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9-05-23 01:14赖士靖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海区贝类富营养化

赖士靖

海洋贝类存在两种主要养殖方式,即底播和浅海筏式,贝类筏式养殖因具备管理方便、成本低、产量高、生长速度快等优势在我国实现了较为广泛应用,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也能够证明该养殖方式具备的优势,基于此,本文结合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实际,深入探讨了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近年来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存在大密度养殖、片面追求高产量行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管理也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水产品的质量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为了尽可能扭转这一现状,正是本文围绕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1生态环境恶化

在贝类筏式养殖中,贝类会通过过滤海水中的有机质和浮游植物获得食物,但在福建省高密度环境下的贝类筏式养殖中,养殖区域内的浮游植物量往往会因贝类的摄食活动急剧下降,海区内有机物自然分解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随着海区水体对有机物的分解、净化速度小于有机物积累速度,养殖水体便会因水体污染而不断老化。结合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会随着养殖区贝类摄食强度的增强而减少,由此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往往会提高赤潮的发生概率。此外,在高密度贝类筏式养殖下,绳、笼、筏架等养殖器材会对海水造成较大阻力,这种阻力会直接影响水体交换速度,这将进一步提高海水的老化、富营养化程度。

1.2水体富营养化

近岸、海水深度为10~30m的海区为贝类筏式养殖主要集中地,但由于该区域受陆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较重,富营养化的海水很容易影响贝类筏式养殖。在海水富营养化影响下,藻类的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赤潮,海洋生产过程和正常的生态结构会因此受到直接影响。此外,福建省高密度的贝类筏式养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将8层的养成网笼加长至12层、将20~30m的筏间距缩短至8~10m的情况在福建省极为常见,高密度的养殖不仅导致了富营养化问题加重,贝类排泄的大量粪便还会为病原细菌的滋生提供有力条件。

1.3养殖病害频发

在海水贝类养殖过程中,已发现的寄生虫、霉菌、病毒、细菌等病原性和非寄生性流行疾病已达100多种,福建省每年的贝类筏式养殖也会因此遭受较大经济损失。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贝类筏式养殖病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影响存在直接联系,如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近亲繁殖导致的種质衰退、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直接干扰等,这些均需要得到业内人士重视。

2. 推动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2.1降低贝类养殖密度

为推动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贝类养殖密度的控制必须得到重视,大量贝类排泄物、筏架过密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由此即可得到较好控制。通过降低贝类养殖密度,因饵料不足导致的贝类发育大小不均将成为过去式,海区海水流速、交换速度以及海域浮游生物量也会受到较为积极影响。通过降低同一海区贝类养殖数量、适当增大筏架距离,病害的发生几率也将得到有效抑制。

2.2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

在降低降低贝类养殖密度的同时,福建省必须重点探索、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如“贝-藻间养、轮养”、“贝-参混养”,具体的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如下:(1)“贝-藻间养、轮养”。在鲍鱼、牡蛎、扇贝等筏式养殖过程中,在可筏架间养殖江篱、石花菜、裙带菜、还带等海水经济植物,由此互相利用双方的代谢产物,贝类排泄物对贝类筏式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可得到较好抑制;轮养指的是收割海水经济植物后充分利用资源培育贝类,并在10月份利用20%海区培育植物苗,待贝类收获后进行海水经济植物的养成,由此即可实现养殖资源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贝类筏式养殖的经济效益,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会受到较为积极影响。(2)“贝-参混养”。在贝类筏式养殖过程中,在海区底播刺参实现“贝-参混养”同样具备在福建省推广的价值。刺参具备以生物沉积物为食的特性,因此“贝-参混养”可有效降低贝类排泄物带来的污染,在刺参的生物修复潜力支持下,贝类筏式养殖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2.3加强环境监测、选育优良苗种

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环境监测、优良苗种选育同样需要得到重视:(1)加强环境监测。考虑到养殖贝类疾病属于养殖水体环境、养殖贝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引领下,围绕水体环境开展的监测必须得到重视,通过关注养殖水体关键性生态环境因子动态变化,即可实现病害预警预报与防疫体系的建立,养殖病害的发病率、危害可由此降到最低。(2)优良苗种选育。抗逆能力下降、种质衰退同样属于近年来制约我国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家与当地政府均需要加强对新型贝类品种改良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先后培育的“南美紫扇贝”、“蓬莱红”杂交扇贝便属于其中典型,结合这类新型优良苗种,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自然能够获得较为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福建省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多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降低贝类养殖密度、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加强环境监测、选育优良苗种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贝类筏式养殖产业发展路径,而为了更好推动该产业发展,筏式养殖设施对波流场的影响、多个吊笼在波流场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作者单位:350000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海区贝类富营养化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