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qlserver实现医院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

2019-05-24 14:11杨建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4期

杨建林

摘要:随着智慧化、科技化的实现与普及,社会各个行业对办事效率方面的要求度也随着变高。在医院准备就医时,在就诊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排队现象,患者在门诊排队上就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由此医院排队叫号系统应运而生。该文在此背景下,根据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的基本功能,浅析该系统基于SQL数据库的实现。

关键词:排队叫号;SQL Server;HI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4-0089-02

Abstract: With the re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wisdom and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s for efficiency in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also become higher. When the hospital is ready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 there is often a queuing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visiting the doctor. The patient spends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on the queue in the clinic, and the hospital queuing system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this context, based on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outpatient intelligent queu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based on SQL database.

Keywords: queuing call number; SQL Server; HIS

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直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行业之间相互竞争,越来越多医院的出现,使得在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医院也不得不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运营成本等提升竞争力。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之医院的门诊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常常出现病人排队秩序混乱的现象,甚至患者在就诊排队是的时候还出现了“围医”现象,已经对医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使得工作效率变低,还有可能导致病人隐私不受保护。排队乱象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乃至社会必须重视起来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应该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加以改变,力求改善服务质量、在就诊患者以及家属眼中树立良好形象,人性化解决劳累的排队现象。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的出现规范了门诊过程中排队秩序,人们通过自主取号机挂号,然后再等候区等候叫号就诊等功能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要求,顾客在等待的时候也能够有相对自由的空间,不需要为了排队而守候在队伍之中。

1 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基本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分诊台、系统服务器、管理台、信息节点机、信息显示屏、语音控制器、无源音箱、呼叫终端(物理终端或虚拟终端)、分线盒组成。每个科室都装配有一整套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通过网络构建成医院叫号系统体系,每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服务器之间经由内部协议从而实现互相通信。系统在接入局域网(网络协议为TCP/IP)后实现和医院的门诊挂号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之间通过数据接口协议进行通信,并可通过ODBC将排队系统内信息输出至医院的HIS系统,供电子病历和病房系统使用。[1]医院的每个就诊科室都设有几个等候区,信息显示屏的配置需要考虑每个等候区,屏上仅展示只显示该就诊室的叫号信息。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

1) 能够在不影响医院原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和医院本地的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获取或输入挂号病人的相关信息。

2) 能够根据挂号病人所挂的科室、类别、号码自动排列队伍,能够将当时诊室医生、科室的信息以及各科室正在就诊病人、待诊病人展示在显示屏上以供挂号就诊患者能够实时了解情况,减少等待的焦急情绪。

3) 系统拥有语音播报功能,等候区配置的显示屏仅仅显示字幕还不能完全消除病人的漏诊顾虑,智能呼叫终端能播报安排就诊患者的姓名。医生也可以据此判断就诊人数以及诊疗进度。

4) 能够将科室医生接待患者的数量统计下来,准确查询实时就诊数据以及历史数据。

2 基于SQL Server的排队叫号系统的实现

排队叫号系统有三个数据库——HIS系统数据库、叫号系统数据库以及暂存数据库。其中叫号系统数库是所有护士站客户端的数据源,存储在叫号系统的服务器上。该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0。SQLServer主要管理接口当日挂号数据、系统的配置信息、历史数据这三个数据内容。SQL Server 作为排队叫号系统的网络数据库服务器,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无需用户了解存放方式,也不要求指定用户的存放方法,使用户能够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因此,即便是完全不相同的数据库系统仍然能够以同样SQL作为数据接口。[2]

2.1 什么是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首字母缩写,起源于1981年的IBM的圣约瑟研究实验室,工作人员是为了SYSTEM R關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特意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其前身为SQUARE语言,它虽然结构十分简洁、功能十分强大,但是却非常容易学习操作,由于该特性,从发布之后,SQL语言一直被广泛应用。[3]

2.2 基于SQLServer的整体架构图

如图1所示,门诊叫号系统分为6个模块:

1) 数据接口

在门诊排队叫号系统中,就诊者的挂号数据作为排队对象被保存在HIS系统之中,两种不一样的系统不存在共用一个数据库,想要实现数据传输,就需要有一个数据接口作为辅助,既能够在两者系统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链接两系统数据库,还可以准确无误的读出HIS中存储的挂号数据,且传输到SQL Server数据库之中。数据结构作为门诊叫号系统与HIS系统的唯一交互以及提取叫号所需的信息接口,要求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要求,是整个叫号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

2) 数据通信

在该叫号系统中,数据通信这一模块主要帮助前台的应用程序与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暂存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其功能主要是与服务器连接后再依据配置信息不间断的在服务器中读取各个科室的挂号数据,然后发送由客户端发出的操作指令至服务器,由此对医院本地数据库进行更新。

3) 显示屏控制

显示屏控制模块主要负责屏幕上图文组织、二进制数据流转换以及串口发送数据上屏。从SQLServer数据库中提取的所需要的数据必须按照适配格式组织成与显示屏屏幕像素大小合适的图,一边将其转化成二进制数据流,并且根据与屏体双方的协议以PC串口传输至电子显示屏,另一边作为大屏模拟显示在人机交互的界面。尤其注意的是,由于显示屏与数据库采用了异步串口通信,所以会等候区屏幕显示与PC端之间存在延迟,但是这个问题可以改善,后续的实施上可以通过软硬件的优化,尽可能地消除大屏幕的内容滞后现象。

4) TIS语音

TIS即将文本转化为语音。只有当人工叫号被电脑叫号所取代之时排队叫号才实现了真正的人性化、智能化。然而,文本转为中文语音的音频是实现电脑叫号的基础。现有的是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即将固定的人工录音按照业务上的需求组织整理后输出,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固定模式的业务;第二种是使用TIS,将挂号数据的文本自动转化为所需的音频,更加的灵活多变,能够很好地契合医院自动叫号的需求。所以,门诊叫号系统采用第二种方式,利用TIS语音模块,实现与显示屏上出现的就诊者信息同时播报出,例如:XXX号XXX人,请您到XXX科室等待就诊/就诊。

5) 呼叫终端通信

呼叫终端通信属于典型的串口编程,医院只要是物理呼叫终端都要通过HUB与护士站的客户端相连接,从硬件角度上来看,对物理呼叫终端的集总管理——呼叫命令采集和数据分发已经通过HUB实现了。因此,HUB才是呼叫终端通信模块真正需要对接的通信对象。该模块接受来自HUB的命令包,得到响应后,通过串口将数据信息发送到HUB上。

6) 系统配置

若要保持系统的适用性,就需拥有强大功能的配置,然而,一个系统的专业性与其工作效率之间成正比关系,与通用性以及适应性成反比关系,专业性与通用性不可兼得,所以在系统配置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灵活性。系统配置方面主要有——硬件相关配置、软件相关配置和数据库相关配置,应灵活设置系统权限方面的分级管理,设立三级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以及普通用户。

3 结束语

医院中门诊智能叫号排队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病患排队耗时耗力的问题,给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不仅仅提高了医院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难度而且还减少了病人们在医院的就诊时间,与此同时,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还很好地保护了病人们的隐私,看病不必暴露在等候人群的面前。SQLServer的应用与其强大的功能还能够为医院的各级管理人员实现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最大化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内目前的智能叫号排队系统已开始逐渐广泛的投入使用,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有一个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连国.医院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赵清晨.基于SQL Server的医院分诊预约的設计与开发[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文山.医院需要人性化的服务环境——解读灵科医院分诊排队管理系统[J].当代医学,2003(10).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