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2019-05-19 11:12王秀娟王健斌韩建琪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济麦穗数田块

王秀娟 王健斌 韩建琪

(青海省小寨良种试验站 青海西宁 810000)

小麦是青海省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冬小麦因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优势深受农民的欢迎,在黄河、湟水量大温暖区迅速发展。冬小麦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的基础,为加快冬小麦优良新品种在青海省的推广,于2018~2019年对青海省新审定与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系) 进行区域试验,在乐都繁育基地统一实施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并及时进行田间调查记载,数据汇总,对参试品种进行生育期、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统计,测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青海省种植的优良新品种,为品种审定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省级农作物原种繁育基地的田块进行试验。基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县高店镇,为湟水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独特,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土质深厚。供试田块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良好,属于合格供试田块,且该试验用地在青海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供试品种

此次试验品种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麦415’‘中麦122号’‘中麦175-1’‘CA 13012’;中国农业大学‘农大212’;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津农6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麦22号’;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1083’;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冬11号’;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冬47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麦8号’;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鑫麦296’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麦175-2’引进的13个品种。通过在相同地理、气候条件下,选出适宜青海省气候条件的优质冬小麦品种。其中‘中麦175-1’与‘中麦175-2’是2个不同穗系,‘中麦175-2’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原种扩繁而来,为青海省目前冬小麦主推品种。

1.3 试验设计

选取15 m×5 m的田块进行试验。在种植冬小麦前,该田块统一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证供试田块土壤肥沃、肥力一致。所有供试品种采用相同的播种量(30 kg播种量)、统一播种期(2018年9月28日播种)进行人工播种。供试田块田间管理一致:选施用化肥(尿素10 kg与二胺20 kg,N∶P比例为1.0∶0.9),后期根据苗情追肥(尿素),喷施杀虫、除草农药(陶氏优先农药、2,4-D丁酯)。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分析

不同品种在播种前做发芽试验,发芽率均在98%以上。冬小麦播种后,按照相关标准记载冬小麦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日期,进行统计对比。根据记载,‘中麦175-1’与‘中麦175-2’生育期均为271 d,以‘中麦175-2’作为对照,发现‘青麦8号’‘CA 13012’‘鑫麦296’这3个品种为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280、281、278 d;‘中麦415’‘津农6号’‘济麦22’‘农大212’‘新冬47号’这5个品种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273、275、276、273、275 d,成熟期均晚于‘中麦175’;‘石1083’生育期早于‘中麦175’,为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267 d。以上这13个品种均适应乐都良种繁育基地地理及气候条件,能成功越冬。

2.2 产量分析

2018年10月13日~10月16日,每天记录不同品种的出苗期以及基本出苗数,不同的分蘖期,记载各个品种的分蘖数,计算有效分蘖数,计算方式见式(1),扬花期时记载穗数,计算出有效穗数,计算方式见式(2)[1]。分别于2019年6月28日、7月2日与7月8日收割冬小麦,为有更好的对比性,选取长势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计算出理论单产值,再根据实际单产值,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1)有效分蘖数=分蘖数/基本苗数

2)有效穗数=穗数/分蘖数

以‘中麦175-2’为对照,结果表明‘中麦175-1’‘CA 13012’‘中麦122’‘宁冬11号’基本出苗数大于‘中麦175-2’,其余品种出苗数低于‘中麦175-2’。‘农大212’和‘新冬47号’有效分蘖率高于‘中麦175-2’,‘青麦8号’‘中麦415’与‘中麦175-2’相同,其余品种均低于‘中麦 175-2’。‘ 中 麦415’‘CA 13012’‘ 济麦22’‘中麦122’‘鑫麦296’‘石1083’有效穗数高于‘中麦175-2’有效穗数,‘津农6号’与‘中麦175-2’有效穗数持平,其余品种均低于‘中麦175-2’。对照‘中麦175-2’,理论亩产增产的有:‘青麦8号’>‘CA 13012’>‘中麦415’>‘中麦122’‘宁冬11号’,其余品种均不同程度的减产;实际亩产增产的有:‘宁冬11号’>‘新冬47号’>‘青麦8号’>‘CA13012’>‘中麦415’,其余品种均不同程度的减产。结合理论亩产与实际亩产产值,适宜青海省种植的最优品种为‘宁冬11号’‘青麦8号’‘CA 13012’‘中麦415’,见表1。

表1 2018~2019年冬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记录表

2.3 农艺性状分析

精选各个品种的种子,观察记录其籽粒形状、颜色、质地、冠毛、饱满度,用分析天平称取千粒重,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容重能综合反映籽粒形态、整齐度、胚乳质地和含水量等指标。同一品种容重越高,品种质量越好,容重越低,质量越差[2]。用容重仪测量容重,2次测量结果误差低于±3,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麦175-1’‘中麦175-2’‘津农6号’‘鑫麦296’‘农大212’‘新冬47号’‘宁冬11号’这7个品种籽粒饱满度为Ⅰ型。千粒重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津农6号’>‘青麦8号’>‘新冬47号’>50 g>‘中麦122’>‘中麦175-1’>‘宁冬11号’>48 g。容重表现较优的品种有:‘中麦175-2’>‘中麦122’>790 g/L>‘中麦175-1’‘宁冬11号’>780 g/L。根据农艺性状的分析,表现较优的品种有‘中麦175-1’‘中麦175-2’‘青麦8号’‘中麦122’‘宁冬11号’‘新冬47号’。

2.4 品质分析

采用近红外仪,对13个供试品种的籽粒测定水分、粗蛋白干基、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出粉率这6项指标,进行品质分析。每个品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对比。根据测定结果显示,水分最高的是‘CA 13012’,为11.40,最低的是‘农大212’,为10.13。粗蛋白含量为‘济麦22’>‘青麦8号’>‘中麦175-2’>‘津农6号’>12,‘农大212’最低,为10.44。湿面筋表现结果为‘济麦22’>‘津农6号’>‘中麦122’>‘青麦8号’,‘石1083’最低为22.02。沉降值:‘中麦122’>‘济麦22’>‘CA13012’,‘农大212’最低。吸水率:‘CA13012’>‘济麦22’>‘中麦122’,‘中麦415’最低。出粉率‘新冬47号’>‘宁冬11号’>‘中麦415’,‘济麦22’出粉率最低。根据品质结果分析得出,品质较高的品种有‘CA13012’‘济麦22’‘青麦8号’‘津农6号’‘中麦122’。

3 讨论

产量对比试验以理论亩产为主,在参试的13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中,对照品种‘中麦175-2’,‘青麦8号’亩产最高,为733.35 kg/667m2,增产25%;‘CA13012’其次,增产19.3%;第3、第4分别为‘中麦415’和‘中麦122’,分别增产18.2%与8%。结合理论亩产与实际亩产产值综合比较,适宜青海省种植的最优品种为:‘宁冬11号’‘青麦8号’‘CA 13012’‘中麦415’。结合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推荐‘CA 13012’‘青麦8号’‘中麦415’与‘宁冬11号’参加下年生产试验,其他品种在青海省能成功越冬,说明抗寒性较适应当地冷凉气候,有待进一步观察试验。

猜你喜欢
济麦穗数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营养强化型紫色小麦的食品品质改良研究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