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区输水管道埋置深度分析及防冻害措施探讨

2019-05-23 02:43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输水管寒区冻土

王 锋

(三门峡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000)

0 引 言

北方寒区普遍分布着冻土层,因水量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周围土壤的环境,造成管道的冻胀融沉问题,对输水管道的长期安全稳定问题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分析寒区冻土的温度场、渗流场的变化,采取不同埋深的管道埋深设计,对于预防管道冻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管道的使用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业[2]、建筑[3]、交通[4-6]等等,但都需要根据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采取一定的保温防冻措施。运用运行、管理和工程措施等防冰和防冰冻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温防冻害体系,才能确保渠道、管道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运行[7-8]。张科亮等根据前人理论,对影响管道埋深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9]。郝国红结合抗冻、抗冲刷、上部耕种等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施工完成尚未通水阶段及检修阶段的抗浮要求,对管道埋深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管道埋深确定的具体意见[10]。

目前,关于寒区输水管道埋置深度的文献还比较少见。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以北方某输水管道设计工程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埋深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冻害措施,可为类似地区的管道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1 影响管道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

1.1 土壤冻结深度

寒区冻土的冻结深度,是对输水管道埋深影响的关键因素,土壤的冻结深度与该地区的气温、风向、风力、地理位置、水文地质、地表覆盖、积雪时间和厚度等息息相关。图1为研究区多年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年代的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是不同的,以某一年代的最大深度作为设计冰冻线可能是不准确的,会造成管道埋深过大与工程造价的相应增加。因此,需要在输水管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历年的冻深设计期,还需预测今后的冰冻线的合理变化趋势,才能节约工程造价,同时保证管道正常安全稳定运行。

图1 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

1.2 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在冰冻线以上时,这个地段的冻土深度就会明显减小,管道的埋深也会相应的减小,这对节约工程造价是有利的;当地下水是流动时,对于土体内部的热交换更为有利,使得土壤更不易发生冰冻,减小管道发生冻胀的概率。年代不同、季节不同,地下水位也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变化趋势,以便合理确定管道深度。

1.3 其它因素

输水管道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管道的长度,以及管道内的水温、管径、流量、流速、交叉状况等均是影响管道埋深的因素,在设计施工时均要综合考虑。

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基于埋管周围温度场的复杂化性,为简化计算,作出如下假设:

①暂不考虑水分流动引起的热迁移,即管道和土壤之间仅进行纯导热方式传热。

②忽略接触热阻。

③土壤是各项均质的。

④在一定水平距离方向,没有热流。

⑤在某一深度时,地温是恒定的。

通过分析管道周围温度场的特性,将大地这一无限大区域进行有界化处理,得到如下的埋管热传二维物理模型,见图2。

图2 埋管热传二维物理模型

不考虑水分迁移的作用,那么管道对土壤的热传计算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三维模型:

(1)

式中:c为冻土比热,J/(kg·K);λ为冻土导热系数,W/(m·K);ρ为冻土密度,kg/m3;T为温度,K。

再根据假设,在水平距离一定长度内,没有热流,且埋深一定的土壤温度是恒定的。因此,可将式(1)再简化,得到:

(2)

以北方某地区输水管道工程为例,该输水管道的管道外管径D为0.3 m,内管径d为0.25 m,管内设计水温为Tw=278 K,冻土的导热系数λ为1.25 W/(m·℃),比热容c1=1 432 J/(kg·℃),土壤密度大小ρ=1 823 kg/m3,管内外的热传系数αk=2.34 W/(m2·℃),土壤与空气的热传系数αk=17.4 W/(m2·℃),管道的导热系数大小为1.8 W/(m2·℃),管道的密度大小为7 850 kg/m3,比热容为435 J/(kg·℃)。该地区最冷气温在每年1月份,日最低平均气温为-10℃,X、Y方向的计算边界定义为1.6和2.1 m,Z方向为管道埋深,其数值模拟网格划分结果见图3。

图3 网格划分结果

3 模拟结果分析

分别假设管道埋深为0.4、0.7、0.9、1.4以及1.9 m,模拟分析得到的埋管周围的温度场(等温线)的变化特征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到,不管管道埋多深,其管道周围的等温线均呈上密下疏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埋管内的水温与地表温度有较大差别,使得向上散失的热量大于向下散失的热量。当埋深为0.4~0.9 m时,随着埋管深度的增加,273 K等温线逐渐往上偏移,这主要是因为在埋深较浅时,地表温度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更大;当管道埋深在0.9~1.9 m时,273 K温度线的位置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管道埋深越深,温度的变化情况就越不明显,地表温度对土壤内温度的影响越小。

图4 不同埋置深度模拟结果分析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管道埋深大于0.9 m后,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下降情况基本接近,即趋于稳定状态,无论地面气温再怎么变化,土壤温度场的变化都较小。因此,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输水管道的最佳埋深为0.9 m左右,既可以保证输水管道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减小冻胀情况发生,也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工程量,减少建设成本,节约工程造价。

4 管道冻害机理及防冻害措施

工程实践表明,当土壤温度为-4℃~-5℃时,输水管道内的介质就会保持流动,不会发生冻结,土壤的类型、含水率、位置以及气温等因素是影响最大冻土深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同地区的地温在-4℃~-5℃时的冻土深度也不一致,可根据冻土层内不同深度处的负温变化特征规律,得到任意深度Hx处的负温值:

(3)

式中:tx、tp分别为负温值以及最低月平均地面负温值;H、Hx为任意深度和最大冻结深度;n为计算系数,通过分层加权计算可得。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数据确定当地月平均最小地温值为(-4℃~-5℃)处的地层深度的大小,再根据式(3)可计算出输水管道的最浅埋置深度,并考虑土的冻胀性能,乘以一个安全系数,即可指导不同地区的输水管道埋深设计和施工。

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认为,在确定最佳埋深的基础上,防治输水管道冻害还需做到:

1) 要改善埋管周围土壤的水分条件,如地下水流向、水位等。

2) 对于易冻胀的土要进行换填,一般而言冻胀发生概率由大到小为:亚黏土、沙土>黏土>砂砾石、粗砂。

3) 采取隔热垫层防止沉降等工程措施。

4) 采取增强抗拔力的措施,如抛填、换填、木条基等。

5) 采取保温措施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构件等。

5 结 论

1) 对影响管道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在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寒区管道的埋深物理计算和数值分析模型。

2) 以某输水管道工程为例,对不同埋置深度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0.9 m埋深为该研究区最佳管道埋深。

3) 综合研究成果和前人经验,对管道冻害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输水管道的防冻害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为类似地区的输水管道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输水管寒区冻土
堆肥废气余热回用对寒区好氧堆肥的影响
基于特征线法的含气输水管道水锤特性分析
长距离输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饱和砂土地层输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设计
北极冻土在求救
基于寒区背景下老龄群体冬季健身行为的体育干预机制研究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寒区水文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