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匹林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急重症高热的临床观察

2019-05-27 07: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口服体温重症

邱 磊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发热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急诊期间需要综合患者病因采取降温治疗[1]。赖氨匹林是常用退热药物代表,有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方式,在治疗小儿急重症高热治疗上优势显著[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86例急重症高热患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比,选择最符合急重症高热患儿的治疗药物以及给药形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为急重症高热患儿,病例选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总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急重症高热患儿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实验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2~12岁,均值(6.20±3.20)岁;体温均值(39.20±0.45)℃。对照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2~11岁,均值(6.15±3.10)岁;体温均值(39.23±0.46)℃。两组急重症高热患儿年龄、性别、体温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明显。

1.2 治疗方法:急重症高热小儿入院后均在探查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抗炎、抗病毒等相关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用药治疗。对照组:乙酰氨基酚口服治疗。综合高热患儿的年龄情况选择患儿药物口服剂量,间隔4~5 h给药1次,给药<5次/天,4 d为1个疗程。2~3岁患儿口服160 mg,4~5岁患儿口服240 mg,6~8岁患儿口服320 mg,9~10岁患儿口服400 mg,11~12岁患儿口服480 mg。实验组:赖氨匹林静脉给药治疗。赖氨匹林(4 mL)+氯化钠溶液(0.9%)充分混匀后综合患儿体质量计数,10~25 mg/kg标准给药,2次/天。

1.3 观察指标:记录急重症高热患儿治疗效果、用药不同时间(给药前、给药15 min、给药30 min、给药1 h)体温情况。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治愈——用药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对比治疗前体温下降>2 ℃。显效——用药后患儿体温下降,对比治疗前体温下降1~2 ℃。有效——对比用药前,用药后体温下降0.5~1 ℃。无效——用药前后患儿体温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86例急重症高热患儿实验观察指标结果经SPSS19.0软件包计算。治疗效果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用药不同时间体温以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说明高热患儿实验对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急重症高热患儿给药后具体治疗效果见表1。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6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χ2=3.8879,P=0.0486。

2.2 给药期间体温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给药前体温为(39.25±0.55)℃,给药15 min体温为(38.63±0.25)℃,给药30 min体温为(37.20±0.25)℃,给药1 h体温为(36.90±0.30)℃。对照组:给药前体温为(39.30±0.53)℃,给药15 min体温为(39.20±0.23)℃,给药30 min体温为(38.50±0.30)℃,给药1 h体温为(37.50±0.33)℃。实验组、对照组急重症高热患儿给药前、给药15 min、给药30 min、给药1 h后急重症高热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急重症高热患儿给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均优于给药前以及对照组急重症高热患儿给药后。给药前经统计学计算,t=0.4292,P=0.6688;给药15 min经统计学计算,t=8.9247,P=0.0000;给药30 min经统计学计算,t=21.8294,P=0.0000;给药1 h经统计学计算,t=8.8220,P=0.0000。

3 讨 论

表1 两组急重症高热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高热是儿科较为常见性急症代表之一,治疗不及时会在持续高热下发生急性肺炎、咽炎、惊厥急病,影响小儿生理健康以及健康成长[4]。赖氨匹林是小儿发热的首选退热药,有静脉注射、肌内注射两种给药方式,赖氨匹林能够在人体内水解成耐氨酸、阿司匹林,所以此药物和阿司匹林的药物作用机制有明显的相似性。相关资料指出,赖氨匹林有见效快、抗炎效果强、退热效果明显等优势,且用药安全性高,患儿用药依从性高[5]。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无臭、味微苦,可用于发热以及缓解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轻中度疼痛,另外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患者。

此次实验就接受赖氨匹林静脉给药的实验组以及乙酰氨基酚口服用药的对照组急重症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给药期间体温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两组急重症高热患儿体温分别为(39.25±0.55)℃、(39.30±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重症高热患儿给药后15 min、30 min、1 h时体温对比给药前、对照组给药后均有下降表现,P<0.05。同时,实验组急重症高热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68%高于对照组86.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赖氨匹林退热迅速,且整体效果优于乙酰氨基酚。另外,赖氨匹林水溶性良好,在肌注、静注下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并长时间维持药效,维持药物降温效果,控制病情避免体温进一步升高。

综上所述,虽然赖氨匹林、乙酰氨基酚均为降温常用药物代表,但是就药物治疗效果、起效时间情况进行整体对比,赖氨匹林静脉给药价值更为突出,更具实施优势。

猜你喜欢
口服体温重症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重症不惑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