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种与大角色

2019-05-24 14:21陆为为
戏剧之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泗州戏突破创新

陆为为

【摘 要】在戏曲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一个小剧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旺盛的生命力,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造出更加促进社会繁荣发展、更加适应观众欣赏品味的优秀作品,应该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戏曲工作者的职责。本文对新编革命历史题材无场次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及新时期泗州戏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泗州戏;革命历史题材;突破;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29-02

几经磨砺,锲而不舍,通过所有创作和演职人员的努力,无场次现代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终于被成功搬上舞台,并获得了戏劇界和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好评。作为剧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和主要编创者,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又一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创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对于我本人乃至整个泗州戏剧种来说,也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新时期以来,现代戏创作在过去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舞台实践和多方面的艺术探讨,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不仅更加自觉地靠近和运用戏曲艺术的规律,并且呈现出活跃的创作局面。戏曲编导们热情地拥抱和贴近生活,敏锐地感受和思考着时代所带来的观念、行为、精神以及心灵的嬗变,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新时期以来的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革命历史题材是其重要的领域。这类剧目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先烈们建立的丰功伟绩,表现出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非凡的胆量与智慧,体现他们所具有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新时期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舞台上塑造出革命者的艺术形象,这是戏曲创作出现的新气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剧种,泗州戏虽然名列安徽四大剧种之一,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一直以来,也只是一个以农村生产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三小”地方戏。对于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从未涉足。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为了有更好的突破,安徽泗州戏剧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批老艺术家,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排演由周德平编剧的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哥哥莫要过河来》一剧。这个剧本以上世纪三十年代,我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的历史画面为背景,讲述了红军护送军旗小分队队长犟娃子和清水镇富商之女鲍紫蕊之间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枪炮轰鸣、硝烟弥漫中的纯洁的革命爱情,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剧本结构严谨,情节酣畅淋漓,故事曲折,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典型生动,既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戏曲艺术的永久性价值在于对人物的塑造,这是戏剧界公认的真理。然而,如何塑造生动感人的形象,这恰恰又是戏曲艺术表演最棘手的问题。在舞台人物塑造上,导演和主创人员运用了创造当代戏曲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舞台综合艺术的创造力,以达到格调的统一。为了准确体现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在编排过程中,又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同时,努力探寻具有现代意味的现实美,并大胆突破戏曲的传统模式,不拘一格,熔铸一炉,纵向继承,横向借鉴,以达到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男主人公不仅仅要在力度上传递人物性格倔强的一面,同时还应该赋予塑造者理解的个性化的一面,融入自己理解的东西。而女主人公要打破枷锁,冲出牢笼,不再受欺压,有反抗、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除了这一面,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亲情、爱情更要为爱国之情让路,因为爱国之情源于这些感情,而这些感情的升华状态便是爱国之情。

泗州戏在舞台上的传统表现程式,是以连台本戏和有完整剧情的一本戏为主,在每本戏中,都用场次来划分剧情,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舞台表现程式。《哥哥莫要过河来》虽然是无场次舞台剧,但是剧中每部分的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却又不同于传统的折子戏可以单独表演。对于长期使用传统程式化表演的泗州戏演员来说,无场次剧目,无疑不是一种新鲜事物,因此,如何运用新的模式来表现人物和贯穿剧情的发展,对于每一位编创者和表演者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编导最终采用了只有抽象的时空观念,而无具体的昼与夜或年序;在特定典型环境中,只有局部的物理空间,而无具体的景观全貌的设置布局的表现手法,通过山林、鲍紫蕊闺房、史河边、佛堂、审讯室等场景的不断转换,来强化情景,深化主题。

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新编剧目,每一部戏都有剧情的起落,有平缓的过度,也有高潮的迭起,其核心部分自然是剧情和人物内心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当然,一个创作主体,在进行艺术实践时,并不是只有单一的选择,真正的独创性,应该体现在艺术表现方式和形态上的大气度和大自由。按照编剧和导演的构思,这部戏的高潮出现在结尾前,在男女主人公生死离别之际,男主人公犟娃子毅然走向刑场前,对女主人公鲍紫蕊真实情感的表白;鲍紫蕊对心上人矢志不移的情感;音乐中骤然爆出的仿佛千万人沉痛而又激昂的呼号等各种手法的表现,不仅渲染了整个舞台效果,也让观众的内心产生了共鸣。而我在塑造此刻的犟娃子这个人物时,也运用了写实的形体语言、夸张甚至扭曲的面部表情、低回婉转与高亢激昂相结合的唱腔等表演方法,来体现犟娃子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韧顽强的使命担当。

王国维先生说: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歌,即为戏曲中的唱腔艺术。剖析中国各戏曲剧种声腔的形成与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论对声腔做任何的改革,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最初创造出的艺术形式。唱腔和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泗州戏被誉为“拉魂腔”,其唱腔南、北方风格交融,婉约与豪放并蓄。尤其是女声唱腔,婉转柔情、优美动人,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唱腔变化相当丰富。因此,这部戏的音乐设计,不仅保留了泗州戏的柔腔(又名连环花腔)、含腔、射腔、哭腔、停腔等传统声腔板式和韵律,同时,又融入了剧中故事的发生地——大别山这一区域流行的音乐元素,比如:慢赶牛、鹤顶红等民歌曲调,从而丰富了唱腔旋律。戏曲诞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所以戏曲的生命传承也离不开这片沃土。因而,现代的戏曲创作,要贴合基层大众的音乐审美需求,深入群众的思想与情感之中。不能一味地迎合城市群体的欣赏需求,而是要尊重传统戏曲创作的真实性和真感情。戏曲创作人员只有真正了解戏曲受众群体的审美意愿,才能贴切地创作出符合欣赏者心意的优秀作品,才能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夯实基础。

现代戏的服装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服装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员创造角色和表演角色。在这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中,为了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能真实地反映出那个年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又能和泗州戏的艺术传统、艺术风格相适应,同时又让观众进入艺术审美和心灵震撼的双重审美情趣之中,主创人员和服装设计师翻阅查找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进行了精心设计,既还原了历史,又体现了民族特色,更加深化渲染了主题,使整个舞台色调既富有变化,又不失凝重。

安徽泗州戏剧院的全体演职人员经过了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把这部戏搬上了舞台,这部戏的成功,也让我们更加牢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通过这部戏的创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追求和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与失败,都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完美艺术的过程。这部戏是泗州戏史上一次全新的创造,今后还会有更长的历程在等待着我们去跋涉,我相信,“拉魂腔”一定会永远唱响在江淮大地上。

参考文献:

[1]幸熙,龔柏安.京、昆现代戏服装设计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J].上海戏剧,1964年第5期.

[2]安葵,何玉人.戏曲创作的繁荣和发展[J].戏曲研究,2009(01).

[3]黄亚明.关于戏曲创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5(11).

[4]叶雪.从理解角色到塑造人物——山歌剧表演的点滴体会[J].大众文艺,2012(13).

[5]熊姝.从革命历史题材剧看新时期戏曲导演艺术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2(01).

猜你喜欢
泗州戏突破创新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