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亲近经典

2019-05-25 06:24杨明远
家长 2019年28期
关键词:博大精深外来文化快餐

□杨明远

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先哲圣贤们恒久、普世的思想智慧,宛如清新而流动的活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亲近经典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日有所诵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内容虽然简短,但韵味无穷,亲近经典文化,首先得熟读诗歌。多年来,我让学生养成每天熟读一首诗歌的习惯,包括中国的古诗和外国的儿童诗。在不同的季节,他们吟诵《咏柳》《夏蝉》《秋词》《江雪》等诗词,和诗人一起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驰骋,在语言的意象中徜徉,做到人文相亲,天人合一。诗歌不仅语言美,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风俗、政治文化、历史人物。常读诗歌,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我还让他们每天诵读国学精粹中的名句,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培养孩子高尚的德行。

周有所讲

名著是永远的经典。小学三年级学生接触到第一篇童话后,我就布置他们每天读经典童话,先后读完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等大部分篇目。经过童话熏陶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敏感度、神采气质肯定很出色。我让学生先挑选自己喜欢的名著在课外阅读,再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的最精彩的名著、最精彩的段落在班上交流。有的讲述“三打白骨精”,有的讲述名将廉颇的丰功伟绩,有的讲“赤壁之战”,有的讲“智取生辰纲”。他们讲述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个人讲、多人合作、两人双簧,还有学生用评书的形式讲述:“话说西汉末年……”一开口便引得全班学生的喝彩。

月有所演

有些文章语言精美,适合诵读;有些文章故事性强,适合讲述;有些文章情节曲折,人物描写细腻,个性鲜明,适合表演。于是,每个月的月底,我拿出两节课的时间作为“表演课”。有的孩子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如《晏子使楚》;有的把课外看的童话、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改编成话剧,如《小王子》《王子复仇记》等。从编剧、背景、道具服饰到台词的设计、节目的编排都由学生自己确定,遇到不懂的问题和困难,老师才加以指导。几年下来,从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的惟妙惟肖、收放自如,学生在文字中陶醉,在经典中成长,在名著中翱翔。

猜你喜欢
博大精深外来文化快餐
一只鸡的IPO
哪里哪里?
博大精深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一读就错的姓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