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叩击心灵

2019-05-13 01:45张秀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3期
关键词:摄制组海南纪录片

“英雄谱写历史,我们记录历史”,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外宣部承制的一部讲述开国大将张云逸传奇一生的三集爱国主义教育电视文献纪录片《张云逸大将》,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旅游卫视和三沙卫视播出后广受好评。很多观众,包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师们,都认为这部纪录片很真实,很感人,叩击心灵,发人深思。

一、享受过程,叩击心灵

说实话,在我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对张云逸大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只知道他是从海南文昌走出去的开国大将,但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并不了解。直到走进这个项目,我才第一次走近了他,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这位令人敬佩的开国大将,第一次给了我真实的感动,叩击我的心灵,震撼我的灵魂。在这里,我粗放式的先梳理一下张云逸大将的简历,就足以让大家肃然起敬。

张云逸不同于其他开国元勋的经历,他参加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主流斗争,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他出生于海南文昌,辛亥革命,他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矢志革命,奋斗终生。北伐战争,他和战友们打出了“铁军”威名。他是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与邓小平等同志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纵队先遣队和收容队的出色指挥员。抗日战争中,他与叶挺等同志组建新四军。皖南事变后,他与陈毅、刘少奇等重建新四军军部指挥全军,战斗驰骋在大江南北。解放战争中,他参与组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是百万支前大军的指挥员。解放后,他主政广西,清剿土匪,架桥修路,发展经济。他经历了一场场鬼泣神惊的厮杀,是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毫不动摇信仰的共产党员。张云逸大将这一生,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片的制作,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实的思考和长远的精神引领和传承,如何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走进这段历史,将对张云逸大将这份敬重这种感动传达到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事情。

一个普通的海南农家子弟,究竟是怎么在血与火的熔炉中铸造成为一位文韬武略的开国大将。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我们的创作之路。摄制组分别前往张云逸大将战斗工作的地方,广西,安徽,贵州,广东,湖北等地,开始了紧张的前期拍摄。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摄制组奔赴各个拍摄地,都没有安排休整的时间,直接投入拍摄。摄像李一超和杨萌萌每天的拍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当时为了尽快从安徽宣城到达龙岗八分校旧址,摄制组连夜驱车前往,没想到,天公和我们开个玩笑,在高速路上,大雾骤起,高速紧急封路,迫不得已,李一超和杨萌萌的摄制组被迫将车停在高速服务区,在车里度过了整整一夜。摄制组的外地拍摄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让他们叫苦不迭。但摄制组人员克服困难,在有限的时间,迅速保质地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为后期编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足功课,有的放矢。为了能够与被采访者顺利沟通 我们摄制组的每一位成员尽可能的熟悉张云逸大将所经历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以及各类事件细节。 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所以在采访时能够和采访对象产生共鸣,采訪时全身心投入。在我看来,采访这些老者时,我们作为晚辈,尊重是首先必须做到的,在每一位采访对象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感谢他们接受我们的采访配合我们的拍摄。特别感谢张云逸大将的二儿子张光东老师和长孙张晓健老师,他们特意从北京飞到海南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们说的话非常能够打动人,在影片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有张云逸大将的大儿媳王婷老师,我们的采访从上午九点多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结束,整整做了五个多小时,中午饭都没顾上吃,王老师特别激动,她一直在海南省档案馆做关于张云逸大将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对这部片子的制作她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对于他们的无私付出,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二、客观叙事 着眼令人动容的内核

对于常态节目的创作来说,纪录片可以是个性化的创作,编导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而面对《张云逸大将》这样一个主题宏大, 政治性要求也较强,同时还承担一定宣传任务,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是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合作,在工作的分配和协调上,项目总导演田野根据我们每一位编导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把每个编导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项目总导演田野在最初的策划会上就告诉大家,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对节目编导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与走向,还要将支配事件的关键性细节和人物的个人魅力呈现出来。我们要独立于固有的文本,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学会提炼“重构”张云逸大将一生中所要呈现的故事,需要我们在策划之初就讲究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讲述方式,将历史素材进行解读重构。

如何构建起这三集75分钟的内容?如何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折射出张云逸的个人魅力,将时代进程和人物命运交织在一起赋予片子灵魂和精神?我们在翻阅各类史料书籍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梳理和总结,我们并没有停留在只讲述他辉煌的履历,而是提炼展现出故事,并从中找到可以被放大和延伸的细节,找到真正令人动容的内核“情感”。

《张云逸大将》的文稿撰写由我担任,在最初撰稿时,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在人物事件和情感方面进行探索,将所有的叙事元素用来表达节目主题,还原记录一段特定的历史,保证所呈现的历史的深度、广度和它的客观完整性。之后,总导演田野对文稿又进行了精细调整,在不同层面对张云逸大将的故事进行了深层次探索;同时张云逸大将的亲属和军事科学院的老师们以及海南省党史研究室的党史专家对文稿的内容撰写都给予了大力帮助,先后修改达十次之多,才形成了最终的解说文本。在整个稿件的叙述中,我们步步为营,以突出情感的叙事方式,还原张云逸大将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对革命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年轻人,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开国大将。

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真实的现场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说服力。张云逸大将一生经历了多少次苦战、大战,多少次在枪林弹雨中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难以真实再现,我们必须搜寻了大量的历史珍贵画面,用真实的历史资料来感受张云逸这一生的生命承受力和他的战斗力、创造力,爆发力。我们以当下的视角将这些真实历史视频资料和照片进行梳理,取舍,延展和压缩,重新解读,相互穿插印证,力求通过真实的影像来构建起张云逸大将的传奇一生,把大将的浩然正气带给观众。

以上是回顾《张云逸大将》创作时的一些感受,其实对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深深地热爱这个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温历史,感受它跳动的脉搏和温度,书写张云逸大将老一辈革命家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浩气,创作出一部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我们庆幸是历史的记录者,感叹我们的记录也将成为历史,我们以《张云逸大将》这部爱国主义电视文献纪录片献礼新中国70周年。

(作者系外宣部《海南岛纪事》栏目主编及《张云逸大将》编导 张秀丽)

猜你喜欢
摄制组海南纪录片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Rough Cut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等待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超级蚁穴
59国免签游海南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