/hm2,最少的是雷州南兴镇,约66.12 h/hm2。南兴镇地处雷州半岛东西洋,多为直播,没有育秧过程,播种/插秧环节用工较少。耕整和收割环节用时最多的是梅州南口镇和连山清远,分别约54.93、267.16 h/hm2,而耕整用时最少的分别是潮阳关埠镇和兴宁刁坊镇,约2.54 h/hm2。打药环节用时最多的是韶关始兴,约49.70 h/hm2,最少的是雷州南兴镇,约29.40 h/hm2。施底肥和追肥用时最多的均是梅州南口镇,约40 h/hm2。管水环节用时最多的是阳江平冈镇,约117.91 h/hm2,最少的是潮阳关埠镇,约12.09 h/hm2,二者差距较大。打晒环节用时最多的是梅州南口镇,约267.16 h/hm2,最少的是始兴马市镇,约101.34 h/hm2。

总体来看,各地区水稻生产用工中打晒环节用时最多,约15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31.64%。其次是播种环节,约10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24.53%。管水环节用时约5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10.36%。用时最少的是除草环节,约20 h/hm2,仅占总生产用时的3.81%。

3.2.2 晚稻 从表6来看,播种插秧环节用时最多的是兴宁刁坊镇,约216.57 h/hm2,最少的是雷州南兴镇,约69.40 h/hm2。耕整和收割环节用时最多的都是清远连山,分别约54.78、157.76 h/hm2,而用时较少的分别是兴宁刁坊镇和惠州横沥镇,约2.54 h/hm2。打药环节用时最多的是梅州南兴镇,约54.78 h/hm2。施底肥和追肥用时最长的均是梅州南口镇,约80 h/hm2。管水环节用时最多的是阳江平冈镇,占19.49%,最少的是潮阳关埠镇,占3.39%,二者差距较大。打晒环节用时最长的是梅州南兴镇,约272.84 h/hm2。

表5 调查地区早稻各环节生产用时情况Table 5 Time-sp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arly rice production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s(h/hm2)

总体来看,与早稻各环节生产用工投入情况类似,仍以打晒环节用时最多,约13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28.87%;其次是播种环节,约11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24.54%;田间管水环节用时约50 h/hm2,占总生产用时的11.29%;用时最少的仍是除草环节,约16 h/hm2,仅占总生产用时的3.60%。

表6 调查地区晚稻各环节生产用时情况Table 6 Time-sp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ate rice production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s (h/hm2)

4 广东农户对水稻生产意愿和水稻产业政策的了解

4.1 农户水稻生产目的和种粮意愿

农户从事水稻生产一般要么满足家庭需求,要么用于销售,以获得收入[16-17]。从表7可以看出,广东农户种植水稻的目的以满足口粮需要为主,达到78.22%;其次为获得利润,占16.29%,其他的原因为没有其他就业、以农为乐等。农户观点如下:“种植水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以提高黄烟的产量”(始兴县马市镇);“自己家的口粮安全”(惠城区横沥镇);“自己在家没事干,种田来满足口粮”(潮阳区埠镇);“自己种的好吃,放心”(梅县区南口镇);“有很多田,自己种的好吃些,用农药少”(连山县福堂镇)。

表7 水稻种植户种植水稻目的情况Table 7 Farmers’ purpose of planting rice

表8数据显示,种植水稻的农户中,有近69%的农户有剩余粮食,26%农户生产的粮食刚好满足家庭消费,还有约4%的农户不能满足家庭粮食供给。针对未来家中年轻人是否会从事农业的问题,大多数被调查的种植户认为家中的年轻人以后不会再从事农业,占65.48%,23.26%的种植户不能确定年轻人会从事农业,只有11.26%的种植户认为家中的年轻人会从事农业。

表8 水稻种植户生产水稻满足口粮及从事农业情况Table 8 The situation of self-sufficiency and farmers’ engagement in agriculture

对未来5年水稻种植户是否还会从事水稻生产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种植户认为会继续从事水稻生产,占65.10%,21.58%的种植户不能确定,13.32%的种植户认为未来5年不会从事水稻生产。(表9)

