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发射台的雷电防护技术探究

2019-05-24 14:21边飞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雷电防护技术应用

边飞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波发射台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其覆盖范围不断增大,在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其在使用过程中,雷电防护技术内容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为了强化这方面的内容,文章通过对中波发射台中雷电防护技术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波发射台;雷电防护;技术应用

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少地区,为了强化中波传输的质量,中波天线的一些主要构件,像桅杆、铁塔等建设高度,均超过当地的最高建筑,这在提升信号传播质量的同时,也增大了中波发射台遭受雷击的风险。中波发射台遭受雷击后,其后果较为严重,像天馈线破损、电力变压器损坏、发射设备损坏等问题,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停播事故,所以,针对中波发射台的雷电防护工作,相关人员务必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1 雷电侵扰的方式

对于中波发射台而言,雷电侵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直击雷电。雷电将会直接击中建筑物,以及建筑物本身附带的避雷系统,并产生相应的电效应、热效应,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破坏力,对中波发射台的整体结构带来负面影响。(2)雷电波的入侵。当雷电对架空线路,还有中波发射台上附带的金属管道进行作用的时候,雷电波也有可能会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发射台的内部,对一些设备,甚至是工作人员造成安全威胁。(3)雷电感应。雷电感应的内容比较多样,像常见的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等,都需要给予重视。其中,静电感应雷的出现,主要是带电积云靠近地面,导致架空线路导线,以及其他凸出物体顶部引起大量感应电荷,其沿着路线进行传播,而电磁感应雷的内容,则是当中波发射台遭受雷击后,雷电会在其周围的空间中产生变化比较迅速的磁场,进而在附近的金属物体上感应出较强的电击[1]。

2 雷电防护措施

针对雷电情况,相关学术领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1)对雷电进行拦截,这是开展防雷工作的首个防线,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在中波发射台上安装避雷设施,不仅能够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同时其建设成本也较为经济。(2)对雷电进行屏蔽,这种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对某一区域内部的电磁能量进行限制,以免其向外进行传播,在应用上,还能够对电磁辐射能量进行有效的降低,以免其在实体空间中进行传播。(3)均压的操作方法,在执行上,可以利用一些横截面积较大的导线,对闪电可能会流通的部位,以及建筑物中各个部分、设备进行有效的链接,使链接部位处在同电位的状态,这样在闪电通过的时候,链接部位的电位相同,不会出现旁侧闪络放电的情况。(4)分流的操作方法,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接入室内空间的导线,与接地体或者是接地线开展并联操作,并利用浪涌保护器这种分流装置,对雷电效应所带来的过电压展开合理的限制,并确保其能够分流入地,进而确保雷电在放电过程中,不会形成对设备构成危害的电压波[2]。

3 中波发射台各个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

3.1 机房的雷电防护

在中波发射台机房的雷电防护工作上,对于同轴电缆,或者是波导管的金属外皮,工作人员需要在其上下两端,与塔身的金属结构进行连接,同时在引进机房的部位,将其与地网进行连接。如果机房不处在天线避雷针的保护区域,那么还需要在机房上直接设置累积防护设备。

在机房房顶的四周,可以敷设闭合避雷带,其在发挥避雷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均压带的作用,沿着机房的四角,可以敷设引下线使其兼做均勻带,在地下与围绕机房的四周,可以将其与敷设水平闭合接地带进行连接,确保两相邻引下线的间距保持在18 m的范围内;在机房内部,围绕机房的四周,可以在地上设接地母线,且该母线与四角与机房外的接地带相连接,接点间的间距同样需要保持在18 m的范围内;在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壳、外皮,以及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还有各类金属管道、走线架等,都应该与环形接地母线保持间距最短的连接状态,同时机房内部的通信线、电力线,还应该利用金属外皮进行保护,达到屏蔽雷电的目的。完成上述内容,机房内的设备、导线就完全处在一个法拉第笼内,电力线、通信线还应该在机房内配备安装放电器。在中波站、机房的微波塔与接地网之间,还应该敷设接地均压带,进而对其电位进行均衡化保护。

