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大张庄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05-22 03:13刘振超聂艳敏段世轻
关键词:黑云片岩萤石

刘振超,李 蒙,聂艳敏,段世轻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 450001)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地处华北板块之华北陆块南缘和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方城—南召—鲁山多金属成矿带北部,矿产以萤石、白云岩、滑石及金矿为主,其次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点,另有煤(其中含钒)、黄铁矿、铁锰等。区域上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以中汤—拐河断裂为界,北侧属渑池—确山地层小区,南侧属熊耳山小区[1]。区域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构造线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一般300°~320°,构造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褶皱主要有桃园沟—歪头山背斜和汤拉寨—老孔家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汤拉寨北—老陈家断层(F53)、汤拉寨—大花尖断层(F54)、李家庄北—老孔家南断层(F56)、当阳寺—梁家断层(F61)。区域上岩浆活动剧烈,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十分发育。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本区属熊耳山小区,区内仅出露新元古界栾川群地层,自老至新依次为:三川组(Pt3s)、南泥湖组(Pt3n)、煤窑沟组(Pt3m),三者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区域大面积分布第四系,为第四系浅覆盖区。

2.2 构造

本区位于中汤—拐河断裂带南部,次级断裂构造较发育,区内多为隐伏断层,已发现有隐伏构造F1+F2、F4、F5、F14、F15 5条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图2),均为顺层构造,上部表现为脆性,深部为韧性变形。主要特征如下:1)F1+F2断裂:走向320°,倾向南西,倾角35°~55°,构造总体表现为张—张扭性质,晚期有压—压扭性活动叠加;2)F4断裂总体走向320°,倾角45°~55°。区内钻孔ZK04—0701控制地层产状为45°,该断裂构造内未发现萤石矿化;3)F5断裂:总体走向320°,倾向南西,倾角35°~45°,已知主要萤石矿体(M5)赋存于该断裂中;4)F14断裂:总体走向330°,倾向南西,倾角35°~45°,新发现萤石矿体(M14)赋存于该顺层构造中。

2.3 岩浆岩

本区仅出露有新元古代双山细粒黑云正长岩(Pt3SHξπ),面积0.071 km2,与南泥湖组侵入接触,距本区较近的有双山石英正长岩、塔山细粒黑云正长斑岩,都与萤石关系同样密切。区内钻孔未见岩浆岩。

2.4 地球物理特征

物性参数显示区内围岩碎裂浅粒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为相对“高阻”;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白云石大理岩、构造角砾岩具“中高阻”特征;炭质片岩、萤石矿具“低阻”特征(见表1)。

根据该区地质特点,矿体顶、底板围岩在地电断面上为“高阻”或“中高阻”中的相对“低阻”,是成矿有利地段,而炭质片岩和萤石矿则表现为“低阻”。

1.第四系;2.震旦系;3.新元古系栾川群煤窑沟组;4.栾川群南泥湖组;5.栾川群三川组;6.洛峪群三教堂组;7.洛峪群崔庄组;8.中元古系汝阳群北大尖组;9.汝阳群白草坪组;10.汝阳群云梦山组;11.官道口群龙家园组;12.官道口群高山河组;13.熊耳群马家河组;14.早白垩世牛心山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15.新元古代双山黑云正长(斑)岩;16.双山石英正长岩;17.中元古代王家营片麻状正长花岗岩;18.背斜;19.逆断层;20.平推断层;21.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22.产状;23.断层编号图1 区域构造纲要图(保安幅1∶5万地质图说明书)

岩(矿)石名称块数电阻率变化范围/(Ω·m)电阻率算数平均/(Ω·m)备注正长岩体61 943.9~1 945.71 944.5萤石矿石61 834.7~1 985.01 913.4大理岩45 028.6~5 082.35 060.3绢云石英片岩41 236.5~1 645.81 437.3碳质片岩45 385.4~5 408.55 398.8二云石英片岩422 683.5~25 440.924 250.9石英片岩425 096.3~31 484.828 687.2地层露头

3 矿床地质

3.1 矿脉特征

区内所有萤石矿脉均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Pt3m)炭质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二云钾长变粒岩及白云石大理等层间部位,黑云钾长变粒岩中亦有产出,其产状与围岩一致,呈层状、似层状,矿脉连续性较好,浅部矿体形状、规模与层位相吻合,后期断层及脉岩对矿脉破坏较小,连续性较好。萤石矿脉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35°~47°,厚度1.01~3.40 m,变化较小,CaF2品位20.53%~58.92%,变化亦小。

