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活动中志愿者个人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分析

2019-05-23 10:45陈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

陈炎

[摘 要]正确认识志愿者,并明确志愿活动的动机和决策过程,是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关键。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决策过程是其对参与志愿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均衡比较的过程,志愿者决策的前提条件是个人服务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

[关键词]志愿者;个人行为;志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06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0-02

0 引 言

自愿是志愿者行为的基本特征。动员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关键是激励机制,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应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通过满足志愿者的需要进行激励,也有学者提出应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进行激励。二者的共识是一致的,即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根本动机是满足个人需求,且不论需求是利他需求还是利己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激励的核心是志愿者获得满足需求的收益与个人成本进行比较。从经济角度看,志愿者的决策过程也遵循经济学的一般成本收益规则。分析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成本、收益和决策过程,有助于认识志愿者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机制,为今后研究志愿者的激励和管理活动

提供参考。

1 志愿者的服务成本

1.1 决策成本

志愿者在做出志愿者活动决策时耗费的成本就是志愿者决策成本。①信息成本。志愿者搜寻志愿者项目、有关项目信息所耗费的成本。②咨询成本。向有关人士咨询志愿者项目的有关知识、决策方案等所耗费的成本。③沟通与报名成本。寻找有关志愿者征召机构并与其进行沟通,并参与报名、考试等过程产生的交通、通讯、时间等费用。④学习成本。学习有关志愿者项目的知识、应考知识,并判断本人是否符合该项目对个人技能的要求。⑤情绪焦虑成本。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后,对各个方案、各个因素、各个环节进行甄别、对比、选择,最后做出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决定。

1.2 机会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个人参加志愿者行动要付出机会成本。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会失去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是学生的机会成本。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志愿者是分批次提供志愿服务的,上海市各高校学生的服务时间从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而世博会举办周期长,时间跨度大,难免会影响学生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机会成本可以通过学生每学年支付的学费进行计算,也就是将整学年的学费除以在学校上课的天数,再乘以期间因为参加志愿活动而失去的天数,从而就可以计算出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机会成本。

1.3 劳动成本和货币成本

劳动成本和货币成本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直接付出的经济代价。劳动成本是指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本。世博会上的大多数志愿者承担着维持秩序的任务,由于世博会参观者太多,导致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有时一天要工作14个小时;维持秩序,照顾特殊参观者,工作内容单调;世博会参观者组成复杂,参观动机各异,无法预料将会发生的事情,志愿工作人员要经常处于待命状态,以应对各种突发事务;承担世博会服务任务,志愿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且这些劳动都是无偿的,没有工薪报酬。这些劳动构成了参加世博会志愿者活动的劳动成本,实际上是志愿者参与活动付出的劳动代价。个人花费的货币成本,即参加志愿者活动需要自费的部分,如参与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需要自理的部分,以及食宿、交通等费用。

2 志愿者服务的个人收益

2.1 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

志愿者通过参与世博会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以获得荣誉感、成就感,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当自己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挑中之后,会为自己拥有的能力和竞争实力被认可而欣喜若狂,为自己能参与世博会服务而感到光荣。在世博会服务期间,志愿者在享受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体验了自我实现。这种自我满足的快乐感使志愿者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坚定自己以后会不断从事志愿活动,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被人需要的事情。从这一角度看,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等于在服务自己、满足自己最高层次的需求。这部分收益更多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难以量化计算。

2.2 免费参观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各自风采的舞台,对每个参观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参观世博会需要支付交通、住宿、饮食、门票等费用,且世博会内容丰富,观众参观周期相对较长,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志愿者可享受相应的食宿补贴、交通补贴,且可以节省门票等参观开支。同时,志愿者作为世博会的服务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一些普通观众难以接触的信息和展览内容。

2.3 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作为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都渴望多参与社会交往,拓宽自己的交际范围。参与世博会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拓宽社会交往范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在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工作、生活,与来自学校以外的公司企业、机构单位等各界人员交流,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沟通理想,互相帮助,一起分享快乐。志愿者中有很多优秀的各界人士,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能感受优秀品质的魅力,不断提升自我。在与其他志愿者、服务对象等的交往中,能学会更多的社会交往礼仪。

2.4 锻炼能力

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管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意志品格,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为世博会提供服务,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期间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挑战,能够锻炼志愿者的管理、协调能力。在刚参加世博会服务时,志愿者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时,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但通过服务实践能够提高工作的持久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强化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也锻炼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3 志愿者的決策过程

志愿者决策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提供无偿服务劳动的数量。志愿者从事无偿服务活动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获得个人收益。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与其提供的无偿服务劳动量成正比。志愿者为了获得一定的个人收益,必须付出相应的个人成本。因此,志愿者会从自己希望获得的收益量出发,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寻找均衡点,以确定个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劳动数量。例如,一些国家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入学条件之一,志愿者则为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累积社会服务实践量,尽可能多地从事无偿社会服务。简而言之,志愿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志愿者个人成本与收益的均衡过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劳动L,纵坐标表示成本C和收益U。志愿者的边际成本曲线MC呈U型。在志愿者刚参与志愿者服务时,前述的决策成本、劳动成本等都比较高,当付出劳动量L较少时,其边际成本相对较高。随着不断了解志愿者活动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边际成本快速下降;降到一定点之后,则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劳动量L不断增加,机会成本、个人花费的货币成本等会快速增加,边际成本MC呈上升趋势。志愿者的边际收益则是递减的,曲线MU向右下方倾斜,代表能力锻炼、自我满足感、免费参观的新鲜感等都会随着参与志愿者活动量的增加而降低。

志愿者希望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志愿活动收益。志愿者在确定提供的服务劳动量时,会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直到找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点。根据图1所示,当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劳动量由0逐步增加时,其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由递减到递增,但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U>MC,志愿者增加投入服务劳动量是合算的,因此会继续增加服务劳动量,直至服务劳动量增加到L1,MU与MC相等,相交于A点。在A点右边,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即MC>MU,增加服务劳动量L对志愿者来说将变得不合算,因而不会做出选择。只有在A点,志愿者的成本和收益达到均衡状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即MU=MC,其所提供的服务劳动量达到最优量L。由此得知,志愿者服务是个人决策的结果,即确定提供的服务劳动最优数量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C=MU。

4 结 语

志愿者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决策过程状态的因素既包括志愿者个人目标预期改变,也包括个人成本条件改变,还有信息环境条件变化。志愿者个人根据这些因素不断搜寻信息,改变个人的目标预期,进行成本与收益均衡比对。志愿者的每一个决策过程都是一个在约束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劳动的决策也会有所差别。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松峰.我国志愿者激励体制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7).

[2]孔伟红,艾楚君.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调查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
志愿西部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志愿者之歌
志愿中国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