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7 06:47巫小燕何开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癌症程度家庭

巫小燕 何开平

(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上海 200123)

癌症目前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无法治愈的肿瘤,其治疗的目的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痛苦。癌症患者通常具有疼痛、躯体及情况苦恼等一系列症状,而苦恼、抑郁等是末期患者重要症状。据不完全统计,34%~44%的癌症患者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而晚期患者有更明显的抑郁和悲感情绪[1]。因此,在此期间患者的治疗不单单以躯体为治疗首要,同时要兼顾其心理。基于此,我们加强了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120例癌症晚期患者均预计存活3个月以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75岁,平均58.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34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33例。职业:行政人员54例,工人38例,农民20例,其他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皮肤、用药、疼痛、消化道等方面的护理。

1.2.2 干预组:通过充分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再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①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特点:癌症患者进入晚期仍伴有较重的心理问题,且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有密切关系。对于病程较长且经济负担较重的年长患者,多表现为消极绝望。一方面感觉自己是家庭负担,一方面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对于年轻的患者多表现为焦虑、恐惧。一想到将与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多彩的生活告别不寒而栗。加上强烈的求生愿望无法实现自然就产生了焦虑。对于反复入院治疗的患者多表现为孤独抑郁。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体质已消耗殆尽,同时家庭、工作也严重受影响,而病情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让患者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怕人们异样的眼光、怕亲朋好友的刻意顾忌而故意远离大众。②护理方法:a.根据文化程度进行心理干预。不同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护理活动的配合及理解也不尽相同[2]。在护理中,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文化程度不高者,对专业知识理解有限,因此,可请家属配合,适度隐瞒真实病情,以免患者过度紧张、恐惧。与患者交流时,应避免过多交谈癌症方面的知识,多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文化程度高者,他们自身会利于网络了解病情,因此无需隐瞒,但要给予科学的解析,多鼓励、安慰,让其正确面对,避免过度消极。b.根据年龄层次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年轻患者,他们的内心充满遗憾与自责护士要站在他们的立场,肯定他们的内心感受,并告知积极配合治疗便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日常中要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充分调动家庭因素,给予其温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一种孤独、恐惧而又悲哀的状态时,最怕的就是受到冷漠待遇。因此,可鼓励患者多参与集体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让患者感觉自己还有用武之地。比如出黑板报、小型歌唱比赛等。对于年长的患者,他们往往感觉自己毕生能量已在工作、家庭、病痛中耗尽,因此容易消极面对一切。护士可侧面了解其以往的工作经历,特别是有突出表现之处,在与其交流中有意请教与其工作相关的问题,并适时表达崇敬之情,让他们感觉毕生无憾。若其专业与医院相关工作有关,可在遇难题时或特意制造“难题”请其出面解决,并表达感激,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存在的价值。c.根据生存时间长度进行心理干预。对于临终的患者,在其生命即将结束时护理的目的是是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症状。其宗旨是热爱生命、尊重科学、顺应人情、精心护理,尽量满足和体现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从而真正维护人的尊严[3]。护士要细致对待患者精神、生活等各方面事项,以高度同情心、责任感安慰、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意愿,并让家属积极配合给予合理满足,缓解或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和震慑,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对于仍有一定生存期的患者,要鼓励其多参与社交活动,勿过早卧床,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努力完成未完成的心愿,充实剩余的每一天。

1.3 评价指标:①心理:通过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进行评定,SAS 在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SDS在55以上为存在抑郁。②生活质量(QOL):采用孙燕[4]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共12个条目,每个指标从好到差依次为1~5分,总分60分,最低12分,良好:51~60分;较好:41~50分;一般:31~40分;差:21~30分;极差:<2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干预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QOL评分(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QOL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 SDS QOL常规组 60 护理前 53.4±3.2 57.1±2.4 32.2±6.1护理后 50.6±3.5 55.3±2.5 38.4±5.6干预组 60 护理前 53.0±3.5 56.8±3.1 33.5±5.8护理后 49.3±4.2 50.2±2.6 48.2±5.3

3 讨 论

造成癌症患者不良心理的原因较多,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其一,社会因素。大众普遍认为癌症为不治之症,癌症患者已失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如此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其二,家庭因素。对家庭经济的担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患者产生忧虑,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其三,自身因素。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等不同,遇事的心理表现存在差异。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强化患者抗病意识;有助于临床治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通过本研究发现,恰当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癌症程度家庭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家庭“煮”夫
癌症“偏爱”那些人?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