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

2019-05-24 14:15林征周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林征 周亮

摘 要:边兰村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推进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边兰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边兰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有关边兰村的景观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边兰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边兰村的分区景观设计、旅游产业转型、村容村貌整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乡村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重点区域。我国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注重农村的发展,注重现代化农村的建设[1]。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本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新征程,具有了根本遵循[2]。

良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为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对乡村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支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3]。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边兰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国家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以美丽乡村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初步探索性研究。尽快让边兰村的村容村貌产生较大的改善,同时丰富村民的活动空间,拓展优化村民业余的休闲环境[4],促进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建设对完善长乐市自然生态环保,促进科学、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现状分析

(一)区位及项目概况

边兰村位于长乐市潭头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95平方公里,距离镇中心2.5公里,辖边兰、曹挡、湖头3个自然村,北望二刘、石马,南向岱西、岱灵,西倚大寨山,东朝严湖(西湖)。全村共715户,2496人,旅居海外华侨400多人。

2012年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乐市潭头镇泽里、溪新、二刘、边兰、文石村村庄规划》中将边兰村定位为:以居住和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主,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边兰村村域空间形成“一廊三区”的空间结构,是以沿海铁路客货运专线和福州东绕城高速组成的区域交通廊道,并以此廊道划分东西三区,西部锦鲤岩周边为山林涵养区,中部为农业种植区,东部为村庄建设集中区。

本次的新村规划建设——“潭头镇边兰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位于东部村庄建设集中区规划区域内,规划村域面积约4.15平方公里,村主要居民点规划面积约33.6公顷。

(二)边兰村现状

边兰村存留的古建筑尚多,留存的特色建筑有武圣庙、旧礼堂、木构老民居、民国建筑、旧粮站、祖厅古屠、宗祠、寿尔堂等。村中原有石板古道,部份修复为土路或者已被破坏成为水泥路面等。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本次对旧的设计多为保护和小部份的改造,尽可能保留历史遗迹,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为现代适用的建筑类型。

村西部山林涵养区林木众多,山林长势良好,生态条件优越,四季常绿,主要的人文景点为锦鲤岩风景区,有法王寺以及全国最大青石卧佛等景点,在锦鲤岩已有运营中的生态农庄。村中主要的宗教信仰为佛教,有观音亭、南天门(岳元帅府)等若干宗教建筑,每年村中都会举行较为热闹的游神民俗活动,并在华侨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村中现有的公共建筑主要为宗祠、祖厅、礼堂、村委、配套公厕等。其中村委附近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礼堂目前为空置状态,后期可作为民宿等多用途改造。文化中心建筑在村北村南各有一座,北面“鸣嘉聚和堂”建筑已落成,周边环境在本次设计节点中有详细规划。另有公建如寿尔堂、颐寿园改造设计。南面的“上屠文化中心”已经相对完善,建设有广场、景观亭等配套,在其西侧有“基督边兰堂”。旧祖厅、窝房德顺堂、旧粮站等,本次设计作为民宿改造试点,已做详细改造设计。

三、規划设计目标、策略与总体规划

(一)设计目标

1.提升农村居住环境

通过对公共环境的集中整治,完善给水管建设,优化村域排水系统,对村主干道路沿线景观绿化做优化提升。

2.健全服务配套

新建村行政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对现有公厕进行内外改造,完善指示牌及景观导游图的规划,设定旅游路线,为旅游产业转型和幸福家园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3.特色村旅

以锦鲤岩、法王寺、卧佛等集中的宗教景观资源为依托,连接观音亭及其他民俗寺庙形成宗教朝圣游线,可结合边兰村中每年的民俗游神活动作体验游。另外,根据特色节点的分布,以古道为基础路线,串联旧村中的各节点,改造或新建服务配套,形成乡村体验游线。

(二)设计策略

1.村容村貌整治(重要节点)

目前进村道路主要是水泥路面,约5米宽,在后续设计中将路宽加至6~7米,满足车辆交汇需求及旅游大巴的通行条件,并合理绘制分道线及相关的路面标识。沿路进行绿化造景,力求美观大方,整体形成一系列的沿路绿化花带,贯穿全村主干道(有基础条件的位置),再下一步可以考虑进行路面沥青改良和增设人行道。

沿主干道两侧局部表土裸露,设计做矮墙挡土处理,林下采用蜘蛛兰等耐阴地被种植形成较为乡野的植物群落,种植的乔木都为乡土树种,在项目地生长表现良好。

选取若干处典型公共建筑进行修复改造,为产业特色做指导。

2.旅游产业转型(旅游带动发展)

关于乡村景观规划,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5]。本规划设计完善法王寺宗教旅游的服务配套,建立以卧佛法王寺朝圣之旅为主的民俗宗教旅游路线,设立相关服务配套,提供专业旅游服务。修缮村中原有古道古村落,以古道串联各节点。建立乡村体验旅游游线,并以相关的古建筑改造为服务配套,形成消费场所,健全旅游服务体系[6]。

规划改造目标为:改善旧村残破面貌,形成乡村生活文化体验游线。建立卧佛景观为主的观光朝圣游線,由农业村转型为旅游观光村。设立主要旅游体验类型——主体(锦鲤岩、卧佛)——古道串联节点——形成游线——建设或改造相应古建筑作为服务配套——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旅游类型有:宗教朝圣(宗教民俗游线);乡村餐饮、养生餐饮、咖啡、茶、酒;农业科普、观光采摘、亲子游;便捷的旅游交通接驳服务;观光路线吃住行一条龙及导游咨询服务;旧村落观光及民俗活动体验。

