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北部沙棘立木腐朽病初报

2019-05-20 03:40徐铭蔚季晓红赵俊周德明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3期
关键词:孔口离心管沙棘

徐铭蔚,季晓红,赵俊,周德明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4;2.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100083;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中国三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落叶灌木,其根系发达,具有着生固氮根瘤的特性。此外,沙棘极具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因此被作为防风固沙、保水保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在我国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沙棘果实内含有极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盐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已经开发出沙棘果汁、沙棘醋和沙棘果酱等产品;此外,沙棘果实还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热止泻之效,同时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中国沙棘林分总面积已达220 万hm2,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沙棘木材腐朽病害发生逐年扩大。

国内最早报道沙棘木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稀木层孔菌Phellinus robustus(P.Karst.)Bourdot &Galzin[1-2],但后来研究发现稀木层孔菌只侵染栎属Quercus树木的主干,不侵染沙棘;在欧洲,生长在沙棘上的病原腐朽菌为沙棘木层孔菌Phellinus hippophaeicolaH.Jahn[3]。因此中国西藏地区沙棘腐朽病原菌也曾鉴定为沙棘木层孔菌Phellinus hippophaeicola[4-5]和沙棘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hippophaëicola(H.Jahn)Fiasson & Niemelä[6]。但是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提高,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现造成中国沙棘腐朽病害的病原菌与欧洲的不同[7],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4 种病原菌[7-9],即沙棘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hippopha-eicola,罗布林卡蓝孢孔菌Fomitiporia norbulingkaB.K.Cui &Hong Chen,拟沙棘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subhippophaëicolaB.K.Cui & H.Chen 和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T.Z.Liu & F.Wu。

2018年夏季我们在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森林公园调查森林病害时,发现公园内的沙棘腐朽病害发生严重。为明确青海西北部沙棘立木腐朽病的病原菌,笔者对病原菌子实体进行采集和分离,经对样品的分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地区沙棘腐朽病的病原菌为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鉴于国内尚无对该病原菌的中文报道,根据已发表的英文文献[9]描述了该病原菌的形态。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原菌子实体采集 2018年在青海省门源县仙米森林公园沙棘腐朽病发病区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3个样品,编号分别为ZHAO20180801、ZHAO 20180802 和 ZHAO20180803。

1.2 样品DNA 提取 采用快速无毒试剂盒,取1.1 中干净样本约20~60 mg 研磨破碎后,编号备用。用CTAB 植物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离心管,每号标本1.5 mL 灭菌离心管3份,吸附柱AC 管1 份,均编号;

2)取400 μL 裂解液PL 分别加到编号的离心管中备用;

3)液氮研磨样品,然后加到相应的离心管中,65 ℃水浴30 min 或更长时间;

4)加400 μL 氯仿异戊醇(氯仿和异戊醇配比为 24∶1),12 000 r/min 离心 5 min;

5)预先在另1 组离心管中加入450 μL 的结合液PQ,取300 μL 上清液加入1个添加 PQ 的离心管中,混匀转入AC 管中;

6)12 000 r/min 离心 30 s,弃废液;

7)添加500 μL 抑制物去除液 IR,12 000 r/min离心30 s,弃废液;

8)添加 500 μL 的漂洗液 WB,12 000 r/min 离心30 s,弃废液;

9)再离心2 min,将吸附柱AC 转入1个干净的离心管中,自然晾干,约10 min 即可;

10)加入60~100 μL 的 Elution Buffer,室温静置3~5 min,12 000 r/min 离心 30 s,收集 DNA 备用。

1.3 样品ITS 和nLSU 片段扩增及测序

1.3.1 ITS 片段PCR 反应程序 95 ℃预变性3 min,94 ℃变性 40 S,54 ℃复性 45 S,72 ℃延伸 1 min,35个循环后72 ℃延伸 10 min,4 ℃保温。ITS 片段使用的引物为 ITS1(5′-GGA AGT AAA AGT CGT AAC AAG G-3′)和 ITS4(5′-TCC TCC GCT TAT TGA TAT GC-3′)。

1.3.2 nLSU 片段 PCR 反应程序 94 ℃预变性1 min,94 ℃ 变性 30 s,50 ℃ 复性 1 min,72 ℃ 延伸1.5 min,35个循环后72 ℃延伸10 min,4 ℃保温。nLSU片段使用的引物为LR0R(5′-ACC CGC TGA ACT TAA GC-3′)和 LR7(5′-TAC TAC CAC CAA GAT CT-3′)。

ITS 和 nLSU 的 PCR 反应体系(30 μL):2 ×EasyTaq PCR SuperMix,15 μL;Primer1 (10 μmol/L)(正向),1 μL;Primer2(10 μmol/L)(反向),1 μL;Template DNA(75 ng/μL),1 μL;ddH2O,12 μL。

