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骃《武赋》新考

2019-05-23 02:07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灵名篇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崔骃《武都赋》《武赋》历来被认为是两篇赋,各自仅剩少量残句。《武都赋》现仅存四小句。《北堂书钞》卷一百十四载:“超天关兮横汉津,竭西玉兮徂北根。陵句注兮厉楼烦,济云中兮息九元。”《渊鉴类函》卷二百十一载:“超天关兮横汉津,宁西土兮徂北征。凌月氐兮厉楼烦,济云中兮息元元。”二者文字稍有差异。《武赋》现仅存残句“假皇天兮简帝心”,见于《文选》卷十四颜延年《赭白马赋》注、《全后汉文》卷四十四。《全汉赋》、《全汉赋评注》、《全汉赋校注》、《历代辞赋总汇》均分两篇,文句亦是上述五小句。

据此五小句(文字下方加横线者)检索,发现全部出现在[唐]许敬宗《文馆词林》(民国适园丛书本)卷三百四十七所载崔骃阙名残篇:

前述《武都赋》所存四句与《武赋》仅存一句均在此残篇中,因此崔駰《武赋》《武都赋》实为一篇无疑,不应分为两篇。

然《历代辞赋总汇》把《文馆词林》所载阙名篇目名为《北征颂》,其依据为《太平御览》卷三四一。《太平御览》卷第三百四十一:“崔骃《北征颂》曰:‘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即上文中加着重号者。

查考其它文献中名为崔骃《北征颂》者有:

1.《全后汉文》卷四十四、《东汉文纪》卷十:“《北征颂》:‘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来源为《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一。《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卷十二崔骃集、《渊鉴类函》卷二百二十四武功部十九·戈五、《音学五书·唐韵正》卷十四“伏”注作《北征颂》,未注明来源。

2.《玉海》卷第一百九十四兵捷:“崔骃《北征颂》曰:‘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

3.《佩文韵府》卷二十四之五灵“水灵”注、卷九十六之伏“水灵伏”注:“崔骃《北征颂》:‘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佩文韵府》卷一百五之三之协“人事协”注:“崔骃《北征颂》:‘人事协兮皇恩得。’”

4.[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清嘉庆元年刻本)卷五上:“崔骃《北征颂》云:‘雍容清庙,谧尔无虞。’”

5.[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豫部弟九:“崔骃《北征颂》:‘谧尔无虞。’”

归纳名为《北征颂》者,主要是下面两段:1.“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2.“雍容清庙,谧尔无虞”,第1段属于阙名篇,第2段属于崔骃《北巡颂》文句。

《文馆词林》卷三百四十六颂十六载崔骃《北巡颂》并序:

元和三年正月,上旣毕郊祀之事,乃东廵狩。出河内,经青兖之郊,回舆冀州,遂礼北岳 ,圣泽流浃,黎元被德,众瑞并集,乃作颂曰:

若《文馆词林》所载阙名篇与《北巡颂》为同一篇,则《北征颂》为《北巡颂》别名;若不是,则“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与“雍容清庙,谧尔无虞”不应为同一篇的内容。

故《北征颂》可能是阙名篇名,也可能是《北巡颂》别名。

《初学记》卷十三礼部上:“《北巡狩颂》曰:‘雍容清庙,谧尔无虞。垂拱穆穆,神行化驰。’”该句《山堂肆考》卷三十六君道·神行作“崔骃《北巡颂》”。故《北巡颂》《北巡狩颂》实为一篇。《东汉文纪》所载《北巡颂序》及少数残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卷十二汉崔骃集、《全后汉文》卷四十四所载《北巡颂》部分文句见于上述《文馆词林》所载《北巡颂》。《渊鉴类函》卷一百五十八礼仪部五之廵狩二、《佩文韵府》卷七之虞“无虞”注:“崔骃《北廵颂》:‘雍容清庙,谧尔无虞。’”上述作《北巡颂》文句者均不见于《文馆词林》阙名篇中。