本次美丽乡村的建设旨在依托村庄环境提升,健全生活服务配套,带动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从而让主导产业反哺乡村发展,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总体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在村口设计边兰形象大门及周边环境改造,主要改造节点有村口形象、主干道沿线、边兰湿地园、武圣庙广场、滨河景观带、古道景观、老人院、林下休闲台、双龙井荷塘、旧粮站民宿。规划设计突出风格,主入口绿化以花化结合主干行道树为主进行设计。村中以古道为主要游线串联各景观节点,根据各节点特色,改造设计不同景观元素,以体验旧村风情和古村历史风采为主(图1)。

四、详细设计

(一)村口节点

位于边兰村北端入村口的位置,金福线主干道与进村道的交叉口。村口道路两侧为新建的住宅区,两侧有水泥砖砌筑的挡土墙,高约3米。道路与周边绿化的总宽度约为18米。本次设计有门廊式的景观式大门,正面左侧为垂直景墙,最上端可设置边兰村LOGO,下方外挂立体字“全国最大青石卧佛——边兰村·锦鲤岩”,另外建立保安值班室、厕所、休息室等安保配套(图2)。

(二)村道绿带、礼堂、旅游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

进村口道路现状为水泥路面,拓宽后路宽6~7米不等,后期在两侧用彩色沥青划定人行道,并对路面标线进行详细规划。两侧绿带中现已种植榕树,根据现状,设计花池沿围合后在种植池中种植花化灌木及地被,多选用乡土苗木,体现乡野绿化景观。在礼堂西侧建设村行政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并对广场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有树阵、停车场、景观石、篮球场等相关设施。

(三)潭头江休闲步道、武圣庙、云庞桥

从边兰湿地园靠近潭头江一侧开辟小道,穿越武圣庙到云庞桥桥头,并从另一侧溯江而上到滚水坝位置,设计有观景休闲栈道。

对武圣庙建筑进行修复改造,修复破损的檐口雕花,对崩塌的墙体进行重新砌筑,墙面采用甩土做法,修旧如旧,将原已倒伏的石刻碑记及栓马柱重新竖立于门口承台上。云庞桥相邻的新建桥上的简易铁栏杆更换为石栏杆,云庞桥保留原样。

(四)边兰湿地园

在武圣庙北侧,靠近潭头江附近是村中地势较低的位置,利用原有的滨江退台式田地,设计成为潜流式的湿地景观,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及地面排水,以生态化的手法,通过湿地的物理、生物自然净化后排入邻近潭头江中。做法上采用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由多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等[7]。湿地园兼顾休闲观景功能,利用阻隔坝面作为休闲小园路,并布置防蚊景观灯(图3)。

(五)古道修复、林下休闲台、敬老院

修缮古道路线,在不破坏原有古道的基础上,以条石、青砖、河石为路面材料进行修复,并对沿线残破的古建筑进行修复,需修旧如旧。

位于旧村委西侧,以大香樟、龙眼等大树为主的林下空间,设计以清理林下杂木,新建连接古道与周边环境的小路、平台为主,创造林荫下的休闲空间。

原为村中小学,现存有二层的教学楼,后期进行建筑立面清理改造,预留空调机位并装饰,合理分隔内容空间,形成系统的养老服务场所。对外部的操场进行改造,铺设广场,新建观景休闲廊架,原有大树清理枯枝后砌大型树池保护。

(六)双龙井荷塘、青年旅舍(旧粮站)

位于村中颐寿园前面,由水泥道路分隔开的两处池塘,北侧路面以下有两口古井,称双龙井,周边杂地已清理,设计一处小型休闲台和绿地景观。整区以“一山一亭两荷塘”的理念设计,在邻近颐寿园处较大的池塘中设计单层水上观景亭,并利用对面池壁及民居围墙堆石做假山跌水,在此处可临亭观瀑。另一池塘设计组合喷泉,两处水池均有曝气及循环水装置,水上种植荷花,并考虑夜景灯光效果。

现存的旧粮站屋顶局部坍塌,立面污损严重,墙体完好,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将其作为青年旅舍、民宿使用。对其进行立面改造,并对空间利用进行重新规划,拆除搭盖的附属墙体及小屋,重新设计。

五、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悠久的主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点,乡村景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理想的乡村景观设计要体现乡村景观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给乡村提供各方面的效益。乡村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乡村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发扬本土文化并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平衡,综合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8]。乡村景观建设实际上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而打造具有当地文化旅游与产业相结合特色的景观,才是美丽乡村乃至乡村振兴最有意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康秀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家参谋,2019(5):12.

[2]杨俊玲,高志红,蔡彬娜,等.“美丽乡村”理念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为例[J].艺术科技,2018(11):1-2,143.

[3]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5-58.

[4]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02(3):389-393.

[5]伍朝胜.客家文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北海市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8(9):11.

[6]潘世东,罗义,胡玉,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秦巴山片区村级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板块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6):43-48.

[7]刘明新.湿地景观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运用[J].南方农业,2014(24):62-63.

[8]袁敬.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9):174-175.

作者单位:

林征,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周亮,福建省多维环境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