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继承 美美与共

2019-05-20 02:52庄双博
中国民商 2019年5期
关键词:冈崎中日关系日本

庄双博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7年12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倡导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日本作为与中国相邻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中国对外邦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外贸国家,2018年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多次会晤,李克强总理作为中国总理时隔8年正式访日,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两国领导人就改善发展中日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共同规划了两国关系的前进方向,两国关系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中日友好使者、在华日本籍企业家嘉重贸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坂下重信和日本前首相鸠山友纪夫等人士于2018年10月发起成立了“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坂下重信早在1980年就把推动中日友好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近40年来,板下重信兢兢业业地为中日友好事业默默奉献,2006年曾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坂下重信所创办的企业为日资在华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投资日本做了许多工作。

2019年是中国和日本开启更加和平、友好、合作、共赢又一个40年的开端,《中国民商》专访多年在华经营企业的中日友好使者坂下重信。

一颗赤诚心  两国友谊桥

1951 年,坂下重信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曾就职于旭化成株式会社。后来在冈崎嘉平太先生的指导下,参与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佛教交流,接受中国留学生等活动,同时参与中日友好城市的缔结工作。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卓越贡献的冈崎嘉平太是使得坂下重信踏上推进中日友好之路的领路人。冈崎嘉平太也对坂下重信极为欣赏,曾多次指导坂下重信开展中日经济及民间交流活动。甚至在冈崎嘉平太去世(1989年9月)前五个月(1989年4月)还不顾92岁高龄亲自担任坂下重信发起成立的中日投资开发咨询株式会社顾问。中日投资开发咨询株式会社成为当时中国政府认证的唯一一家从事中日经济贸易咨询的日本企业。

“信为经,爱为纬,编织美好人间”是冈崎嘉平太的人生信条,也是坂下重信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中所坚守的信念。1990 年11 月,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的特殊情况下,坂下重信率先组织日本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同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进行交流,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1991年4月,坂下重信率17 家日本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进行投资环境考察,受到谷牧副总理接见,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座谈。

1998年,坂下重信在深圳成立中日投资开发咨询株式会社(TOMAC)事务所,后正式注册为嘉重贸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致力于促进日资企业对华投资以及为在华日资企业提供改善经营管理方面的援助。

自此开始,坂下重信作为一名日本企业家长时间工作居住在中国,一方面竭力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日本知名企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也为日本在华企业排忧解难,起到日资企业和中国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他还把日本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介绍给中国企业,带领中方企业到日本参观考察,帮助中方企业与日本公司洽谈,并到日本投资。

时至今日,坂下重信依旧频繁地往返于中日两国,为中日双方企业搭建优质的合作平台。为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搭起了一座绚烂的彩虹桥。

继往开来 友谊长青

当谈及为中日友好做出的突出贡献时,谦逊的坂下重信表示:“4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推动中日关系稳定前行。2018年10月,我们新成立了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本意是继承对中日交流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的精神并发展未来的中日友好事业。”“继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担当。坂下重信表示:“中日两国比邻而居,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我们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虽然道路曲折,但两国的民间友好往来从未间断。因为我坚信,只有走好合作共赢之路,才能为两国人民谋取更多福祉。”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坂下重信一直以来所恪守的准则。“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日资企业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援,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在日资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坂下重信还十分热心于中国的光彩事业,2007年促成旭化成株式会社向中国光彩事业捐资2000 万元,2008年坂下重信以个人和嘉重公司名义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00 萬日元。

一路走来,中日关系也曾经历过数次冰冷期,而坂下重信对中日友好的信念一直没有降温,反而会在双方关系冷落之时更加热心于他所热衷的事业上。“正是在这样中日关系冷淡的时候,我们民间人士才更要挺身而出,为拯救中日关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坂下重信始终认为,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不仅不应该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反而应该成为中日关系恢复和改善的契机。

2012年,在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几乎中断的形势下,坂下重信发起成立了促进包含中国在内的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技术等交流的NPO(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PHILIA(中文名:菲利亚),努力开展中日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4月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作,在东京召开中国当代名人书画展暨中日名人现代书画展,并成功邀请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访日;2013年3月,成功促成以日本前参议院副议长角田义一为团长的日本“蓝色生命之星捐赠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并举办象征地球和平与环保的大型陶瓷艺术品“蓝色生命之星”捐赠仪式;同时邀请30多名日本学生访华,与中国学生开展以“防灾减灾和环保”为主题的交流活动;2018年10月发起成立“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2018年11月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中日老年时装设计研讨会及服装展演”……

