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应用于低级别胶质瘤显微手术

2019-05-27 02:38张国臣赵四军王重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脑膜探查胶质瘤

张国臣,赵四军,韩 磊,王重韧,尤 宇,徐 欣,赵 明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8)

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是指WHO Ⅰ级和Ⅱ级胶质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在最大范围内安全切除肿瘤是其首选治疗方案。LGG与高级别胶质瘤不同,其血供不丰富,血管源性水肿和占位效应亦不常见,MR增强扫描不强化、边界不清,且显微镜下瘤体颜色与正常脑组织类似,术中不易分辨。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可实时显像,于术中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应用逐渐广泛[1-3]。神经导航可于术前、术中精确定位颅内病灶,是一种广泛普及的非常成熟的辅助技术。本研究探讨IOUS联合神经导航在LGG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LGG患者,男17例,女17例,年龄11~69岁,平均(45.6±12.3)岁;肿瘤位于额叶16例,颞叶5例,岛叶7例,小脑1例,5例侵犯2个及以上脑叶;病理分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2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8例,少突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1例;首发症状:癫痫发作10例,头痛/头晕17例,肢体麻木/无力3例,视物模糊1例,记忆力下降1例,体检发现2例。排除术前MR增强扫描存在强化及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胶质瘤或其他肿瘤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BK Flex Focus 1202型超声诊断仪,8862型(频率5.0/6.5/8.0/10.0 MHz)和8863型(频率5.0/6.5/8.0/10.0 MHz)神经外科专用扇形多频探头,电子凸阵式传感器,接触面积分别为29 mm×6 mm和6.4 mm×5.0 mm。采用TRIATMPlus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Medtronic Navigation Inc)。术前行头部CT平扫(图1A)、头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图1B~1E),手术时以Mayfield头架固定患者头部,按神经导航常规操作方法确定手术切口、制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案(图1F);开颅去除骨瓣,剪开硬脑膜前,分别以神经导航(图1G)和IOUS定位肿瘤(图1H),确定切除方向、深度及范围;剪开硬脑膜后,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应用IOUS实时、反复、动态地以多切面及多角度进行探查(图1I),并根据声像图判断肿瘤切除程度[4],以回声厚度5 mm为界决定是否继续切除[5],直至切除肿瘤满意为止(图1J)。

图1 患者男,48岁,左额叶LGG A.术前CT平扫示左额叶斑片状钙化(箭);B~E.术前T1WI(B)、T2WI(C)、T2 FLAIR(D)、增强(E)图像示病灶(箭)占位效应不明显、周边无水肿、无强化;F.开颅前神经导航辅助确定手术切口和入路(箭);G、H.去除骨瓣后于硬脑膜外分别用神经导航(G)和IOUS(H)定位肿瘤,超声下见钙化灶(箭)伴后方声影(△);I.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满意后IOUS探查,见少许残留(箭),继续切除;J.IOUS再次探查,显示肿瘤全切除;K.术后CT平扫见钙化灶全切除,未见术区血肿;L.术后T2 FLAIR图像示肿瘤全切除

1.3 观察指标 术后24 h内复查头部CT平扫,判断肿瘤切除情况及有无术区血肿(图1K);72 h内复查MR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价肿瘤切除程度[6],以T2 FLAIR序列(图1L)为基准,对比术前和术后肿瘤体积。影像学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标准:全切除,100%切除肿瘤或扩大切除;次全切除,切除>90%;大部分切除,切除60%~90%;部分切除,切除<60%。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脑挫伤、脑出血等IOUS相关不良事件以及颅内感染、脑血肿等并发症。

2 结果

对34例LGG患者各以IOUS联合神经导航探查3~8次,平均(5.21±1.63)次/例,肿瘤发现率100%(34/34),定位准确率100%(34/34)。

正常脑组织声像图表现:脑回为较均匀的极低回声影,脑沟因蛛网膜的存在为较高线状回声,侧脑室、脑脊液为无回声,大脑镰、小脑幕、脉络丛、硬脑膜为高回声。声像图示LGG与正常脑组织回声差异明显,表现为均匀一致、弥漫性较高回声,多数较规则,边界较清楚,常不伴有瘤周水肿和囊性变;有少突胶质成分时可合并钙化,表现为高回声,且钙化后方伴声影。

术后72 h内MRI示肿瘤影像学全切除27例(27/34,79.41%),次全切除3例(3/34,8.82%),大部分切除4例(4/34,11.76%)。术后出现颅内感染2例(2/34,5.88%),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例(2/34,5.88%)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者术后肢体肌力下降,经后期康复有所恢复;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稳定和/或不同程度改善,无机械性脑挫伤、脑出血、脑血肿及死亡者。

