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尽千万家产:康巴“愚公”十年筑成绝壁天路

2019-05-23 01:57□王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绝壁巴拉愚公

□王 丽

2018年十一黄金周,一个位于香格里拉深处的藏族小村落火了,这里的雪山峡谷、高原湖泊、康巴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它曾与世隔绝,仅靠悬崖上一条宽不到三尺的人马驿道与外界通联。13岁那年,五天才走出大山的小铁匠斯那定珠对阿爸说:“我将来要为家乡修一条能跑汽车的公路!”

在都市打拼20年后,已是千万富翁的他回乡践行诺言,用十年时间筑起一条“绝壁天路”,在中国地图上点亮了故乡的坐标。而此时,他已成为亿万“负翁”。但这位“中国好人”的传奇仍在延续……

受外界“刺激” 雪山之子闯都市

在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境内,有一个藏在深山大峡谷中的藏族小村落——巴拉格宗。这里天蓝云白,雪山巍峨,湖清林茂。1964年,斯那定珠就出生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里。

巴拉村远离尘嚣,峡谷淙淙,衬出了千年宁静。但静美的代价却是隔绝、封闭、贫穷。这里不通电,不通公路,不通电讯,出村的唯一道路,是悬崖绝壁上一条宽不到三尺的人马驿道。进一趟县城需要走上几天,而且因为山高路险,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

巴拉村的贫穷,一度在香格里拉“大名鼎鼎”。峡谷外的人教育孩子都会说,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巴拉格宗去!斯那定珠和村子里所有孩子一样,在10岁之前没有穿过鞋子。当年,每当峡谷里来一个客人,全村人都会去好奇地参观。

作为家中6个孩子中的老大,斯那定珠11岁就辍学当起了小铁匠,跟着打铁师傅赚钱贴补家用。他第一次走出大峡谷,是因为铁匠铺四溅的火花伤到眼睛,父亲带他去县城看病。巴掌宽的绝壁驿道上,他痛苦地捂着一只眼睛走在前面,父亲用绳子系在腰间拽着他,一步步艰辛地走出重重山门……

直到第五天,父子俩才赶到县人民医院,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斯那定珠的左眼至今几乎失明。这是13岁的他,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虽然眼睛痛得厉害,但这并没有阻碍斯那定珠对于县城的好奇,宽阔的马路、轰鸣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浑身脏兮兮的他感到害羞而自卑,同时也被深深震撼了:原来在巴拉村之外,竟有这般精彩的大世界存在!

康巴汉子以叛逆、决绝、坚韧的性格著称,小男子汉斯那定珠也具有这样的特质。跟着父亲落寞地回村时,走在一不留神脚下踩空就会跌落悬崖的“路”上,他冲着父亲的背影高声喊道:“阿爸,我要离开巴拉村去城里闯荡!”

父亲停止了脚步,转头惊诧地问他:“你说什么?”“我说我要到外面去赚大钱,将来给家乡也修一条能跑汽车的路!”只剩下一只明目的斯那定珠,倔强地梗着脖子对阿爸说。

父亲默然片刻,眼眶红红地依在身后的绝壁山石上,叹息道:“是啊,如果有一条好路,我们就能尽快赶到县医院,你就不会失去一只明亮的眼睛……”说着,要强了大半辈子的阿爸,第一次在儿子面前伤心落泪。

“不光是我,如果有一条城里那样的公路,如果有汽车,卓玛奶奶、丹珠姐姐……也都不会死!”斯那定珠含泪说。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的巴拉村,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因为出行艰难,村里人一旦生重病,就要几个强壮年轻人轮换着背出去救治,等赶到城里医院时,人往往已经不行了……

“有梦想是好事,但你修路的想法简直就是胡扯。”阿爸瞪了儿子一眼,牵住他的手往家走。

在雪山峡谷之间铺设一条连接家乡与外界的“天路”,是巴拉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可这难如登天!怪只怪祖先不会选择栖身之地吧,竟然定居在这样一个遗世孤立的穷地方!阿爸愤愤地想,只把儿子的豪言当成了梦话。

但在斯那定珠的强烈要求下,跑过马帮的阿爸最终不顾亲友反对,支持了他出山赚钱的决定。临行前,父亲将家中全部的积蓄35元钱,都给了他。

绝壁天路“亿万负翁”献给故乡的洁白哈达

巴拉村的传统是长子养家,离乡闯荡会被视作不孝。作为家中长子,13岁的斯那定珠背着离经叛道的名声,决绝地走出大山,寻找新的生机。他是第一个离开村子从商的人,当时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去流浪了,也有人说他抛弃父母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斯那定珠辗转香格里拉、大理、昆明、广州、上海等多地,卖磁带、卖猪肉、卖皮鞋、开火锅城……从一个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的山村少年,蜕变成以诚信经营著称的千万富翁,他通过20年的摸爬滚打,缔造出了财富传奇!