故可知《文馆词林》所载《北巡颂》与阙名那篇不是同一篇,亦可补正如下:1.《文馆词林》分两篇记载,其来源当不是同一篇;2.《文馆词林》中《北巡颂》整体风格雍容典雅,平正祥和;阙名那篇却是拓边豪情,征服戎狄,军情昂扬,斗志勃发;3.阙名那篇,“马府献功,载勲祖庙”“班马旅兮还京室”,写作之地为京师,《北巡颂》则在礼北岳时所作,在冀州;4.阙名那篇所到之地为紫津→小沷→高阙→鸡鹿→天街→地垠,长莽→中原→尸逐→禺犊,西邻→北海,朔方→鄗,燕然→安侯→瀚海→居胥→旋师→祖庙,天关→汉津→西岳(土、玉)→北垠→句注→楼烦→云中→九原→紫疆→朔区→沙漠→海隅→京室;《北巡颂》中北巡时间在“元和三年正月”,所到之地涉河内、青、兖、冀州,具体为“毕郊祀→东廵狩→出河内→经青兖之郊→回舆冀州→礼北岳,出九关→横泛津→仰云汉→俯昆崘→祀五晧→登大梁→俾四岳乎唐昆,济河州→怀鄙,朝歌→大行,涉淇卫→历高阳→故魏→贯兖野→瞻青土→临河曲于高唐→晞东壤→造呼池→回冀域→礼恒岳→纡衡阳,→鲜虞,→东墙,济东域→横二皋→渡泛津→醮河神”,二者所涉之地不同。

《太平御览》所载“崔骃《北征颂》曰:‘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后称《北征颂》之文献源于《太平御览》。此四小句见于《文馆词林》阙名篇,然阙名篇中文句最早见于《北堂书钞》《文选》,篇名被称为《武赋》《武都赋》。结合文献学从先原则,加上《北巡颂》内容有被称为《北征颂》,故阙名篇不宜作《北征颂》,当作《武赋》或《武都赋》,那到底名《武赋》还是《武都赋》呢?汉代武都郡属凉州,而《文馆词林》所载阙名篇所涉之地云中、五原、高阙、鸡鹿则在并州,与凉州武都不相涉,并非“为描绘作品主人赴武都时所想到的”。文中内容完全是以武力征服朔方、猃狁、匈奴战争的描述。查考汉代其它都邑赋,均与所描述的都城相关,或述历史、地势、物产等,故上述阙名残篇当作《武赋》。于此,拙作《汉赋系年》考证“实为《武都赋》文句”当修正为“实为《武赋》文句”。

文献所载《武赋》文句,异文如下:

竭西玉兮徂北根。陵句注兮厉楼烦,济云中兮息九元。”

(《北堂书钞》)

朅西岳兮徂北垠。踰句注兮厉楼烦,济云中兮息九原。

(《文馆词林》)

寧西土兮徂北征。凌月氐兮厉楼烦,济云中兮息元元。

(《渊鉴类函》)

归纳下来:

1.竭西玉、朅西岳、寧西土。案:前句为“超天关兮横汉津”,为动词+宾语+兮+动词+宾语,后一句应该也是如此结构。西岳为华山,在陕西境内,从京都洛阳出发往北,当不会经过洛阳西南面之华山,故不当作西岳。“西土”于文义可通,指汉代西域之地。“西玉”疑本当作“西域”,“玉”与“域”同音而讹。《尔雅·释诂》:“徂,往也。”《说文·立部》:“竭,负举也。”《说文·去部》:“朅,去也。”《说文·丂部》:“寧,愿词也。”段玉裁注:“今字多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矣。”《说文·宀部》:“寍,安也。”“寧”于义亦通,然“朅”与“徂”对,“朅”为上。

2.徂北根、徂北垠、徂北征。案:《说文·木部》:“根,木株也。”“北根”于此处释义不通。《说文·土部》:“垠,地垠也。一曰岸也。”“北垠”指汉代北方边境。司马相如《大人赋》:“迫区中之隘狭兮,舒节出乎北垠。”《尔雅·释言》:“征,行也。”与“西域(土)”相对,“北垠”为上。《说文·戈部》:“域,或。或从土。”“或,邦也。”《说文·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与“北垠”相对,“西域”为上,“北征”表意不准确,故该句当作“超天关兮横汉津,朅西域兮徂北垠”。阙名篇中行程由洛阳西北方向,故不当作《北征颂》。

4.九元、九原、元元。案:当作“九原”,地名,属五原郡,在云中郡通往五原郡、朔方必经之地(图2)。《春秋繁露·垂政》:“‘元’犹‘原’也。”然地名未见写作“九元”者。“元元”则指人民、百姓。《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元元”可能是《渊鉴类函》涉上文“寧西土”而作“息元元”,强调其政治用意。然结合全文看,当指地名,而不当指百姓。

至此,《文馆词林》阙名篇得以恢复《武赋》篇名;崔骃《武赋》《武都赋》实为一篇,当作《武赋》,并重现大量篇幅,其少量异文亦考定。

猜你喜欢
水灵名篇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学用一体、人句合一
刘敦凤、杨小雅、喻水灵、张京峰作品
“囫囵吞枣”讲名篇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花乱开》
浅议小学语文名篇导读要旨及文学浸润
争做世博外交官
土拨鼠与春天的约会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