3 讨论

LGG患者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直接相关[7]。因术中LGG与正常脑组织类似,不易分辨,故LGG手术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辨肿瘤与脑组织边界,以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既往多根据肿瘤质地和解剖位置进行判断,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无直观的术中影像可供参考。

作为一种常用辅助技术,神经导航可于LGG术前透过颅骨精确定位肿瘤并设计手术入路,且其融合程序可将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融合并指导手术[8]。但神经导航有其固有的局限性:①术前影像学检查时需进行薄层扫描,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②在切除肿瘤过程中,由于脑脊液流失及肿瘤逐步被切除,特别是肿瘤较大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脑组织移位,导致肿瘤残留[9],其中不乏非功能区肿瘤残留。术中实时影像学信息可观察脑组织移位情况,提高肿瘤切除程度。目前可用于观察脑组织移位的术中实时影像学方法有术中CT、MRI、超声及共聚焦显微镜等[10]。术中CT有辐射,术中MRI费用高不易普及,且二者成像均需要一定时间,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成像;而IOUS所发射的超声波可在脑组织等介质中传播,在颅内不同回声的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现象,可实时成像,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可反复、动态、多角度、多切面探查,且无辐射、无创伤、无场地要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IOUS适用于LGG手术的理论基础为LGG回声、质地与脑组织有一定差别。贾文清等[11]认为IOUS判断肿瘤残余的特异度为74.5%,敏感度达94.9%。本组LGG肿瘤质地均较韧,IOUS实时成像定位准确率达100%。但IOUS也有其本身固有的缺点,如不能透过颅骨、不能用于开颅前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成像质量不及CT和MRI,且随着超声传播,其信号逐渐衰减,对深部病变与正常组织分辨不清,以及对操作者水平及经验依赖等。

本研究对34例LGG患者进行IOUS联合神经导航,肿瘤发现率及定位准确率均为100%(34/34),肿瘤影像学全切除79.41%(27/34)、次全切除8.82%(3/34)、大部分切除11.76%(4/34),术后仅2例出现颅内感染,提示IOUS联合神经导航可精确定位LGG,实现在最大程度上安全切除肿瘤。在IOUS联合神经导航应用于LGG显微手术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以下经验:①两者均有其技术本身不可避免的缺点,且不能随技术进步而得到纠正、改善,单一技术终显不足,两者联合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达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的目的;②由于LGG在增强扫描中不强化,神经导航不易分辨,可将T2WI与增强序列图像融合,以指导手术;③本组IOUS为二维成像,与常规CT或MR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显示的标准解剖位置不同,超声图像随探头所处位置及方向的改变随时变化,要求术者在操作中应按规律(如自前向后、由内向外等)动态探查肿瘤及毗邻正常组织结构,且应掌握一定的颅脑超声学知识,在探查肿瘤过程中,为辨别方向、深浅等,可先探查不易移动的正常结构,如侧脑室、大脑镰、小脑幕、脉络丛等,据以分辨肿瘤位置、大小及毗邻;④IOUS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动态成像,对于显微镜下可疑肿瘤残留部位,可以放置双极电凝镊等作为标记,再以IOUS实时探查双极电凝镊位置,判断是否为肿瘤残留;⑤王怡等[12]认为肿瘤切除后,术腔边缘内壁上附有微小血栓,其声像图表现为带状强回声,有时伴声影,可能影响IOUS对残留肿瘤的判断,故在常规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探查肿瘤是否残留时应尽量彻底止血,至少不能有活动性出血,且需尽量去除明胶海绵等止血材料,将术腔注满生理盐水后反复进行探查;⑥本组对于肿瘤是否残留的判定标准参照贺焱等[5]的方法,以5 mm为界,如高回声厚度<5 mm,考虑肿瘤已全切除,≥5 mm则考虑肿瘤残留;⑦术毕缝合硬脑膜后,在回纳骨瓣前,可用IOUS再次探查术区有无出血。

不足与展望:与术中CT、MRI相比,IOUS图像分辨率较低,较难发现位置较深、较小的病变(尤其是直径<3 mm病变),且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等伴有瘤周水肿或胶质增生带的肿瘤,其分辨边界的敏感度较低[13]。利用CEUS可以提高IOUS成像质量,尤其是可配合使用与肿瘤组织特异性结合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使肿瘤特异性强化,以提高IOUS的敏感度[14]。三维IOUS可获得立体、清晰、均一的超声影像[15],虽然目前尚未普及,但未来发展可期。

猜你喜欢
脑膜探查胶质瘤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骨形成蛋白- 4 在人类胶质瘤中的研究现状
脑膜转移瘤的MR诊断分析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