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2019-05-24 07:44饶浩玲罗和国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5期
关键词:镇安县集体经济贫困户

饶浩玲 罗和国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辖15个镇办、154个村居,总人口30.5万人,有贫困人口2.05万户6.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近年来,镇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紧扣“精准”这个核心要义,找准产业扶贫的需求点、主攻点和发力点,探索出“一套政策定方向、三大模式保收益、五项机制强保障”的“135”产业扶贫路径。

1工作成效

按照“产业覆盖做广、产业链条做长、产业结构做优,产业效益做大”的思路,科学规划布局十大产业,通过育载体、创模式、添措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到2018年底,县摘帽工作通过市级核查验收。

1.1夯实产业基础。确定了“6+4”产业项目,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模式,建成红豆杉博览园、茶叶观光园、达仁茶叶小镇、云盖寺红豆杉氧吧小镇。建省市县镇四类园区31个、扶贫工厂(车间)208个、产业示范基地45个,发展桑园5万亩、茶园10万亩、魔芋3.8万亩、中药材12.95万亩、红豆杉2.05万亩、烤烟2.7万亩、板栗60.35万亩、核桃31万亩、食用菌1227万袋、特色畜禽养殖129万头只,培育职业农民624名,实现了贫困户长线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1.2优选带贫主体。坚持联带主体与贫困户“双向选择”原则,优选带联主体500家,采取“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联产、联业、联股、联营”的“三带四联”方式,将贫困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2018年全县整合涉农资金3.9亿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79亿元,培养产业大户5300个,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7个,带动贫困户26223户86168人。

1.3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以股份制盘活“三资”,探索出优先股、协议股、成员股、资源股“四股并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独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吸纳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参股、扶贫配股、就业务工等形式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合作,让沉睡的资源、资产、资金活起来。全县154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1.4补齐短板弱项。由县级干部带队,组织“四支队伍”,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的产业布局、发展潜能、政策落实、帮扶措施、认定达标等情况,逐项核准补全,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产业扶持户,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信息采集,逐指标核查比对,在大数据平台中进行录入标注。针对中省市反馈的产业扶贫问题,实行清单推进,逐一对标整改到位。

2主要做法

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关键环节,打通资金、资源、资本内循环,形成了产业扶贫“135”路径。

2.1健全一套政策,解决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特色产业三年振兴计划、“千百万”脱贫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加快板栗、蚕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决定、“三带四联”实施细则和配套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了支撑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一是聚焦布局精准,根据县情特点,规划了“产业示范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旅游服务产业带、特色种植产业带、特色养殖产业带、立体农业产业带”的“两园四带”产业布局,建设产业示范村50个、产业示范基地200个。二是聚焦项目精准,精选“6+4”产业项目,做大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油用牡丹、红豆杉六大特色产业,促进林果(板栗、核桃)、魔芋、白山羊、烤烟四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三是聚焦帮扶精准,将贫困户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类,根据贫困户的资源、劳力等情况,重点对有劳动能力户和弱劳动能力户实施产业精准帮扶。

2.2建立三大模式,解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针对产业发展中“不对路、不赚钱、不长久、不保险”等问题,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让农民成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上的最大受益者,使农户成为产业发展中的“第一供应商”。一是“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针对基地建设难、产业链条短等矛盾,引进龙头企业进入园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抱团发展。二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对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多的产业,由企业引导能人大户组建合作社,联带贫困户共建生产基地,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直接受益。三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对于短平快的“小众产业”,由合作社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

2.3完善五项机制,解决保障措施不力的问题。建立五项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一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出台了《县级领导包抓十个脱贫产业实施意见》,制定了《脱贫摘帽六条铁律》及《脱贫摘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工作保障措施。二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在土地流转、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加大奖补力度,靠政策驱动、资金撬动、激励推动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三带四联”,把相关政策集在一起,将分散的资源资金捆在一起,将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联带共同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建立技术服务机制。成立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組建12个产业技术服务队,做给群众看,教会群众干,帮着群众赚。五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扎牢“呆坏账准备金、产业保险、融资担保、金融监管”四道防线,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

3后续工作重点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产业中长期规划,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产业大户、提升一批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抓住关键点位。压实镇办、部门领导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创新抽查、检查、督查方式,倒逼工作质量提升。三是提升脱贫质量。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工作要求,对标研判、逐项分析,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产业脱贫质量。四是注重工作创新。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推模式、学范例,树典型、育亮点,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1.711500镇安县动监所;2.711500镇安县畜牧中心)

猜你喜欢
镇安县集体经济贫困户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在山沟扎根八年的“扶贫团”——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镇安县脱贫攻坚纪实
镇安县板栗天牛防治措施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镇安县近40年气候特征分析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