发展到1998年,斯那定珠的资产已达三四千万元。此时他和家人完全可以定居都市,过上巴拉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优渥生活。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对故乡的誓言——为巴拉村修一条公路,一条能让生病的人坐车去医院救治的生命线!于是,他不顾亲友阻拦,毅然携巨款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巴拉格宗。

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墨镜,开着越野车,衣锦还乡的斯那定珠,令乡亲们啧啧赞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但在他眼中,家乡却还是自己少年时一样的破落面貌。“乡亲还在山沟里受穷,我一个人富了那脸上也没什么光彩。”

出乎斯那定珠意料的是,当他对乡亲们宣布要开始圆修路梦想时,家人和村民都要么觉得是听笑话,要么觉得他“疯”了。“修路就要变成穷光蛋。”弟弟洛桑扎西极力反对。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甚至说,“路要能修成,大家给你磕长头。”乡亲们都觉得,在壁立千仞的峡谷绝壁上筑路,简直是痴人说梦!

村里一个老阿姨,更是直截了当地对斯那定珠说:“你那么有钱,也别冒风险修什么路了,还是直接给乡亲们每家每户分点钱实际些!”老阿姨说得口沫飞溅,口水喷了斯那定珠一脸,他用衣袖擦拭着,强装笑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乡修路,却被当头泼了一盆盆冷水,斯那定珠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更令他感到恼火的是,由于地形险峻,任何施工队来到巴拉村一看就转身走了,说这种遍布着峡谷、雪山、悬崖的地方,根本修不成公路。

在昆明举行的一次工程听证会上,州里的领导、省里的专家都在。当听到最后结果是“巴拉村修路不可行”,一向面带朴实笑容的斯那定珠终于发飙了:“你们生活里有水有电有公路,我们去一趟县城都要徒步四五天,这样子好吗?”他拍着桌子吼道。

在斯那定珠的多方努力下,他终于花高价找到一个敢接“险活儿”的施工团队。梦想中的天路,开始一寸一寸从大山外面朝着家乡修筑。从离214国道最近的一个村子起,商量占地、制定规划、跑资金……开始时,一切都靠他自己。为了跑贷款,有一家银行斯那定珠去了57次。

修这条绝壁公路需要2.8亿元,这笔巨款是斯那定珠无法承受的。花光数千万积蓄后,为了凑钱,倔强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出售了香格里拉的房子、越野车,忍痛变卖了生意兴隆的五金批发门市部,上海的涮羊肉火锅城……其间资金断了四五次,每一次都要斯那定珠四处借钱、求贷,昔日的千万富翁也变成了亿万“负翁”。

最艰难的日子里,爱情给了斯那定珠寒冬暖阳般的抚慰。2005年,大学毕业生杨晓燕到他的公司做文员,后来两人相知相爱,组建了幸福家庭。儿子出生时,他都只是急匆匆来到产房签了个字,就又去忙修路的事。杨晓燕开玩笑地说:“在他眼里,巴拉格宗排第一,儿子第二,妻子第三。”

路修到一大半时,原本不支持斯那定珠“瞎折腾”的父亲,才走出巴拉村的深山峡谷,赶过来看儿子“把自己辛苦创下的家业败成什么样了”。老阿爸坐在他的吉普车上,沿线“视察”完几十公里平整的柏油马路后,不由湿了眼窝,“没想到,你小子竟然真在这雪域高原修成了路!”

下车后,老人问斯那定珠,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到村子里面?还说等整条路全修通了,他一定要徒步走几个来回!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不料,当晚9点,老人就离开了人世。未能让阿爸踩着自己修筑的公路回村,成了斯那定珠今生最大的遗憾!