1.萤石矿体;2.推测断层带;3.推测断层带边界;4.断层编号/矿体编号图2 矿区主要构造分布图

3.2 矿石特征

矿石以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镶嵌、包含、交代、胶结结构、不等粒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主要为云母、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长石、高岭石、榍石、磷灰石等;金属矿物含量较低,可见有少量黄铁矿、铅锌矿等。依据矿石主要矿物组合成分,区内萤石矿可分为萤石—石英型、石英—萤石型;按矿石的构造特征可分为条带状矿石(图3)和致密块状型矿石(图4)两种类型,区内矿石多以条带状为主。

3.3 矿体围岩及蚀变

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既有区域变质作用,又有动力变质作用,矿体围岩未见热液蚀变,萤石矿化与硅酸盐中的石英脉、碳酸盐中的方解石细脉,彼此密切共生,呈复合体产出[2],围岩中CaF2品位为0.15%~18.74%,局部片岩中可见黄铁矿化,CaF2品位略高,与萤石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带宽度与矿体厚度成正比。主要蚀变特征分述如下:

图3 条带状矿石

1)钾化:在近萤石矿体附近,多呈脉状,晶粒较好,局部交代萤石,致密坚硬,具工业价值,但矿体规模较小。

2)硅化:主要在片理的裂隙中发育,多呈石英细脉,也有细粒集合体交代围岩,常与绢云母、碳酸盐化伴生。

图4 致密块状矿石

3)绢云母化:绢云母沿围岩层理、片理分布,或呈集体交代围岩,而保留交代矿物的假象。

4)碳酸盐化:方解石充填于围岩裂隙和空洞中,也有填充于矿石的裂隙或孔洞中,并交代萤石和一些早期金属矿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本区矿床成因为沉积改造型,特征反映如下:1)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煤窑沟组地层相一致,萤石矿体均赋存于构造虚脱部位。2)矿体(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含矿地层无明显界线,并且近矿围岩未见热液蚀变,矿体下部变粒岩发育。3)顶底板围岩炭质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和变粒岩,片岩不但构成矿体的顶、底板,而且为矿体中的主要夹层,侧面反映了矿石的矿物成分与含矿母岩只是在矿物含量上有所差异,彼此密切共生,呈复合体形式产出。4)区内有新元古代双山细粒黑云正长岩出露,岩浆作用与萤石矿的成矿关系密切,但本区已施工钻孔中未揭露岩浆岩。

矿体在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形成,在成矿作用的开始阶段,含F的成矿物质由新元古代火山喷发、热水沉积[2]作用而存于栾川群地层中,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压力减小,被岩浆分离出来的F离子与碎屑岩—碳酸盐沉积建造中的Ca离子结合,形成CaF2,氟化钙与碳酸盐、碎屑物为同一时期沉淀物,呈化学凝胶物胶结碎屑物,或与碳酸盐在同一物化环境下的同期产物;成岩期,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再次通过运移—富集—交代等改造作用[3],形成层状、似层状、脉状矿体,并与片状围岩的形态一致,属中低温形成的矿床。综上所述,矿床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石中的层控型层状、似层状萤石矿床。

4.2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并受新元古界煤窑沟组沉积变质建造严格控制,产状与煤窑沟组地层相一致,区内构造发育,构造虚脱部位是萤石的主要容矿场所。

2)围岩标志: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其中大理岩发育的地层上部,炭质片岩较发育的层位,均可见萤石矿体,与成矿关系较密切。

3)岩浆岩标志:区内仅出露新元古代双山细粒黑云正长岩,见矿钻孔中未揭露岩浆岩,岩体为萤石的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尚待进一步研究[4]。

4)地球物理标志:本区岩层不同岩性电阻率差异达5~20倍,矿体顶、底板围岩在地电断面上为“高阻”或“中高阻”中的相对“低阻”,是成矿有利地段,而炭质片岩和萤石矿则表现为“低阻”。可以利用异常分布形态(岩体异常形态无规律、矿体异常形态呈线性带状)划分岩层、构造等,提供了物理基础。

5)其他标志:因地下水中融释大量氟离子,当地村民多具氟斑牙,该特征在该区域十分明显,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

5 结语

1)矿体受构造和层位双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属中低温形成的矿床。

2)本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均反映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认为含矿岩系属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沉积碎屑岩—碳酸盐沉积,矿层产在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带。

3)片岩与大理岩之间的层间裂隙[5]是矿体在煤窑沟组中的重要赋存部位,炭质片岩作为典型特征岩石,在本区地层岩性电阻率差异中所具有的独特地球物理特征,为第四系浅覆盖区找矿提供了一种手段。

猜你喜欢
黑云片岩萤石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黑云白云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石英片岩路基填料适用性分析
巴彦乌拉山老变质岩系中的构造片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
男妖女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