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看得懂、记得住

2019-05-20 15:05张基广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班训纸鸢黑板

张基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武漢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首批成员。

有一次,我参加某校的督导评估。讲解老师非常自豪地把我们领到学校的理念墙前,滔滔不绝地讲起学校的办学理念。这面墙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做得十分华丽夺目,办学理念的文字也提炼得很精炼、很系统。下课的时候,我悄悄地找了两个同学,问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他们指了指那面墙:都在那里。我又问,你们记得吗?他们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看来,这么华丽的一面理念墙,仅仅是校长和学校一班人的理念,并未真正深入到师生之中。像这样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熟视无睹、入眼未入心的现象倒真不是个案。

还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参访,看到学校的楼道文化做得特别丰富,在上下楼的楼梯、走廊的顶部都精心布置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而且设计得相当精美。我抬头望着这些名人名言看了半天。这时,有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好路过,我指着头顶的名人名言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牌子上写了什么吗?小朋友天真地踮起脚尖,努力地想看清上面的字。我见头顶的字离他们实在太远,就念起了其中一句,问他们:你们知道刚才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们又天真地眨着眼睛,不好意思地跑开了。花了那么多的钱做得如此精美的楼道布置,居然离学生那么远,学生小小的个头根本看不清,就算看得见也根本不知其意义。这样的楼道文化是装饰品还是文化?学生看不见、读不懂的东西能算学校文化吗?

一天上午,我在一个班级听课。听课的过程中,我盯着黑板上方的班训凝视良久。这个班的班训是按照学校要求,由班上的同学用毛笔书写的,字写得挺漂亮。我小声地问我旁边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你们班的班训是什么呀?几个同学略显惊奇地看着我,眼中露出茫然的神色。原来,高高挂在黑板上方的班训并没有被同学们牢牢记住,更不能起到班训应有的凝聚、引导、激励作用。像这样挂在黑板上方的班训,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室里都会有,但有多少班级的班训是真正让学生参与制定、民主产生,并能让学生记住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我想,大多情况下,挂在黑板上方的班训只是几个文字、一个摆设,师生对此熟视无睹、见之任之。

像这样的装饰、摆设在学校还有多少?像这样学生看不清、读不懂的文字在学校还有多少?像这样美其名曰“文化”实质上只是形式的东西在学校还有多少?我们口口声声喊的学校文化,甚至花不少钱打造的学校文化离学生到底有多远?

诗人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的孩子依然读背着这首诗,可他们的世界已少了“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更少有“东风”和“纸鸢”。

他们需要的是完整地背诵这首诗和理解作者创意,然后准确地写在试卷上,至于诗中的“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一种怎样的童年乐趣,他们可能再也无法感悟到。《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说:“学校是所剩的唯一承认儿童和成人有重要不同的社会公共结构。”

校长和老师,应该成为“坚持记住童年的人”——“坚守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想:真正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真正的学校文化是原生态的、质朴的,是不用请人打造、花钱打造的;真正的学校文化是能让学生看得清、读得懂、记得住的……

猜你喜欢
班训纸鸢黑板
擦黑板
趁着海风放纸鸢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忙趁秋风放纸鸢
让班训成为学生共同的心想所愿
春暖花开放纸鸢
高三班训使用之我见
例谈“班训”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