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点?!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学生作品年展

2019-05-16 07:58王朝刚WangChaogang
当代美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术学院油画创作

王朝刚 Wang Chaogang

1 王金博 咖啡洒了 布面油画、聚苯乙烯 150cm×200cm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学生作品年展一等奖作品

刺点?!——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

学生作品年展暨依索帕拉艺术之星奖学金

2019年3月25日—4月10日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CAEA美术馆

艺术赞助:江苏依索帕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 叶艳超 x的幻想-4 综合材料 彩铅、纸、亚克力 110cm×130cm 2018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学生作品年展一等奖作品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年展始于1992年,今年已经是第26届,您认为这次学生年展的作品跟往届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

王朝刚(以下简称“王”):油画系学生作品年展已持续举办了26届,每一届都是根据学生作品的情况确定主题。每年油画系学生的创作其实都反映了当下国内青年创作的基本面貌,每年都会有些不一样,但这些变化也是紧跟国际、国内的一些艺术变化而发生的。我认为相比往届,现在的学生视野更宽阔、更国际化,地域的身份显得很模糊化。今年很多学生的作品都挺国际化,他们选择了一些当下流行的、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创作。从作品的材料运用、图式到表达的观念都跟今天国内整体艺术语境紧密相关,所以说油画系学生年展不仅是一个地方或学院训练风格的呈现,更吸取了很多其他因素。在前几年的毕业展览中,我们就发现已经很难再准确定义学生的艺术身份了,作品中表达的很多感受都不再局限于学院或地方文化,而是超越了自身的生活范围和地域限制。可能这跟学生能够不断敏锐地把握当代最前沿的艺术观念和形式有关。但这也有双面性:优势是创作的时代感很强,呈现出国际化的视野;不足的地方在于,有时确实会掩盖一些尖锐的个性问题。所以我们今年把展览主题定为“刺点”,这基于我们需要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角度。

当:以前学生接收信息、知识主要源于课堂上老师的教授,而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网络、书籍,甚至直接到其他文化环境里与当地人面对面地交流。这对教学来说是否是一个新的挑战?

王:对,这对教学有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本科的课堂教学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教学的吸引力在哪?学生获得信息、资讯,甚至图像经验的方式,都不再只是来自于课堂或者教师。相对来说,每位教师都是片面和局部的,而在今天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下,我们每天面临大量碎片式的图像信息和关于艺术热点的讨论。任何一位敏锐的艺术家,都能很快获得自媒体或电子媒体传播的最新信息、图像和艺术前沿资讯,这些信息的网络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方式——经过学院、老师整理消化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播给学生的速度。因此,教师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下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今天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创作、对学习的刺激和有效性在哪里?知识体系是不是滞后的?今天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一定来源于教师,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充知识宽度,提升经验值,并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另外还要通过经验有效地找到学生自身的创作和当下资讯的结合点。我认为这是老师的价值所在,也是老师判断力的体现——如何用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的艺术训练、创作指导甚至作品的呈现做出引导。

3 乔云燕 消费证据 布面油画 90cm×150cm 2019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学生作品年展 二等奖作品

当:针对这些挑战,四川美院油画系有哪些相应的教学改革?或者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王:我们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每年,甚至每个学期期末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程反馈;每一个课程结束之后,也会开展一次学生座谈,针对问题、不足、优势、特点和未来的可能,教师和学生,甚至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每学期针对重大问题进行课程调整。针对高年级的创作课程,每个课程我们设定三位不同方向的老师,比如:有的老师的课程倾向于绘画语言的研究,有些老师的课程倾向于现实具象绘画,另一位老师可能比较具有实验性,这样就能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生,而不至于在统一授课的情况下把有些学生的优势抹掉。这些都是我们在适应今天的学生和教学状态下所做的尝试。现在的学生在强大的资讯条件下,面临的选择更多,可能性和想尝试的方向也更多元。因此,我们要给予他们不同的营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尝试给他们最好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方式,比如特色工作室,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专业进行培养。从课程安排来说,我们本身也有影像创作、材料运用等课程,所以在毕业展上呈现出部分同学运用油画之外的材料进行创作的现象。但是我觉得这样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多元艺术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他的观念、价值取向,甚至整个艺术创作的方式做一些引导,也许会更有效。

