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版”时代编辑素养刍议

2019-05-10 06:41黄李晓
新媒体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媒介融合

黄李晓

摘  要  伴随着媒介大融合,出版业进入“大出版”时代,在出版经营模式、产业链条、业务功能与技术手段等发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革为各国加强出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大出版”的时代背景,分析和研究出版业变革中的编辑需要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  大出版;媒介融合;数字技术;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19-02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发生了巨变,“大出版”时代随之而来。何谓大出版?有研究者认为,“大出版”是指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体平台构建的复合型出版系统[1]。具体来讲,就是将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起来,架构全媒体出版产业链,以多样化的方式和多元化的层次形态,满足受众对传播内容的不同需求,使受众获得更加及时、更多角度、更加真实、更有深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阅读体验。从“大出版”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出版技术手段的改善,而且对原先的经营模式、产业链条、业务功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与传统出版相比,“大出版”时代的出版,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出版编、印、发、供的一般流程。

大出版,需要的必是与之相应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在“大出版”背景下的编辑主体,面临着比传统出版工作更大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培养互联网思维,具有融媒体视野

数字化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媒体呈现融合的趋势,大大改变了出版业的运作架构和盈利模式。我们知道,科技是为解放和创造新的生产力而服务的。因此,对于出版业来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编辑要更新观念,主动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学会借力,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出版业发展服务。

“大出版”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实践阶段,在出版业务中,基于社群、互动以及分享等的出版融合新模式层出不穷。编辑要具备融媒体视野,熟悉各种新媒体的表现形式、适用情况以及媒体终端的用户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为现代出版助力。

2  形成全球格局,提升综合能力

21世纪,“文化立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精神理念和物质产品的竞争成为新的竞争模式。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已经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坚守和创新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让其在世界上产生影响,编辑责无旁贷[3]。因为出版业属于文化事业,出版工作具有极强的文化性,编辑作为文化工作者,必然需要承担传承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的职责。

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入,文化贸易日渐繁荣,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出版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对于身处“大出版”时代的编辑而言,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全球格局,坚持高尚的文化追求,把中華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人民、传承给下一代,同时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准确地介绍给更多的中国民众。

在“大出版”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和传播全球化对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出版合作中,编辑不仅要有宽广的跨文化视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选择和推介内容,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版权意识,并且熟悉中外出版市场。

3  坚持内容为王,强化把控技能

《中国出版》杂志编辑部主任朱音表示:“出版行业的本质是做内容,数字出版只是改变形式,使得出版业更加丰富多彩,也是我们出版人大展拳脚的新时期!”在她看来:“数字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出版以内容为王,被淘汰的是知识陈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秦艳华教授曾经对图书出版满意度进行过调研,其中有一道题要求被调查者在书名、作者、封面设计与装帧设计、开本大小、内容、厚度、电子书的音视频多媒体表现形式等选项中选择对其购买决策影响最大的一项,7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内容”。正如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所说的,对出版业来说,内容永远为王。

而出版物质量的优劣,与编辑的技能及素养密切相关。编辑作为出版物内容的把关者,在“大出版”时代需要着重加强两方面的技能:

一是选题筛选的技能。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能著书立说。哪些人传播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人的著述值得推广流传?依靠的就是编辑的筛选技能。编辑对选题的筛选依据主要是内容的价值,其中最核心的价值是思想性。没有思想性的内容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不可能传播久远的,也不可能具备社会价值,带来经济效益。而那些思想立场错误的内容就是文化垃圾,不但不可能带来效益,甚至会误导大众、危害社会。此外,“大出版”时代内容载体空前多样化,编辑不仅需要评判内容价值的优劣,还需要考虑所选择的内容能否适应多种媒体的运作要求,这也使得选题筛选的难度加大。所以编辑要强化“为天下人做出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把“被动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文化担当,练就“火眼金睛”和“十八般武艺”,严把选题关,从源头上确保出版物内容的价值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二是去伪存真的技能。编辑对选题的筛选体现的是对内容价值的判断,编辑加工过程又为内容增加了新的价值。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信息的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性大大加强,但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却大打折扣。对于来稿,编辑需要坚持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坚持无征不信、多闻阙疑的编辑原则,多怀疑多查证,去伪存真。而这有赖于编辑自身的文化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

4  强化市场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从宏观市场环境看,由于产业融合,出版业等内容行业也逐渐进入宏观服务业的范畴,出版企业需要不断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内容增值服务,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从出版业自身的微观环境看,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媒介技术促使出版模式变革,相同内容、不同媒介、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和根据读者需求提供的个性化出版成为主要模式[4]。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变化推动出版企业从传统的内容生厂商向内容生产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双重角色转变。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只是被动地接受选题,编辑的主要作用是对选题的筛选把关。在“大出版”时代,“服务提供商”的新角色需要编辑变被动为主动,以敏锐的市场意识努力发掘用户需求并予以满足。事实上,一些理念先进、财力雄厚的全球性出版集团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其在继纸质书、电子书之后,从服务终身学习入手,以超前的开发设计理念,构建了涵盖小学到大学的跨媒介、跨平台、跨国界的在线教育平台,不断满足学生、教师、图书馆等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线教育平台这种全媒体出版模式可以满足较大范围的市场需求,但是它需要大规划、大投入,适合一些出版业巨头。对于数量众多的规模较小的出版机构而言,则可以致力于为目标读者群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大出版”时代,各种类型的出版物极大丰富,读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阅读动机各不相同,对出版物的需求必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需要以敏锐的市场眼光及时发掘读者需求,对读者群进行合理细分,选择适合的平台,对内容进行精确投放。这些在传统出版中未曾有过的新内容,现在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需要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为日益小众化、个性化的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5  结束语

“大出版”时代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编辑作为出版产业的核心人力资源,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业务素质,力争成为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盼.“大出版”时代期待“大编辑”[J].中国编辑,2011(1).

[2]齐峰.时代呼唤“大出版观”[J].编辑之友,2010(8):24-27.

[3]于殿利.大時代呼唤大编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2-04.

[4]齐峰.全面推进出版业转型[N].新出版日报,2011-12-03.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媒介融合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