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2019-05-25 07:50史立刚陈妍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2期

史立刚 陈妍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仍然存在补贴力度不足、补贴结构不够细致等问题,仍需要继续完善和调整细化政策。文章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概念、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补贴力度;政策结构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由于我国国情、补贴水准、人口变动、耕地面积及环境等因素与他国相差甚远,所以我国应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合理的农业补助政策,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强农惠农富农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同时,在我國加入WTO以后,农业政策的制定面临各方面的调整,因为农业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让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力。因此,针对目前农业的发展问题,应该从如何改进目前已有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其更能符合我国国情,切实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保证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估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广大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是衡量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最核心指标。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农户对不同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但家庭劳动力总数、人均承包地面积和距县城交通距离对四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均有着相同的显著影响。

农业补贴对农户增加农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但对不同农业要素投入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农业补贴并未激励家庭成员增加自有劳动供给,但显著提高了农户雇佣劳动力的概率、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化肥、农药等要素(为主)的投入。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虽然也具有促进农户消费的财富效应,但该效应低于激励效应。

(二)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

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对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农业受到有限的可耕地、不合理的边界结构、低效率、和资金不足的阻碍。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侯石安(2013)指出农业补贴政策因为各地区域差异性以及政策配套设施的不同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黄汉权等人(2016)提出绿箱政策不足;补贴偏重普通农户,对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不足;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会扭曲市场机制。周怡岑等人(2017)指出财政部门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支持力不足,使农民增收速度也十分缓慢。

二、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

(一)补贴对象

农业补贴的对象主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或个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是今年补贴的重点对象。

(二)补贴形式

今年所采用的补贴形式主要有八种,分别为:直接补助、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担保补助、资产折股量化、设立基金。具体补贴形式和标准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主管部门确定。

(三)明确规定不能领取农业补贴的情况

1. 将农田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2. 通过骗取套取、虚报冒领等方式来挤占挪用补贴;

3. 未经批准允许擅自更改农业基本农田用地用途(例如改作建设用地等);

4. 大范围弃耕,导致土地抛荒达到3年以上;

5. 耕种过程中造成地力丧失、环境严重污染。

(四)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

1. 农业扶贫补贴:扶贫效果良好

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的重要举措之一的农业扶贫工作,一直都是农业部工作的重点方面。在农业部积极调动国家农业主要力量推进扶贫工作的情况下,农业扶贫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如图1所示)。

2. 农业生产发展补贴:收入稳定上升

农村集体经济组的总收入持续增长,总支出基本稳定在4千万上下。总收入在2016年首次高于4000万;经营收入维持在1500万以下。经营收入和发包及上交收入的变化不大,补助收入近几年都有所增加,也就是说总收入的增加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农业补贴,即国家补贴大部分直接变成了农民收入。

3. 农业生态保护补贴:农业绿色发展

以往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未曾过多关注农业资源的使用浪费以及面源、肥料污染等,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耕田可能已经遭到了一定污染和破坏。在目前的农业发展规划中,为了着重强调农业的绿色发展,增加了农业生态保护补贴。通过采取一定的补贴激励,大力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让农民了解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

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补贴对于农业小户的积极性提升作用不大

2015年调整补贴,取消了过去农业补贴的普惠制,将农业补贴资源向种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一些规模经营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原先每户可得农业补贴之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农资综合补贴另外补贴给了土地规模经营者,也就是说对于小户来说农业补贴比原先少了,更加打击了农业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二)农业补贴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存在不足

农民总收入的增加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农业补贴,即国家补贴大部分直接变成了农民收入,但未能转化成促进农业生产的资金。农民的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是大部分都与补贴相关,补贴调整会直接影响到收入的变化。因为补贴未能做到通过农业活动来促进持续增收,所以农民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是仍然与城镇收入相差甚远。

(三)培育农民补贴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缺失

由于农民收入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农民从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培育职业农民的补贴不足,无法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农民更多的愿意去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农村缺少参与农业的劳动力和相应的技术人才。由于农村现代化发展,急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支持,但相关补贴资金不足,难以及时到位。职业农民的收入全来自于农业生产,农业又容易受到环境、氣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农民的收入变化较大,也会使农民对于职业农民的抵触之情增加。

(四)农民对于补贴政策了解不深,难以提高积极性

近年来,农业部以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但是,信息化虽然是必然趋势,但是一般农户,特别是对于农业收入并不是自身收入的主体部分的农户来说,就不会花费太多精力经常去网络上关注农业信息。

四、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对策

(一)加大补贴力度,注重小户发展

将农业小户联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联耕联种;参与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帮助农民脱离农业种植上时间等方面的束缚,可以放心选择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或者其他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小户也能享受大户的待遇,增强农业竞争力。

(二)优化补贴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优化农业补贴的侧重点,由原先广而散的情况,调整到侧重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上面,在确定了主导、特色产业的情况下,再来发展多方面农业生产,例如扩大林牧渔生产比重。农业补贴侧重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引导农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扩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产区,保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量;侧重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生产水平,制定优势产区建设规划,重点培育相应区域产区。

(三)加大培育农民方面的补贴力度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完善公共服务等,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热情。近几年农民工总量仍在增长,也就是大部分农村人口仍更乐意从事非农业活动。所以先要将农民工吸引回村,参与建设。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将创业补贴政策覆盖到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创业农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在农民就业创业补贴之中,加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培训补贴。

(四)加大对“互联网+”农村的投入

农村互联网发展前景较大。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平台的占比不高,在50%以下。要做到互联网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需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保证互联网下乡的技术支持;增加科学技术推广的补贴,促进相关推广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指导农村居民学习接触更多的科技产品,了解相关网络平台;可通过初期降低相关费用吸引农村居民参与互联网;需要拓宽互联网用途。

参考文献:

[1]孙伟艳,翟印礼.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意愿的影响探析——以辽宁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6(12).

[2]侯石安,和楠.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J].贵州社会科学,2016(01).

[3]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涂圣伟,张义博,卞靖.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思路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8).

[4]周怡岑,陈晓亮,彭文武.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农业经济,2017(03).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