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住院病人转科交接中的应用

2019-05-19 01:05马传荣李松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流程满意度

马传荣,张 洁,李松梅,仲 畅,赵 浩*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容易发现其他类型的疾病,因治疗需要可能需要转科进行治疗[1],转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手续[2],有些危重病人如果不能及时成功转科容易延误病情[3]。因此,提高患者转科的效率并且制定完善的转科流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十分重要[4]。本文主要探究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住院病人转科交接中的应用和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进行转科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确诊患有的疾病并有转科的必要;③患者均未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以及神经性疾病;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8岁,平均(46.47±4.26)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9~77岁,平均(46.98±4.6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转科干预,按照现有的流程办理转科手续。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方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首先建立FMFA小组:围绕转科的作用,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牵头,大外科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长具体组织实施,其他人员包括主管护士、责任护士以及负责转科工作的外勤服务人员;(2)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根据转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及所有可能做错或出问题的情况,包括较少和稀少的问题,然后根据转科步骤中的操作流程、执行方式进行漏洞分析;(3)计算风险系数:对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RPN进行计算,主要是根据失效模式的可能性、侦测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进行相关计算,其中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评分范围是0~10分,并且随着分数的增加代表可能发生逐渐增加,侦测的可能性也采用1~10分计分,但是随着分数的增加代表被侦测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的值越高代表风险越大,要及时进行相关评估,并找出风险因素。(4)评估结果:团队人员计算出每个失效模式的RPN,找出RPN中前3~5位的关键失效模式,优先考虑改善这些失效模式,制定决解预案并简化常规流程中重复以及无用的流程,对小组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对疾病的相关知识,遇到相关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后进行监测和追踪改善效果,并定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讨论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心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转科时间。并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评分,评分总分为100分,根据总评分90~100为非常满意,70~89为满意,低于70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转科时间对比

对2组患者的转科交接时间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转科交接时间明显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几乎减半,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转科时间对比(±s)

表1 2组患者转科时间对比(±s)

组别 n 转科交接时间(min)对照组 50 26.43±6.42观察组 50 13.28±2.96 t 8.542 P 0.05

2.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明显较高,总满意率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比较可靠的科学分析方法,它通过反复的评估、改进等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5],并允许主动确定可能的失效,为复杂的过程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6]。这是一种新型的规范性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护理中的失误,传统的护理特别是转科交接的流程中,长期采用固有的流程并没有改进[7],导致交接时间长,患者等待时间长等,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治疗。不对流程进行客观的分析,往往是如不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会有所改观,更不会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因此,在事件发生前对流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流程中的漏洞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住院病人转科交接中的应用。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转科交接中采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方法,明显的减少了转科交接的时间,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明显较高,总满意率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住院病人转科交接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的减少交接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流程满意度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住院病人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基于住院病人的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