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园林画

2019-05-27 07:20
老年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征明造园园林

中国园林始于何时?传说黄帝时就有“引百兽而饮甘泉的玄囿”。囿,园有垣也,垣即矮墙,但玄囿具体有多大,谁也没见过。中国最早关于园林的记载,是《大雅·灵台》中“王在灵囿,鹿攸伏”之句,,母鹿或泛指母兽。这首诗大意是,周文王命人造了一个可以供皇家观赏和捕捉的野生动物园,除此之外他还设置“囿人”职位,囿人即牧百兽,类似今天的动物园管理员。由此可见,早在周朝中国就有了最初的园林。

《止园图册之大慈悲阁》 明.张宏 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园林在成熟之前,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囿”,就是有矮墙有人看管;第二个阶段是“苑”,就是墙加高且开始圈养动物,也有分工负责种植林木花果的“物业人员”;第三个阶段是“园”,园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标志就是要有房子和人长期居住。中国字“”,按照古代造园师的说法:囗,代表围墙;土,代表山石树林;字内小口,代表屋宇亭榭,也代表水源;衣,代表人。有此四构,方称得上中国人通常所说的园林。

在中国造园史上,唐宋是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唐代由于多异族,在园林营造上引进了许多西域文化特征,比如带有波斯风味的圆形、弧形门窗,将葡萄架、白莲花圃引入园中。宋代是文人之国,造园自然会有更多的文人元素,最著名的就是宋徽宗亲自监制在汴京宫城东北隅的艮岳寿山(也称万岁山)。

当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自然就产生了园林画。园林画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建造园林时的设计稿。古代的设计稿和我们今天的设计图纸是两回事,古代是半绘画式的。二是园林造好之后,举行盛大聚会或重大活动时,主人会酬请画师把自家园林和活动事宜画下来,像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就是这样。他描绘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家中聚会的场景,或抚琴,或吟诗,或清谈,或问禅,人物栩栩如生,景物精湛细腻。

元之后一直至民国,许多画家都不停地临摹和以此题材进行二次创作,王蒙、沈周、文征明、王原祁、张大千都做过。园林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真说不准。从广义上讲,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展子虔的《游春图》都可以算,因为这些画作都有园林画的特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林画也属于山水画的范畴,不同之处是园林画更注重对围墙之内的描述,反映人在围墙内的生活状态。

明代是园林画的最发达时期,也是古代园林艺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明代出现了一大批园林画的高手,袁江、钱、张宏、杜琼、孙克弘、沈周、文征明、仇英等等。几乎明代一等的画家都有园林画作传世,如张宏的《止园》、钱的《小祗园图》、孙克弘的《长林石几图》、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等,都是园林画的经典之作。明代的园林画与其他朝代的园林画相比,最大区别是在画卷中更加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让读者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到悠然自得的人间仙境。

明代的园林画之所以不断地出现佳作,最重要的因素有三条:一是出现了一大批造园大师,如张南阳,他的代表作有上海的豫园;既是理论家又是造园师的计成,为阮大铖在南京建造过石巢园;多才多艺且能工瓷器、漆器、铜器的周秉忠,苏州留园就是他负责的工程;被载入《清史稿》的张南垣,建造了无锡寄畅园、嘉兴烟雨楼等,尤其是寄畅园,清代康、乾两帝南巡就多次夜宿该园。拥有一大批构思精妙、巧夺天工的园林,自然会为画家创作园林画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二是这批造园大师多居住在苏州一带,有极力推崇造园的风气。就这样,在江南、苏州集中出现了一大批不断攀比、不断提高建造水平的园林佳作,从而为园林画提供了丰富性和精品意识。三是当时园主绝大多数都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或是文人中富有的人,例如明代诗人、史学家王世贞,他不仅把画师请到家中,视为上宾,而且给足银子,长期供养。

《拙政园三十一景册之芭蕉槛》 明.文征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册之钓》 明.文征明

园林画在笔墨上虽然不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那么精彩大气,但在绘画难度上同样艰难。画者,文之极也。园林画是熔亭台楼阁、石舫水榭、杂树花径、水池小桥、飞禽走兽、花鸟山石、草卉人物于一炉的绘画,也是体现古人所向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绘画。“山中宰相地行仙,一片冰心断俗缘;青眼窥人空岁月,白头知己各风烟”。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都因战火和朝代灭亡而消失,但由于有园林画保存下来了,才使我们至今仍可以窥见古代园林的容貌。

猜你喜欢
文征明造园园林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清代园林初探
文征明习字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