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和防御对策

2019-05-23 01:14黄利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春性播量抗寒

黄利华

小麦冻害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也是制约滑县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重,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生产。虽然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是也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总的来说就是使麦苗与生态条件相适应,根据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以下一些原因和措施:

一、发生原因

(一)气候原因

1.温度:小麦冻害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低温持续时间、低温来临早晚和反复次数。降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反复次数越多,冻害越重。初冬低温来临越早,春季低温来临越晚,冻害越重。受长期低温是发生冻害的根本原因,因此,选育和引进抗寒能力强的品种,并抓好冬前低温锻炼,培育冬前壮苗是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关键。

2.光照: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光照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抗寒物质的形成与积累,麦苗受害率越低。

3.水分:低温条件下,气候多风干旱,冷空气侵入麦苗根际土壤,地温昼夜变幅大,麦苗常遭受冻害。麦田水分过高或干旱都不利于提高麦苗抗寒性。通过浇灌冬水防冻害的效果取决于当时当地的麦田底墒情况、麦苗生长状况及当年冬季冷暖的相互影响。

4.土壤:土壤因素中对冻害程度影响较大的是土质和墒情。质地重的粘土、砂姜黑土、漏风淤土,小麦冻害重,尤其是在耙地不实的情况下,冻害更重;粘壤土、壤土小麦冻害轻。同一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低的受冻重,水分含量高的受冻轻。

(二)农艺措施

1.播期:播种过早,使冬前积温过高,冬前生育阶段加长,有的品种尤其是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提前拔节,幼穗过早进入伸长期,抗寒能力大大降低,冻害严重,特别在暖冬年份冻害更为严重。晚播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出苗迟,苗小苗弱,地面覆盖不充分,地温变化剧烈,且易失墒,植株体内贮藏养分少,其抗寒能力降低。适期播种的小麦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的有效生长积温,积累较好的营养物质,利于形成壮苗,抗寒能力强,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后稳健生长。因此,必须把播期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不得强行或随意提前。

2.播量:大播量播种是许多农民不良的种植习惯,他们始终抱着“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传统观念,不依靠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和精细管理来实现,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大播量。因此,群体起点过高,单株的营养面积太小,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寒能力差;特别是早播麦田,播量越大,易造成大群体,麦苗旺而不壮,易受冻害,且受冻程度较重。因此,适当降低播量,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壮苗越冬,是减轻冻害的根本措施。

3.播种深度:大量试验表明,小麦植株能否安全越冬,分蘖节是关键部分,播种深度与小麦冻害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其分蘖节的作用来影响的。一般情况下,分蘖节深度随播种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播种深分蘖节深度深,播种浅分蘖节深度亦浅。播种过浅,分蘖节距地表近,甚至暴露于地表,受冷暖气候交替变化影响,极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出苗缓慢,消耗养分多,生育迟缓,苗细苗弱,抗寒能力差,冻害亦较重。所以掌握好播种深度是降低小麦冻害的有效措施。一般正常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

4.水肥管理:有研究表明,底施化肥对不同播期麦田的冻害反映不同,对正常播期尤其是播期偏早的高产麦田,底施单纯氮肥,使用量越大,越冬死苗率越高,而氮磷或氮磷钾配合使用,小麦越冬死苗率大大降低;

二、防御措施

(一)选用抗寒品种。培育和选用抗寒耐冻品种,是防御小麦冻害的根本保证。根据我县气候特点,我县应以抗寒性强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搭配种植耐晚播、拔节较晚而抽穗不晚的弱春性品种。

(二)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根据滑县历年多次小麦冻害调查发现,冻害减产严重的地块多半是使用弱春性品种且过早播种和播种量过大而引起的。特别是遇到苗期气温较高年份,麦苗生长较快,群体较大,弱春性品种易提早拔节,甚至会出现年前拔节的现象,因而难以躲过冬春间的寒潮袭击,因此,生产上要根据不同品种,选择适当播期,并注意中长期天气预报,暖冬年份适当推迟播种,人为控制小麦生育进程,且结合前茬作物腾茬时间,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

(三)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结构良好、整地质量又高的田块冻害轻,土壤结构不良,整地粗糙,土壤翘空或龟裂缝隙大的田块受冻害重。机播和人工撒播冻害程度不同,机械条播由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苗壮,群体与个体生长协调,冻害轻,撒播田块冻害重。播种时麦田不平整,低处易播浅或积水,高处易播深或受旱。因此,平整土地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减少“四籽”(缺籽、深籽、露籽和丛籽)现象,可以降低冻害死苗率。

(四)灌水防霜冻。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灌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可缓冲地面温度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導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据调查,霜冻前灌水可提高麦田近地面温度2~4℃,具有减轻霜害的作用。因此,防止冻害可根据天气预报在初霜冻和倒春寒到来之前1~2天突击小水浇灌麦田(有喷灌条件的地方提倡喷灌)。一般砂地、高岗地应晚浇,粘土地、低洼地应早浇,土壤墒情好的可以不浇。

(五)适时中耕保墒。中耕松土,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麦锄三遍草,病少虫少长得好”,冬锄与春锄,既可以消灭杂草,使水肥得以集中利用,减少病虫发生,还能消除板结,疏松土壤,增强土层通气性,提高地温,蓄水保墒。

(六)镇压防冻。镇压能有效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是小麦栽培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它能够破碎土块,塌实土壤,增强土壤毛管作用,提升下层水分,调节耕层孔隙,弥封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入侵土壤,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平抑地温,增强麦田耐寒、抗冻和抗旱性能,减少越冬死苗。

(七)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在小麦播种时,增施磷钾肥,做到平衡施肥,从小麦自身上增强其抗低温能力。在小麦越冬时,撒施暖性农家肥(如土杂肥、厩肥等),既可保暖、保墒,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又对防止杂草翌春旺长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单位:456400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春性播量抗寒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
给猪喂哪些饲料可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