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把握新形势下的温州发展

2019-05-11 03:27方勇军
浙江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温州发展

□方勇军

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以“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温州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考验。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贸易问题及新兴市场风险,全球增长的下行风险逐步上升。IMF再次将2019年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0.2个百分点,预计为3.5%。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结构自身调整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变。对温州而言,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以及温州经济内部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隐患等因素叠加影响,温州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带来的压力

追兵渐近,标兵渐远。从温州改革开放40年发展看,温州发展最快的阶段在1992-2002年,GDP年均增速高达19.1%,其中工业增速达23.6%。其中1998-2002年,温州连续五年紧咬杭州与宁波,并在全省保持13%占比;至2002年,温州GDP相当于杭州的59%、宁波的72%。但到了2018年,温州GDP仅为杭州的44%、宁波的56%,与杭甬“标兵”的差距越拉越大,与嘉兴、绍兴、台州等“追兵”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指标甚至被赶超。

温州制造业“滑坡”的15年。从2002-2017年,温州的企业家脱实向虚,忽视了实业、主业,温州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15.6%下降到2017年的8.8%。其背后是企业向实体经济投资的意愿不高,2003-2010年温州累计工业投资总量为1572亿元;研发投入不足,2017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1.95%,比杭州低1.2个百分点。

产业项目质量不高、体量较小。近几年,温州新引进的大项目很少,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只有威马汽车,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还是空白。相比嘉兴拥有一大批投资100亿元、50亿元和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在项目储备上杭州、宁波、嘉兴都有两三百个项目储备,温州产业项目数量太少。

(三)城市建设滞后导致的竞争劣势

都市区统筹发展亟需加快。中心城区规模已不适应新时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仅有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4个区,市区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仅占全市总量的40%和46%左右,制约了温州都市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即使是中心城区,仍然存在“割裂式”发展状态,特别是公共服务“一城多标”,如目前医疗报销比例标准不一、电网不一、水价也尚未实现同价同标准,市区一体化发展及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交通建设仍需持续发力。温州交通建设历史欠账多,2017年末,温州高速公路里程297公里,每万人高速公路里程数仅0.32公里,全省最低。虽然2016-2018年温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超千亿元,创温州交通建设投资历史新高,但从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和建成量来看,新增投用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有限,且多数项目仍在建设中。温州区域间通道建设谋划不足,高速、国省道、市域干道超负荷运行,城市快速路网仍未形成。

发展空间面临巨大压力。2016年以来,国家用海审批政策逐步收紧,特别是2018年7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取消围填海地方年度计划指标,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利用沿海滩涂资源通过围填海向东拓展城市空间的路径受阻;同时受此影响,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等沿海地区的涉海项目推进受阻,工业发展空间也进一步被挤压。

主要应对举措

(一)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做好存量提升,强化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温州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下一步,要聚焦数字经济、时尚产业、电气、智能制造、新能源网联汽车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和效益翻番。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温州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两个毫不动摇”贯穿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做好增量培育,着力招大引强。增量培育主要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要紧紧盯牢三个方向:一是“新”,产业招商要聚焦能够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要充分发挥平台在项目招商落地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聚焦五大产业,按照错位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引导,如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鹿城、龙湾(浙南科技城)和温州大学城等平台谋划招引一批通信卫星、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二是“大”,产业招商要聚焦能够形成旗舰型企业的重大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如单体制造业3亿元以上项目、高新产业高成长性企业1亿元以上项目、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以及投资母体为世界500强的企业项目都可以是旗舰型企业的项目。三是“高”,产业招商要聚焦能够带来高成长性和高贡献度的优质项目,主要是聚焦“隐形冠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来招引。

做好减量退出,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受海域审批政策调整影响,向海洋要空间的路子受阻,只能眼睛向内,做好存量挖掘文章。抓腾笼换鸟,制定实施平台“退低进高”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小散企业清理工作,争取在条件成熟后将标准提高到3万元/亩;加快土地集中连片收储,加快把发展空间腾挪出来。抓土地双清,全面清理批而未供土地、供而未用土地,探索实行差别化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土地等级,倒逼占地大、产出低甚至不产出的僵尸企业加快出局,为“大、好、高”项目落地创造空间条件。

(二)全力提高城市能级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积极对接全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持续加大城中村改造攻坚力度,纵深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加快“清零”力度,解决“大拆大整”拆后土地“拆不净、征不净、政策处理不净”等突出问题,加快土地出让速度,注重补足功能,而非一味上以平衡资金为目的的地产项目。进一步深化市、县(市、区)联动机制改革,提升大都市统筹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完善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稳定前提下,谋划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在时序上,可优先考虑在瑞安、永嘉等离中心城区较近、共识度相对较高的县(市)进行撤县设区调整,并逐步向乐清等地推进,拉开都市核心区框架。

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19年是“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一年,要充分利用“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现阶段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的政策导向,深度谋划对外、对内交通,深度对接全省“大通道”建设,推进温州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

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在国家严控围填海、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应积极研究滩涂资源的利用问题,严格执行中央严控围填海规定,探索科学有序用足用好滩涂资源的有效路劲,并积极向上争取,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切实把空间资源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三)紧抓发展机遇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温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5个城市的规划范围内,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注重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以及城乡协调的融合发展,以华商综合发展实验区为抓手,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紧跟国家系列政策调整机遇。抓住永久农田政策调整机遇,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项目启动申报,争取在新一轮土规修编中调整永农用地,以此缓解温州用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抓住地方专项债券机遇,利用政府负债率较低的优势,积极向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争取更多额度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轨道交通建设机遇,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温州推进温武吉铁路、甬台温福高铁建设;地铁项目审批重启,国家发改委支持温州地铁申报,温州要大干快上争取年内地铁获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利用民营经济活跃优势,加快推进“两个健康”建设,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抓住金融扶持政策调整机遇,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深化金改2.0升级,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温州发展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手工艺·温州发绣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