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2019-05-14 23:53占美芝
教师·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意识农村中小学学习方法

占美芝

摘 要: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途径和方法探究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诉求。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短板,文章作者认为树立学习意识、积累学习方法、打通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媒体,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学习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119-02

一、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设适宜学习环境

农村中小学教学受客观环境制约和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影响存在一些短板,为全面启动新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教学改进。首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快速接受新教学思想,展开全新课堂教学改革,引入崭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情境。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应转变教学意识,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对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整合处理势在必行,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学生带来更多视觉和听觉冲击;网络信息的全面覆盖,也为师生学习提供丰富资源[1]。最后,建立家校联络机制,让家长进入学生学习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二)推出崭新学习模式

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教师接受新思想的意识不断加强,运用新媒体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升。为快速升级课堂教学品质,我们通过教师专业培训,向教师推介崭新学习模式,并鼓励教师展开教科研活动,自行创建教学模式,这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供更多支持。云平台、远程教育、网络互动平台,都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新信息,使教师创新教学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渐入佳境。

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但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教法学法创新启示。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展开教法学法创新实践探索,既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改造,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动力支持。“先学后教”“让学引思”“生活教育”“核心素养”等教学观念不断渗透和落实,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实验学习”“电子作业”等崭新教法学法的应用,给师生带来思维启迪。“读写结合”“学练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师生互动”等训练方式不断涌现,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补充。信息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构建,已经摆脱单一模式思维束缚,开始追求多元化。

农村中小学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强化学生学习方法意识,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现实,将教学与学生思想和生活接轨,才能赢得最佳设计效果。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适宜条件,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学法传授,学生主动展开学法探索,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带来帮助。

二、积累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整合学法认知体系

学生学习效率与其学法积累有直接关系。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法积累意识淡薄,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法积累意识,并通过多种信息途径,搜集整合优化学法信息,自觉建立适合自己的学法体系[2]。教无定法,学法也是如此。学生展开学习积累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进行筛选和创新,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学法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进行归结积累。

(二)注重学习实践发动

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训练加以辅助,不管什么学科,都需要引入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力基础。学生大多对实践训练活动有参与兴趣,这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教学契机。课堂演绎、实地观察、社会调查、游戏竞赛、学习实验等,都属于实践学习形式,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学习训练效果值得期待。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以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无论什么学科,对学生实践性学法积累都有特定要求。如实地观察,这是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在观察角度选择、观察内容设定、观察发现记录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学习活动高效化。如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轨生活、认识社会的绝好机会,教师需要对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程序等进行细致规划,为学生梳理清晰行动路线,鼓励学生做好调查报告,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调查实践活动中形成深刻的学习认知。如学生对学习实验认同度高,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时,需要对实验目标、实验操作方式、实验材料、实验注意事项做细致考量。特别是学生生活实验设计,可让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展开实验操作,对培养学生实践探索意识有积极帮助。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展开多种生活实践学习活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启迪,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接触生活展开生活学习的机会并不少,教师需要有独到的眼界,做好教學规划,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探究状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力基础能力。

三、打通学习途径,拓宽课堂学习视野

(一)占领课堂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有主导意识,利用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启迪,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使其顺利进入学习环节,为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打通渠道。教师在具体执行教学方案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学引导和布设,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

(二)开拓学习新视界

学校教育面临新形势,学生学习也需要接受新挑战。面对快速发展的学习形势,我们需要有应对措施。学科教学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辅和教学环境等,形成完整课堂教学整体。在这些制约因素中,教师是活跃因素,发挥主导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教学共识,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布设,为学生学习提供贴近服务。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法传授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学法积累有限,教师占据学识制高点,为学生提供学法支持有自己的优势。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和优化,对现有学法展开科学验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作出选择性推荐。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存在差异,对学法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有分层教学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不同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契合性。教师还需要发动学生展开学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体验中归结学法,这样的学法积累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教师为学生学法积累做专项研究,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自然要求,符合学生学习主观愿望。农村中小学学生对学法有足够敏感性,教师有意识进行发动和推荐,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以形成学法归结主动意识。

四、丰富学习媒体,打造高效学习课堂

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技术革命;多种媒体的轮番登场,为教与学提供多种选择。我们需要作出更多创新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支持[3]。

(一)课堂媒体创新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形成更多辅助和支持。从挂图到多媒体,从实物投影到白板,技术革新不断,教学辅助手段也实现了更新换代。如今,网络技术的全面介入,给课堂教学注入丰富活力,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丰富学习情境,让学生视野大开,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二)网络媒体个性实践

教师课堂教学运用媒体意识不断加强,微课、翻转课堂的逐渐应用,为教师教学带来更多选项。农村家庭网络信息还没有实现全覆盖,但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也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实际,为学生布设信息搜集任务、电子作业,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感知体验。网络媒体属于崭新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家长展开多重联系,也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多支持。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学校教学受益匪浅,也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便利条件。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现实,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展开教学互动成为最重要的选择。教师利用平台布置作业、传递信息、与学生互动、与家长互动,都可以对课堂教学形成支持。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网络交互意识更强烈,运用网络技术也比较娴熟,教师不妨为其布置一些电子型作业,让学生以电子课件形式呈现作业。如诵读音频、电子绘画、表演视频、实验动画等,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学力的快速提升。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家长建立网络联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网络互动,为教师课堂教学献计献策,这样可以形成教育合力。

利用网络技术展开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势必给教师、学生提供更多的交互机会,会对全面提升教学品质、增长学生学识形成强力支持,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快速成长奠定基础。

提高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追求,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迪,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法支持,以帮助学生尽快养成学习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哪一门学科,都需要将提升学生学力基础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打通学习道路,向学生传授更多学法,自然成为学科教学的当务之急。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相对落后,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建立学法主导意识,从而顺利推动学校教育策略的落实,赢得教育教学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谢圣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刊),2014(5):150.

[2]田夕伟.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3):3-4.

[3]刘恭明.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刊),2017(3):144.

猜你喜欢
学习意识农村中小学学习方法
浅谈教师的职业化素养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