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效果比较

2019-05-21 03:58李志荣周林峰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侧卧位腰部定点

李志荣,周林峰,张 航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髓核突出、椎间盘变性以及纤维环破裂等因素而导致的下肢、腰部麻木、疼痛等综合征[1],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和跛行。由于椎间盘在生理上的特殊性,较小的体积变化就会对其周围的神经以及组织产生极大的压力改变[2-3]。临床上的治疗常规手法是斜扳法,但其疗效不尽人意。本研究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侧卧位斜扳、坐位定点旋转及仰卧位旋转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手法的疗效和利弊,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MRI腰椎正侧位、腰椎 CT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和治疗意愿分为侧卧位斜扳组、坐位定点旋转组及仰卧位旋转组,各40例。侧卧位斜扳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6(41.25±7.34)岁;病程 1 w~19 年,平均(3.92±0.74)年。坐位定点旋转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7(42.78±6.34)岁;病程 1 w~20 年,平均(3.82±0.69)年。仰卧位旋转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6(42.93±7.05)岁;病程 1 w~18 年,平均(3.77±0.65)年。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及家属均对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侧卧位斜扳组:患者取侧卧位,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医师站立在患者对面,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一手抵髋部,两手同时协调施力,先做腰部小幅度扭转活动,即两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的扭转而放松。腰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阻力位时,略停片刻,进行一个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听见"咔嗒"声响时结束治疗。(2)坐位定点旋转组:患者端坐在椅子上,医生正坐在其背后,使用右手从患者的右腋下往前伸,手掌扶持住颈部,左手的拇指将患者已出现偏歪的棘突部位顶住,并且将其身体向前弯曲大约50°;然后往后内侧方向旋转躯体,医生使用左手的拇指往左上方向顶推患者的棘突,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弹跳感。对于棘突向左偏歪的患者,牵引方向则与上述相反,治疗操作方法基本相同。治疗结束后,用椎体棘突4条线触诊法复诊,确定复位成功后结束治疗。(3)仰卧位旋转组:患者取仰卧,一名助手用双手按住患者肩前或胸前处,使患者上半身固定于治疗床上;医师站在助手对面,用双手将患者双膝关节抱住,然后进行屈膝屈髋动作,使患者的膝关节尽可能地与腹部相贴近,并且用双手对腰椎进行旋转。旋转到出现极大的阻力时,迅速进行小幅度的旋转扳动,左右各1次。上述治疗隔日1次,3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①治愈: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改善率达 75%~100%;②显效:患者直腿抬高 50~70°,腰痛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达50%~74%;③有效:患者腰部功能得到改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改善率达25%~49%;④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改善率<2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 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无剧痛。(3)生活质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评分标准(JOA)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5],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3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1)。

2.2 3组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坐位定点旋转组的VAS评分最低(P<0.05),见表2。

表13 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3 组治疗前后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40)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3组均未发现各正骨手法对心率、血压、呼吸、心律等生命体征造成不良影响,也未发生1例脱位、骨折、病情加重和出血,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包括先天异常、外力损伤、遗传因素等,持久性腰部体位不正、感受寒湿、突然负重、妊娠和腹压增加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6-7]。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段有多种,包括微创、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病”、“痹病”的范畴,包括湿热型、寒湿型、瘀血型和肾虚型4型,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受到外伤以及肝肾亏虚等,导致痹阻经络、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引发[8]。在多种保守治疗方法中,手法治疗因为具有舒适有效、方法简便以及风险小等优点,而且可以充分地体现祖国医学的优势,日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的首选[9]。传统的斜扳法在腰椎上作用力不集中,且作用位置较不清晰,旋转角较小,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临床上采用正骨脊柱旋转法的流派较多,所采取的技术参数以及操作要领具有较大的差异,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且缺乏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各正骨手法的适应证以及具体疗效目前也尚不清楚,因此,急需对各疗法开展客观的评价。侧卧位斜扳法是正骨手法中最经典、最传统的一种手法,且采取卧位有助于患者放松,提高医患之间的配合度;可以通过调节手指定位与推肩扳臀的幅度,发挥小力量、小幅度以及精准复位的治疗目的。仰卧旋转手法作为五步推拿整骨术(拔伸类手法、松类手法、旋转类手法、后伸类手法和斜板类手法)中的一个关键正骨手法,主要通过抱住患者双下肢的膝部,借助其下肢杠杆作用发力至腰部,并且使用患者的巧力寸劲旋转腰椎,从而发挥旋转扳动的效果。坐位定点旋转法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等特点[10]。

定位是坐位定点旋转成功整复的重要前提,准确定位患者腰椎病变的节段,在该部位开展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并且可以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减轻疼痛症状。本研究发现,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治疗后,3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侧卧位斜扳、坐位定点旋转及仰卧位旋转3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相近,均可显著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其中以坐位定点旋转手法减轻疼痛的效果最好,与马方全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坐位定点旋转采用中医骨科法将发生错位的筋骨归位,使腰椎粘连得以松解,有效改善局部的血运情况,明显解除神经压迫,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侧卧位斜扳、坐位定点旋转及仰卧位旋转手法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疗法,且治疗效果相近,其中坐位定点旋转手法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腰痛。

猜你喜欢
侧卧位腰部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