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凉凉”了?

2019-05-19 14:23陈润凡
南风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夫妻店便利店供应链

陈润凡

比起大型超市,便利店更加灵活、精准、快速、便捷,符合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消费层次多样化的消费特征,拥有更富灵活性的消费群体。过去的两年,中国刮起“新零售”之风,加上黑科技的助力,便利店行业站上了风口。

但随着一大批连锁便利店遭遇资金困境,也有人感叹,便利店的盛夏已经过去,凛冬或将到来。真的是这样吗?

新零售改造 “夫妻店”

自1992年第一家7-11落地深圳以来,便利店在中国已经走过27年了。便利店可谓是中国市场中的老牌玩家,但投资便利店成为风口,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根据国际便利店经验,当人均GDP 达 1 万美元时,进入行业激烈竞争期。同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8000 美元,便利店门店数超4万家,行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

在这一分水岭之后,便利店才正式成为资本的“新宠儿”。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增速尤为明显,行业增速达23%,门店数首次超过10万家。

除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规模增加之外,消费结构即中产阶层的壮大也是重要因素。此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加入新零售的混战,更为这个行业带来资本,以及模式和技术上的改变。

搭上新零售的快车,打通线上线下,盘活物流渠道;接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社区团购、前置仓服务,以及无人便利店等,都让便利店具备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尽管这些技术尚未完全转化为利润,而且不少停留于口号阶段,但一时间,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夫妻店”被大量收编,则是一个事实。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城市角落,真正发挥便利店职能,很大部分都是夫妻店们。它们以人情带动消费,经久不衰,这的确说明了便利店是一个“消费刚需”。

但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特别是地租的上升,导致夫妻店遭遇了挑战,一些夫妻店盈利能力下降,并消失。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传统的夫妻店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程度低。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是要走向专业化。

在过去的3年中,便利店行业专业化、规范化背后的推手,主要是巨头的收编或者改造。其中,京东利用技术优势与物流渠道,打造“掌柜宝”,规范便利店的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在使夫妻店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城市与农村。短时间内,京东便利店四处开花,杀出了一条“血路”。

李成东认为,“现阶段便利店行业仍以刚需驱动,2019年便利店前景依然被看好。”便利店投资热潮背后其实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做大新的增量,新的网点在城市不断开枝散叶;二是巨头收编和改造过去的存量,比如收编夫妻店。两者背后的推手,都是资本。

但风投基金总要清盘,投资人终需回报,这个行业能否承载投资人的期望?

能否超脱于卖东西?

2018年8月,邻家便利店的上游资金链P2P平台善林金融“爆雷”,168家邻家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闭。无独有偶,同样在2018年,131便利店在获得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不久后,就被曝出资金周转问题。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其部分主要投资者和股东都涉及P2P平台业务。而其陷入困境,也和P2P平台的兑付危机有关。

便利店崛起的路径都大同小异。为营造品牌效应,新兴的便利店会快速提高店铺密度。通过大量资本的投入,它们迅速地培养起地域势力,比如全时更是在短短7年内成为北京的头部便利店连锁品牌。有这样的速度,资本的助推功不可没,但过快的扩张也为日后的滑铁卢事件埋下了雷。

分析人士认为,迅速开店,增加密度,发挥连锁品牌的规模经济优势和网络效应,能够快速提高企业估值。但在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快速扩张,就会造成对外来资本的过度依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再有,就是追逐效率的资本与稳扎稳打的便利店生意本身存在矛盾。以全时的“百城百万”计划为例,全时拟在5年内完成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的目标。曾被誉为“最像7-11”的全时扩张速度可要比7-11迅猛得多,近乎疯狂。但服务和供应链是否能跟上,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零售业发展总是躲不开同质化问题,快速扩张下,更是容易造成千店一面布局。以“便利”为核心的便利店,为了满足消费者稳定的日常需求,大部分商品的同质化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在同质的基础上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好牌,则必须依托缜密的战略布局。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城市角落,真正发挥便利店职能,很大部分都是夫妻店们。它们以人情带动消费,经久不衰,这的确说明了便利店是一个“消费刚需”。

比如,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的气候、城市交通规划不尽相同,每一个区域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心理也略有不同。针对不同的商圈,便利店应灵活调整包括商品结构、货架陈列、营销策略等在内的布局,精准对标。而这些“功夫”,不可或缺。

提高客户黏度是便利店發展的永恒命题。对比传统夫妻店的人情消费,标准化模式下的便利店在理论上存在更大的可替代性。打造与众不同又有温度的服务,或许是给顾客再来一次的新的理由。

在新零售下,便利店可运用场景化思维,打出一手“千店千面”的差异化竞争的好牌。比如,除了卖东西,还可以提供服务。在日本,便利店可以提供市政、银行等服务,而这些服务本身可以创造利润,更可以增加顾客的黏性。而且,中国移动支付技术、金融机构信息化的发展水平都已位于全球前列,这更为便利店的信息化革命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从线上到线下

单卖东西,依然是便利店的主业,供应链作为核心竞争力依然是行业无法改变的规则。在过去3年内,便利店行业的竞争使得品牌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加大对供应链管理和配送技术方面的开发。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早早入局的老玩家们已经历了从供应商分散供应,到大供应商集约化配送再到共配中心供应的转变,并通过购买或自建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发挥规模化的优势。其他具有后发优势的便利店品牌则力求一步到位,多以合作的方式快速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铺开城市布局。

其中,电商巨头的加入更是将数据与物流优势推向新高度,从采购精准度的提升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都是线上思维给传统便利店供应链带来的冲击。

但“线下”正在变得越来越关键,互联网巨头的线上“获客”成本也在走高,很多人对线下获客往往看得更重。无论是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还是腾讯投资永辉超市,都体现了线下获客的重要性。而有着更加年轻的消费群体的便利店,更可能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目标,比如阿里巴巴2018年11月已战投喜士多。

无论是供应链的改造,还是“线下”获客能力的构建,和当年的互联网爆发时代相比,它们都是“重活儿”,需要资本的大量投入。

而资本真的有这种耐心吗?

猜你喜欢
夫妻店便利店供应链
便利店
一步一个脚印“夫妻店”做成“大品牌”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厅官“夫妻店”,金钱买尊严博导成“学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