我开门,进到屋子里,撒了一泡长长的尿。我离开时,习惯性地扫视了这猪窝一样的栖息地,我发现里屋李大头的门没有锁。我一直对里屋充满好奇,我将脸凑上去,透过门的缝隙,发现里屋没有人。卫生间有动静。我由此判断,李大头在卫生间。

父亲去世两个月后,这条从斧凿般的山峰中盘旋而上、蜿蜒35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从1999年10月第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到2008年“天路”筑成,斯那定珠用十年光阴,以背负亿万债务的代价,终于圆了这个源自少年时期的人生大梦!

这条曲折蜿蜒的柏油路,海拔直升750米,拐绕了52道弯,如同叠加的“S”形的玉带,在峡谷绝壁中“飘扬”。“这条天路,是斯那定珠献给乡亲们的一条洁白的哈达啊!”巴拉村的老人含泪说。

深情村支书把故乡打造成“人间天堂”

巴拉村通车那天,村民们个个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大家围着开到家门口的汽车载歌载舞,不一会儿,有的人已经沿着宽展的公路,不知不觉跳出了很远……那些天,整个村子像过年一样热闹。

与此同时,巴拉村也通了电和电话。老人们像好奇的孩子一样,把家里的电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年轻人不断给县城亲戚拨电话……喧闹声中,斯那定珠望着远处的雪山和正对自家老房子的白塔,想着去世不久的父亲,泪水悄悄滑落,胸前挂满的哈达迎风飞舞……

公路修通后,巴拉村到县城的路程从以前的四五天,缩短到1小时!举目望去,飘带般的柏油路在群山中盘旋而上,沿途的雪山、森林、草场、河谷风景变幻,美不胜收。

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斯那定珠,注册成立了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他不光要让乡亲们走上公路,用上电灯电话,还要带他们致富奔小康!

斯那定珠在低海拔地区为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名叫“水庄”的新村,山上的老房子由公司租赁,恢复历史原貌供游客参观、体验藏俗文化,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发展了旅游;他租下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给每户年均1万元租金,还把基础建设项目分包给村民施工,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驱车进入香格里拉大峡谷后的第一站,就是水庄,新落成的藏式生态大酒店不远处,就有一棵千年菩提树,油绿的树叶爬满了半个峭壁。艳丽的杜鹃花、壮阔的河谷、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域高原绝美的风光,在巴拉格宗景区一站可得。

山水形胜的大峡谷,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能资源。路通了,也引来了开发者的觊觎。“你这河水流着的是钱,每天都白流了,修电站,让你坐着数钱。”“跟你合作开矿,给你25%的干股。”一些外地投资者找到斯那定珠说。

“小时候,抬头就看到蓝天,俯身就踏入清清的河流,牦牛群在高山草甸吃草。这些,不能在我们手中毁了。”斯那定珠说,打洞挖矿,留给后代的山水将千疮百孔;修电站,秀丽峡谷将不复存在。

因为修路,斯那定珠至今还欠着巨额债务。养护好千辛万苦修成的路,更需要大笔后续资金。但是,面对着诱惑,即使自己已成为穷光蛋,他的拒绝依然坚定,“给你300亿元,你可以造出这样的山水峡谷吗?”他这样诘问那些想来“开发”的人。

经营几年后,巴拉格宗景区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1年,巴拉格宗又与云南文投集团合作,围绕“保护”与“开发”推动景区转型升级。

“没有斯那定珠,我们可能还像祖辈一样困在峡谷里,默默地生活。”村民格桑说,“是他改变了巴拉村,叫醒了我们的大峡谷!”

2015年,斯那定珠登上了“中国好人榜”,2017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藏历新年刚过,他又带领巴拉村年迈的乡亲们来到北京,去看天安门,爬长城,游故宫。8月下旬,他又受邀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介绍了自己“十年筑一路”的经历,并深情朗诵了一首向故土致敬的长诗,无数观众和守在巴拉村电视机前的乡亲们,都听得热泪盈眶……

十多年倾其所有,这位康巴汉子只为点亮故乡的坐标。未来,他还要让巴拉格宗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人间天堂!

猜你喜欢
绝壁巴拉愚公
现代愚公
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在古石绝壁前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飞檐走壁
韦羌山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俯瞰城市
两棵桃树
聪明蛙与巴拉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