3.2 高压架空线的雷电防护

在中波发射台的维护工作中,对于架空高压线路,工作人员还应该安装合适的架空避雷针,并且在这项工作上,每一杆避雷线都应该进行一次接地操作,终端杆上还应该增加安装一组有效的避雷器。如果是已经完成建设的线路,加装避雷线的过程比较困难,工作人员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在高压电力线路的终端杆、终端杆前面第一、三,或者是第二、四上面增设一组避雷器,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保险丝,对第三、四终杆端进行相应的改造工作,这样架空高压路线上所引入的感应雷,都能够被有效地释放出去。

3.3 变压器的雷电防护

对于变压器的雷电防护工作,工作人员不妨结合配电变压器的现行规范内容,利用阀型避雷器执行相关的保护工作。在操作上,为了避免雷电流在通过接地电阻时压降与避雷器上的残压构成叠压,进而影响到变压器的绝缘子,工作人员不妨施行变压器外壳,与避雷器展开共同接地的设计,这样在变压器高压侧的主绝缘上,只有阀型避雷器的残压。针对多雷区的问题,为了避免变压器二次的侧落雷,工作人员可以在二次出口处,添加压敏电阻,或者是低压避雷器,其接地可以直接与另一侧的避雷器进行共同接地操作。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认清一点,那就是接地装置质量,将会直接决定变压器的防雷效果,只有确保了接地的可靠性,才能使装置更好发挥分流的作用,进而对变压器起到保护。

3.4 低压配电的雷电防护

在中波发射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由于使用了较多的微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数量较多,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清醒地认识内部的浪涌问题。根据相关的规范内容可以得知,建筑电气在设计上,根据TN系统的特性,应该进行等电位的连接,对建筑物外部沿着PE线,还有PEN线窜入的危险故障电压,进行有效的消除,同时还应该减小保护电气动作不可靠所带来的危险问题,进而对外界电磁场所带来的干扰问题进行解决,改善电磁兼容的整体性能。

由于雷击所带来的能量比较巨大,所以可以借助分级泄放的操作手段,将雷击能量逐渐泄放到大地之中。如果在第一级防雷器上对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是在雷电攻击电源传输线后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很可能发生直接的雷击问题,所以在这些部位,必须要利用class—I来进行防雷;在前期对雷击完成吸收后,第二级防雷器可以针对前级防雷器的参与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三级防雷器而言,传导过来的巨大能量,需要二级防雷器展开吸收;最后,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在线路足够长的情况下,感应雷的整体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对雷击展开进一步的泄放操作。

3.5 信号源及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

对于中波发射台的信号线路,可以安装相应的信号防雷器,这也是一种防感应雷的有效操作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系统总配电房,找准电源的进线,利用金属铠装的方法对电缆线进行敷设,对于电缆铠装层的两端,应该保持较好的接地状态;如果电缆上没有铠装层,那么可以对电缆进行穿钢管,然后进行埋地操作,确保钢管两端与大地进行有效的接触。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要将埋地的长度控制在15 m的范围内,这样可以降低电源线上可能会出现的感应电压问题。

3.6 天馈线系统的雷电防护

中波发射天线的高度要高于附件的建筑物,其遭受雷击的频率也要大于周围建筑。所以,对于中波发射台来说,应该强化其防雷措施,尽可能保护天馈线系统的安全性。在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保護上,首先,可以在天线的输入端设置一个接地状态的感应线圈,并在天线与调配网络上安装防雷电容器;其次,在调配室中,还应该安装石墨放电球,同时在接地线上,设置磁环,对于铁塔底部的放电球,应该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间隔、宽度满足规定要求,并清除上面的一些灰尘和污垢[3]。

4 结语

对于中波发射台的雷电防护技术内容,工作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操作方式,并就地区中波放射台的运作情况,制定好相应的雷电防护计划,定期开展检修工作,确保中波发射台的正常工作状态,这样才能为我国信号传播系统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安全、规范的技术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少松,陈华晖,张晟,等.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雷电防护技术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8(5):345-346,348.

[2]张晏齐,赵鑫,马宁.现代雷电防护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农家参谋,2017(24):207.

[3]何青.中波发射台的雷电防护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216-217.

猜你喜欢
雷电防护技术应用
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广播电视设施接地与雷电防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