“越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越要让人们看到中日关系改善的希望。”坂下重信表示,他的老师冈崎嘉平太曾说过:为了日本和中国的相互理解,必须要有了解日本的中国人和了解中国的日本人。但是很遗憾,以前了解中国的日本人和了解日本的中国人的老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成立“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就是为了继承和发展先辈们的中日友好事业。坂下重信表示:“我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我衷心祝愿中日的年轻人之间能够增加一些相互理解,希望中日两国的友谊之树常青。”

比邻而居 结伴同行

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两国人种相同,文化相近,古时虽为汹涌汪洋所隔,但是两国友好交往长达2000多年,其时之久为世罕有。千年间虽然经过数次断交、鎖国,但是贸易交流、文化交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国人曾做了一份调查报告,多数日本人其实并不讨厌中国。正如日本街头采访中日本老人所说的:“我感觉中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曾经关系很好,但即便是亲兄弟也会吵架,就像我们现在。”但是由于不同媒体的导向性,双方对于彼此并没有真正透彻的了解。如此一来,加强中日双方文化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经济贸易是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百废待兴,1978年10月底,邓小平在访日时明确表示“愿意研究”向日本申请ODA(日本政府开发援助贷款)。

虽然当时不少发达国家都对中国释放善意,但邓小平等意识到只有日本的政府贷款最可行。西方国家很难满足中国的数额要求,并且有很多附加政治条件,而日本政府不仅在数额上相当慷慨,并且没有附加条件。日本如此积极,一方面则是想通过经济援助,获得在华市场竞争中的先机;另一方面ODA带有对侵略战争的“准赔偿”色彩,因为,其中超过1/5以上属于赠予。1979年-1995年4次日元贷款分别达3309亿日元、4700亿日元、8100亿日元和9698亿日元。

1980年开始,多家日本大型企业纷纷在中国成立合资、独资企业,日立、三洋、三井、松下、富士通、三菱、佳能、马自达、东芝、NEC、本田、日产、五十铃……众多品牌的优秀产品服务于中国人民,在为中国提供优秀服务的同时,企业自身也伴随中国的崛起而飞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人工费、土地租赁费等的增长,很多日本企业开始转战到东南亚一带。但坂下重信表示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一种形式:“那就是很多的日本企业以中国,特别是以广东作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此基地制造的零部件由中国出口到东南亚,在东南亚进行组装。此外,汽车、化妆品、儿童用品等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的行业,今后有可能会在中国继续生产、销售。但从长远来看,中日经贸合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对此,我有信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取得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日本曾经历过遇到过的诸多问题。”坂下重信表示,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过快导致的生活幸福感下降,这些问题日本都曾经或依旧存在,但是日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经验,有效地借鉴这些经验可以让中国少走很多弯路。

坂下重信表示:“在中国经常能听到‘要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这样的话。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我想日本的很多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并且我认为将这些经验推广到中国也是我的责任。”

他指出,现代人类世界乃至地球自身都呈现失序状态。全球资本主义一枝独大,推崇非胜即败。在当今社会,重视几千年来中国所倡导的“仁、义、忠、孝、礼、智、信”,加以“悌”等道德和中庸的精神文化,构建新的世界秩序,非常必要。

1300多年前,佛教文化以及医疗、艺术、工艺等自中国传入日本并一直传承至今。

同时,日本自然灾害多发,由此产生了古老的神灵信仰,并形成了“信用、信赖、协作、互助”的国民性格。当然,该性格同时也深受“仁义礼智忠孝悌”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在地处岛国自然灾害频仍的日本,日常生活的一切都必须特别加以用心留意,才能生活下去,因此,重视工匠精神也成为国民性格并得以传承。

其次,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以汉字为媒介实现意思沟通的仅有中日两国。但是,两国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即使如此,“舍小异、求大同”,共同构建强调精神平和的东方价值观的世界秩序,相信是平息现今世界混乱秩序的唯一途径。

当然,两国为此必须在现实中紧密联系,从“经济,文化、艺术”等所有领域——不仅在两国之间,也共同面向第三国家,展开合作,取长补短,构筑充分发挥优势特长的“分业体制”,是不可或缺的。

具体而言,充分理解中国的日本人以及充分理解日本的中国人,大家齐心协力,设立两国间的桥梁结构,推动“提案、企划、实施”才是捷径。关于此点,相信民商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坂下重信看来,中日两国睦邻相处、友好相待、共同发展,才是两国人民共同的福祉。相信坂下重信发起创立的“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可以对两国友好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做出新贡献,为中日企业在友好邻邦开展业务牵线搭桥,促进更广泛的合作。

(责任编辑 徐高阳)

猜你喜欢
冈崎中日关系日本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通往天堂的路
通往天堂的路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