对未来10年水稻种植户是否还会从事水稻生产的调查中,认为是不确定的,占40.71%,33.40%的种植户认为还会从事水稻生产,25.89 %的种植户认为不会从事水稻生产。可见随着年龄增加,农户水稻种植意愿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当前必须要考虑未来谁来种粮的问题。

表9 未来5年及10年的种粮意愿Table 9 Willingness to grow grain in the next five or ten years

在是否有计划发展规模化的水稻种植调查中,85.93%种植户没有计划发展规模化的水稻种植,只有10.88%的种植户有此计划,3.19 %的种植户不能确定(表10)。如果未来种粮需要依靠种植大户,则需要依靠那些愿意发展规模化种植的10%的农户。

表10 水稻种植户是否计划规模化发展水稻种植Table 10 Whether rice growers plan to develop rice cultivation on a large scale

4.2 农户对国家粮食生产政策的了解和认知情况

我国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文件,各部委、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18-19]。但这些政策对农户生产意愿影响如何?调查人员询问了农户对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及保护价政策的了解情况。从表11可以看出,大部分水稻种植户不了解种粮补贴的相关类型和补贴标准,并认为国家的种粮补贴政策和粮食保护价格对农户种植水稻的行为不产生影响。

在是否了解农业补贴包含类型的调查中,70.36%的种植户完全不了解,24.77%的种植户部分了解,4.88%的种植户很了解。如果种植户知道国家粮食保护价水平,认为国家粮食保护价是否起作用的调查中,33.08%种植户认为有作用,66.92%种植户认为不起作用。

农户认为国家粮食保护价水平不起作用的主要观点如下:“自由买卖,价格比较统一,不能讨价还价”(惠城区横沥镇);“小商贩的收购价有影响,国家粮食保护价没有什么影响”(潮阳区关埠镇);“我们这里没有落实,起不了真正作用,还是会按市场价交易”(兴宁市刁坊镇);“粮商没有按照国家的粮食保护价来收”(雷州市南兴镇)。

广东省水稻种植户对国家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有限了解进一步反映农户从事粮食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需求,市场销售有限。对那些从事规模化生产的农户,销售的稻谷价格要高于国家粮食保护价水平,他们的粮食也很少销售到国营粮库,国家政策对他们缺乏直接影响。

表11 对种粮补贴类型及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了解情况Table 11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es of grain subsidies and national grain protective price

5 结论与建议

(1)广东的水稻生产者老龄化趋势明显且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中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经商。样本农户户均人口数为5.47人,其中劳动力3.50人,青壮年大多去珠三角务工,老人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者平均年龄高达54.68岁,文化大多为小学文化程度。

(2)水稻生产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非农收入,农业生产副业化已经非常明显。广东水稻种植户户均家庭年收入为75 517.34元,其中务工收入占83.73%。户均水稻生产纯收入为6 393.24元,仅占总收入的8.47%,非农务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3)通过地块层次的成本收益分析来看,在考虑家庭劳动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区水稻生产都呈现亏损状态。若不计算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则调研各地的早稻和晚稻种植户都有一定盈利。从成本结构来看,人工成本占比最高,随着机耕机收比率提升,机械雇佣成本凸显。从不同环节的用工来看,生产环节中打晒和插秧用工最多。

(4)从农户水稻生产目的和意愿来看,广东省水稻生产者绝大部分种植水稻是为了满足家庭口粮需求,粮食销售比例较低,对国家粮食扶持政策了解非常有限,他们大部分认为家里的年轻人将来不会从事农业,未来10年可能有50%以上的水稻生产户会退出水稻生产,约10%的农户可能会转变为规模化的水稻种植者。

针对当前广东省水稻生产成本高、缺乏效益的背景下,未来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需要推动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种的优质化[20]。农户耕地规模狭小和分散是限制广东省生产效率难以提升最为主要原因,通过鼓励老年水稻生产者逐步退出农业生产,通过土地股份合作或市场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水稻生产者,这样才能推动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插秧环节的机械化或轻简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前广东打造丝苗米工程的契机,在规模化生产基础上,推动优质稻品种的推广,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增加水稻种植者收入;最后,通过在产区通过各种方式在粮食产区兴建适度规模的稻谷烘干厂房,解决稻谷产后干燥和存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大米加工产业链,减少稻谷在晾晒环节的用工以及存储成本或损耗。

猜你喜欢
梅州粮食农户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