1.3.3 测序 将所得样品送至测序公司进行测序,将这些新获得的序列提交到GeneBank 数据库。

1.4 系统发育分析 将nLSU 基因片段正反向序列拼接,用BioEdit 7.0.1[10]对所得序列进行比对和编辑,用 ClustalX 2.0[11]转化 Faster 序列文件为NEXUS 和 PHYLIP 格式文件[12];用Phellinus uncisetus为ITS +nLSU 系统发育树的外群[13];最大简约法(MP)采用 win-paup4b10 构建系统发育树[14],最大似然法(ML)采用raxmlGUI 1.2 构建系统发育树[15-16];用 GTR+I+G 模型 jModelTest 2.1.4筛选最佳模型[17-18],用 MrBayes 3.1.2 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19],GTR 模型作为最佳替代模型;系统发育树用 Tree View 读取并保存[20]。最大似然和最大简约支持概率(BS)不小于50%,贝叶斯后置概率(BPP)不小于0.90,则节点支持率可靠[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结果 样品 ZHAO20180801、ZHAO 20180802 和 ZHAO20180803 的 ITS/LSU 序列分别为 MK424367/MK430426,MK424368/MK430427和MK424369/MK430428。对这些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地区沙棘腐朽病害的病原菌为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图1)。鉴于国内只在河北省对该种进行过种类报道,并无该菌引起林木病害的报道[9];在青海西北部尚无该真菌及其引起沙棘心材腐朽病害的报道[7-9],因此本文是我国首次对该菌引起沙棘心材腐朽病害的研究报道,也是鼠李嗜蓝孢孔菌在我国西北部的首次报道。

图1 鼠李嗜蓝孢孔菌的系统发育位置

2.2 形态描述 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T.Z.Liu & F.Wu,in Liu,Chen,Han &Wu,MycoKeys 36:37(2018)

担子果 多年生,通常生长在树干或树枝上,无柄盖形,单生或数个覆瓦状叠生,新鲜时木栓质,无特殊气味,干后硬木质,干后质量中度变轻。菌盖半圆形或蹄形,外伸可达8 cm,宽可达10 cm,基部厚5 cm。菌盖表面黄褐色、灰褐色至黑褐色,具同心环沟,幼期被绒毛或茸毛,后期变光滑,随年龄增加逐渐龟裂;边缘钝。孔口表面新鲜时灰黄至黄褐色,干后橘黄色至黄褐色,具折光反应;不育边缘薄,黄褐色,宽可达3 mm;孔口圆形,每毫米11~13个;孔口边缘厚,全缘。菌肉黄褐色,具环区,硬木质,厚可达2 cm。菌管灰褐色,比菌肉颜色浅,硬木栓质至脆质,分层不明显,长可达3 cm。(图2)。

图2 鼠李嗜蓝孢孔菌的子实体

菌丝结构 菌丝系统二体系;生殖菌丝具简单分隔;所有菌丝在Melzer 和棉兰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KOH 试剂中组织颜色变黑。

菌肉 生殖菌丝无色至淡黄色,薄壁或稍厚壁,偶尔分枝,频繁分隔,直径为3~4 μm;骨架菌丝黄褐色,厚壁,具宽的内腔,不分枝,偶尔分隔,平直,规则排列,直径为 4.5~6 μm。

菌管 生殖菌丝无色至浅黄色,薄壁,偶尔分枝,频繁分隔,直径为2~3 μm;骨架菌丝占多数,黄褐色,厚壁,具宽内腔,不分枝,偶尔分隔,平直,沿菌管平行排列,直径为2.5~4 μm。子实层中无刚毛;拟囊状体中部腹鼓,无色,薄壁,大小为(12~20)μm ×(3~6)μm;担子近球形至桶形,具 4 小梗,基部有一横隔膜,大小为(8~16)μm × (6~10)μm;拟担子在子实层中占多数,形状与担子相似,大小为(8~15)μm ×(6~9)μm;菱形或不规则型结晶体大量存在于子实层中。

孢子 担孢子球形,无色,光滑,厚壁,在Melzer试剂中呈拟糊精反应,在棉兰试剂中其壁呈嗜兰反应,大小为(6~7.5)μm ×(5~6.5)μm,平均长为6.69 μm,平均宽为6.20 μm,长宽比为1.08。

3 结论和讨论

首次报道鼠李嗜蓝孢孔菌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该菌过去作为分类学种类仅在我国河北有报道,且未说明该菌是否为病原菌。沙棘立木腐朽病主要发生在沙棘成熟林分内,病原菌通过沙棘伤口侵染,最后风折导致沙棘死亡。

鼠李嗜蓝孢孔菌与沙棘嗜蓝孢孔菌、罗布林卡蓝孢孔菌和拟沙棘嗜蓝孢孔菌都生长在沙棘树上,且都引起心材白色腐朽。沙棘嗜蓝孢孔菌仅分布在欧洲,其孔口较大(每毫米5~7个),其他3 种的孔口较小(每毫米8~13个)。拟沙棘嗜蓝孢孔菌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其主要特征是担子果平伏反转,而其他3 种的菌盖为无柄盖形。罗布林卡蓝孢孔菌的主要特征是子实层无拟囊状体,而其他3 种均具有拟囊状体。鼠李嗜蓝孢孔菌的主要特征是孔口最小(每毫米11~13个),且具有大量的菱形或不规则型结晶体存在于子实层中,而其他3 种的孔口为每毫米5~10个,且在子实层中无菱形或不规则型结晶体存在。因此从形态上也能区分这个4 种病原菌。此外,最重要的是这4 种病原菌的分子序列不同,因此从序列上很容易对比而区分。

鼠李嗜蓝孢孔菌在我国西北部的子实体比在河北地区的稍大,孔口较浅,但分子序列与模式材料的一致,两者在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同一分支,且获得高支持率,因此青海西北部沙棘腐朽病的病原是鼠李嗜蓝孢孔菌。该菌在青海西北部沙棘林分造成严重病害,我们所调查的林分发病率高达60%以上,沙棘单株树木上可产生多个子实体,受害树木在初期影响生长,后期心材严重腐朽,通常风折死亡,但也可直接造成沙棘死亡。

猜你喜欢
孔口离心管沙棘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试剂盒制备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应用体会
抽水蓄能电站调压室阻抗孔尺寸及相关影响研究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单孔出流气泡周围流场特性研究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沙棘丰收红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