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想赚钱不容易

2019-05-22 07:40法人肖扬
法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王小帅文艺片艺术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肖扬

2016年初,出品人方励为艺术片《百鸟朝凤》上映的“惊天一跪”情景至今难忘,如今三年过去了,艺术片的生存现状是否有了改观?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为何与何为——艺术电影论坛”上,电影人对于文艺片的困境和突围进行了整体反思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文艺片的“知音”,但艺术电影市场的整体状况依然艰难。电影人都知道,文艺片不可能和商业片去抢市场,但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要有边界,不能强行归于同一个“赛道”。

根据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市场化进程中意识到电影的艺术属性。与会专家们表示,许多导演在2018年探索了艺术片的市场空间,为当今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朴素和温暖的影像记录。

艺术片评价标准在哪里

纪录片《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介绍,以好莱坞的体系来说,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边界很清晰。有一批电影就奔奥斯卡,有一批电影就奔市场,荣誉奖给奥斯卡电影,市场则交给市场化的电影去实现。因为“艺术片需要创作者带着个人经验去观察生活,凝视生活,从中升腾出对社会、人性的关注和体验,并记录下这些感受。它是一种‘敏感地寻找’和‘敏感地发现’”。相较之下,商业电影更偏向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制作。

导演宁浩认为,尽管我们的市场已经用票房清晰衡量了商业片的成功,但目前对于艺术电影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相较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我们在艺术电影的多个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需要更加专业。路画传媒总裁蔡公明认为,专业不仅体现在艺术电影创作制作的专业化,还体现在融资、宣传、发行的专业化;创意不仅要做到创作有创意、制作有创意,也要做到营销发行有创意。蔡公明引进了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该片创造了日产引进片真人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曾经凭借《路边野餐》荣获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毕赣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于2018年12月31日上映,毕赣对于地域性元素和视听语言的成熟运用营造出了独特的气氛和情绪,以心理分析的方式探究了个体的精神世界。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仍然是3D部分的40多分钟的长镜头所创造的丰富表意性,但由于营销和关注期待的错位,影片在跨年之际引爆出巨大的负面舆论,也成为中国当下电影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缩影。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等专家认为,如何避免创作者过度地“自说自话”,如何让电影更好地找到适合影院观看的艺术强度,如何扩大艺术电影的观众规模和培养观影习惯,仍然是艺术电影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艺术片现在过得很憋屈

长久以来,艺术片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调和。2006年,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夺得威尼斯金狮奖,但是国内票房不到100万元;2007年,导演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捧回柏林金熊奖,内地票房也仅有200万元;2011年,《钢的琴》等一批口碑不俗的文艺片,也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井喷,电影人本以为文艺片能够找到知音,但是,现实依然残酷。2015年,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的口碑要比《何以笙箫默》优秀很多,却不能令两部影片的票房实现“对调”。烂片仅仅是拨拨“商业”的算盘,就能够轻松地收获几亿票房,优质文艺片却如一株瘦弱的小草,在市场边缘自生自灭。

然而,文艺片的创作者们并非没有放下身段去呼吁。

2015年5月,电影《闯入者》上映之际,导演王小帅曾在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对着一众90后学子动之以情:“你们看青春片之余,也应该支持一下适合自己父母一辈看的电影。比如,在母亲节之际去看看《闯入者》。”可惜,这样的“亲情牌”并未奏效。同样,2015年上映的《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利用微博恳求院线保留排片。

艺术片不仅要抵抗来自国内院线的“区别对待”,还要面对国际商业大片的“挤压”。

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片与好莱坞大片“撞期”排片占比。尽管多数艺术片前期口碑良好,但上映前三天的排片仍呈下降趋势,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电影《暴裂无声》《狗十三》和《四个春天》也未能幸免。

2019年3月22日,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在内地上映,尽管该片男女主角同时斩获柏林影帝和影后奖,但是在“双熊”光环的“加持”和不俗的口碑之下,票房依然乏力。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王小帅导演在朋友圈中发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低俗文案”,称《地久天长》是“泡哥泡妹的小技巧”,这种营销方式引发媒体和网友的一致批评。不难看出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文艺片似乎一直“憋屈”地存在着。

怎样才算是成功的艺术电影营销?蔡公明认为,首先尊重艺术片的特点和规则,要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关注并满足核心观众的诉求。名不副实的宣传是影片营销的大忌。其次,讲究精准的分层,根据影片体量、市场潜力和预期的不同,进行专线或全线上映的分类选择。

随着国产电影类型日趋多元,中国电影市场越发成熟,艺术电影如何定位、如何走入市场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美国电影制片人雅明·奥布莱恩等建议,艺术电影导演需要精确定位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宣发团队需要考虑如何围绕影片特色进行营销;不同预算和市场预期的电影划分也应更加清晰,这样才有利于艺术电影导演和他们的作品走得更好更远。

商业院线为什么排片少

很多艺术片导演在多年前就一直振臂呼吁,应该出台相应的院线政策确保艺术电影具有获准入场的权利。王小帅导演曾经直指院线对于艺术类电影的不公平对待:“一方面是商业垄断性的排期让电影产业市场失去了准则,另一方面市场欠缺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性。电影院是个很神奇的环节,经理只会把他认为包装好的货物摆上货架。我们不想躲在角落里,但是根本走不到大众的视野里去,《我11》有90%的排场都是无用场,在深夜或者早上,谁会早上六点半起来跑到影院去看电影?”

对于院线是否应该具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胸襟与责任感,院线方面表示,影院是为观众服务的,因此排片也会根据观众的需求而定,“某部影片如果从乏人问津到口碑渐热,影厅就会立刻根据这种趋势做出调整,给予它更多的空间;有的电影虽然开始上座率高,但口碑不好、后力不足,我们也会压缩它的空间”。

不过,若将“多样性”特指于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并重,影院方面则有些犹豫,“我们也很想给予艺术电影支持,但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我们单独辟出影厅或者在黄金时间挤出影厅给艺术影片。毕竟,影院不能赔钱来排片,现在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都在大幅度提高,经营影院本身已经很有压力了”。

就连大名鼎鼎的香港安乐电影公司总裁,《英雄》《卧虎藏龙》的制片人江志强也感叹艺术影院不好做。江志强于2009年12月底在北京建立了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这也是国内第一家艺术影院,在文艺青年中颇受追捧,但江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这几个影厅经营得很辛苦,“中国的另类电影还很缺乏,中国的观众也还不够支持我们自己的艺术电影”。而要扭转这个困局,江先生称,恐怕靠播映环节的影院还不行,需要整个电影大环境的培养与支持。

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难救场

猜你喜欢
王小帅文艺片艺术
证 据
当代文艺片的灰色诱惑与艺术表达
证据
寻找好嗓子
纸的艺术
偷电证据
汤唯产后复出加盟毕赣新片,华策影业大制作加持,文艺片市场是否迎来最好的时代?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