当:今年的展览主题“刺点”听起来有些尖锐,请您详细解读一下。

王:之所以用“刺点”作为今年的主题,因为在近两三年,不只是川美,甚至国内整个当代艺术的创作都呈现出一种困顿的状态,没有特别强大的绘画力量或者很新锐的东西爆发出来。这次年展很国际化,作品品质也很高,展现了一定的学院水平,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未来的艺术需要有一波又一波先锋探索型的人物,需要具有突破精神的人,所以我们激发学生找到他们的“刺点”,也就是突破点。寻找刺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希望在这次展览中能够寻找到尖锐的可能、突破的可能,也希望借这次展览让同学们在这么多不同的形式、创作方法、创作语言中,寻求往前突破的刺点。第二,也许此次展览在高品质背后仍然显示出缺乏突破的软肋,那么,我们更需要思考下一步在教学、创作方面的刺点在哪里。“刺点”提出了一个问题,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备今天学院的技术或者创作上的高度之外,“刺点”在哪里?要刺破社会的困顿、整个艺术界的困顿,刺破看似非常精致的平庸状态。“刺点”表达了我们对学生的希望。

当:今年年展作品的评选标准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区别?会不会更偏重具有实验性的作品?

4 陈少锦 小皮鞋 布面油画 130cm×80cm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26届学生作品年展 二等奖作品

王:年展的终审评委由油画系的老师和系外的老师构成,通常会邀请三位系外的老师,两位油画系的老师。油画系的老师比较了解我们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而系外的老师更多是以纯粹的艺术眼光和标准来评选,没有那么多感情色彩和熟知度。我们认为采用这种评审方式,相对来说会更客观、更多元。每年我们都在更换评委名单,不希望让评判标准固化。评委中有理论家、媒体人,也有艺术家,希望各种身份的评委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的评判标准。

当:在您看来,年展与毕业展有何不同?学生年展对教学工作来说有哪些积极意义?

王:毕业展是四年一届最终教学成果的展示,是学生四年的创作成果的最终答卷,也是对四年学习的总结,可以看出整个培养体系中每一环的问题。年展是所有年级最快捷、最大程度的学生训练、创作状态的反映,并且每年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年展可以给老师一个全面的信息反馈,进而从中反思。如果这一届年展作品特别差,那老师要检讨课程教学、平常对学生的要求,或者是在教学上的引导是否有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的学生年展做了26年,从遴选机制到评选机制都形成了比较完善和公平的体系,学生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平台,特别重视年展。很多同学为了年展一直在积累作品,甚至放弃了很多大型展览,只为在年展上亮相,得到认可。我们也有意识地引入了奖学金机制,给学生一些资助,甚至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收藏。我们还会让年展“走出去”,到社会上的美术馆展出。每年通过年展,我们都会发现一些有实力的学生。

当:当代艺术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对于绘画技巧的要求相较传统绘画有所降低,比如艺术家可以用现成品做装置,或者直接用影像来创作。从学院教育的角度来说,油画系的学生应该如何平衡创作与绘画基础的关系?

王:对于油画系的学生,我们一直采用“宽基础”的概念,宽基础不仅限于用素描造型的能力,也包括对艺术史的了解、对社会的认知、收集整理资讯,甚至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和把握。具备宽基础的学生,不管将来做什么,都具有很坚实的基础。今天很多很好的实验性作品其实拥有很扎实的绘画基础,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的把握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也开设了影像、材料课程,近些年油画系的学生在影像创作、装置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前几年油画系的毕业生还获得了巴西圣保罗国际影像艺术节的大奖。近几年很多油画系毕业作品采用装置和雕塑结合的方式,有学生获得明天雕塑奖。我们在教学中留了一个缺口,不去限制有敏锐感觉的学生的发展方向。但是,坚定深入的做事态度、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宽基础的能力一直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油画系以架上绘画为主体,因为绝大多数老师都擅长架上绘画的方式,所以这也是教学上最有利的手段。但是有些老师很开放,在教学中也会介绍观念作品、影像作品或者行为艺术,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今天艺术的概念已经变得很宽泛了,我们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形式,鼓励学生尝试,才不会让学生局限在一个小角落里,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艺术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学院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