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为什么不恨美国?

2019-05-27 02:54李桂
东西南北 2019年7期
关键词:混血儿越南人越战

李桂

四十多年来,美越关系经历 “热战”“冷战”,乃至近日的“握手合作”期间,两国之间也龃龉不断。美国不仅在人权等领域多次指责、制裁越南,还与越南在移民、战争善后等问题上分歧不断。

可以说,越战的阴影多年来一直影响着美越两国关系。但对于越南民众来说,越战似乎是太遥远的记忆。

“尤为奇怪的是,越南人真的喜欢美国人,他们发自内心,但这让我很费解。”美军退役海军陆战队员戴维·克拉克对媒体说,“他们知道你是越战老兵的时候,还会邀请你去吃晚饭。整个村子的人都会露面,仿佛你是贵宾。”

“越南人对美国人的看法是什么?”

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问题的背景,显然与越南和美国那段惨烈的战争有关。

1965年3月,美军先头部队从岘港登陆越南,打响长达15年的越战。美军投入了2倍于二战期间消耗的弹药量,轰炸越南,几乎把越南炸了个遍。战争导致160多万越南人死亡,战后留下100多万名寡妇与20多万名伤残人员,美军也有5.8万人死亡或失踪。

美军投掷“橙剂”的飞机主要从岘港起飞,向周边地区的丛林喷洒数百万加仑的“橙剂”以摧毁越军在丛林中的藏身处。“橙剂”俗称落叶剂,含有“二恶英”等剧毒物质。其灾难性影响,持续到今天都未完全消散。

据越南官方统计,“橙剂”损害数百万越南人的健康,使他们患上癌症、糖尿病等,包括至少15万名婴孩生下来就有各种生理缺陷。战争留下的仇恨与创伤,在两国民众的内心中一时难以抹平。

但是,在Quora上的越南网友们,却平静而祥和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很佩服美国人,我认为他们是善良、开朗、有趣的人”;“(对美国人的看法)是赞美和迷恋的积极组合”;“越南人喜欢美国人和整个美国文化。在我的生命中,我从未见过任何对美国人表现出敌意的人……当我表示想去芬兰留学的时候,大多数人,至少是父母那一代的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去美国?在他们眼里,美国就是最好的。”

哪怕到了越南去问当地人,回答也大同小异。这个曾经被美国轰炸到伤痕累累的国家,似乎已经不再恨他们曾经的敌人。

“和平时期,大家可以做个朋友”

1974年出生的老金,赶上了越南战争的“尾巴”。老金的家在越南海阳省海阳市,距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海防市只有40公里。越南战争后期,信仰共产主义的北越部队物资要经海防运往河内,美国军队在海防上空发动空袭,炸弹经常会落到海阳。

为了躲避空袭,老金父母在家里挖了一个能藏进四五个人的地窖。每次一听到刺耳的警报声,父母都会抱着年幼的老金躲进地窖里。

“小时候每次躲炸弹的时候就很讨厌美国,现在不讨厌了。”回忆起自己对美国态度的变化,老金很难想起一个确切的时间。“越南人都比较爱护和平,不喜欢战争。如果有敌人要来跟越南人打仗,那肯定会打。但现在是和平的时候,大家就可以一起做个朋友。”

但真想“做个朋友”,倒也没那么容易,越南战争的遗留问题成了横亘在两国中间的难题。

为了遏制北越的游击战,美军在越南南部丛林区大量喷洒落叶剂,因为落叶剂容器上的橙色条纹,所以被叫做橙剂。橙剂主要成分二恶英类化合物对神经系统有极大危害,而且致癌。落叶剂变化学武器,成为美军越战史上一大丑闻。

越南《青年报》报道称,从1961年到1971年,美军在南越喷洒了大约8000万升橙剂,有210万到480万越南人直接受到橙剂和其他化学制品的污染。越南政府既没有钱让播撒区的人民迁移,也没有钱为土壤清毒。成千上万农民依然在这里耕作捕鱼,并将被污染的食物送到更多同胞的嘴里。

大学期间,金颜曾和同学一起去河内一家医院探望过橙剂感染者。金颜见到的感染者中,既有直接接触到橙剂的老人,也有他们生育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在这里,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生理差异被缩小了:大部分人都无法直立行走,需要靠轮椅代步。在诸多新闻图片中,橙剂感染者的症状更加严重:有的人双眼凸现,有的人面部长出了异物,还有的人腰部变形、怪异地扭成了S型。

金颜也曾问过感染者们对于美国的态度,出乎意料,作为亲历者,他们依然没有表达对美国强烈的仇恨。“他们只会去回忆一下以前战争是什么样子,战争的后果是现在这样子。我没有听他们说过恨哪个国家的人。”

2012年,美国启动了为期4年、斥资4300万美元的项目,用来清理岘港一处橙剂污染尤其严重的地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累计出资6000万美元协助越南清除橙劑污染和进行社会福利工作。

据越南官方调查显示,全境均有未爆炸物存在,“橙剂污染”高达6.1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美军曾使用的边和机场、芙吉机场与岘港机场,是“橙剂污染”的重灾区。

当时,多名外国驻越新闻机构受邀参观清除作业。在美方专家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先用挖掘机将受污染的土方深挖出来运走,用冲刷、高温和溶剂稀释等手段集中清除土壤中的毒素。作业现场,一些围观的越南民众激动地流泪。

“这显示出美国政府正负起责任来帮助我们,希望这一努力在未来能更加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越南“橙剂受害者协会”副主席陈春秋说。

美国借助“修补战争创伤”的对越“公共外交”初见成效。越南官方通讯社称此次清理行动“体现了越美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英国《卫报》称,橙剂是华盛顿与河内的“最后一根外交毒刺”。“拔掉毒刺”之后,在共同利益面前,越、美两国的关系迅速升温。

除了清理橙剂,美国还对越南开展了医疗、军事方面的援助。

这种战后的补救措施,显然赢得了越南人的信任和原谅。“美国和越南建立外交关系后,做了弥补的措施,比如出钱建立工厂,把受橙剂伤害的人招到工厂,做出了真诚的补偿。”云南师范大学越语系系主任、副教授杨健分析道。除此之外,惨烈的越南战争对越南民众的心理塑造,也可能发生了作用,“由于近代战争特别多,所以他们对幸福很渴望,特别急于忘却战争的创伤,所以用一种很积极正面的方式来替代这种创伤,这是对幸福感的追求,比较容易满足”。

越战老兵的努力

越战老兵群体一度成为沟通两国关系的“第三管道”。2019年1月18日下午,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接见美国前任驻越大使皮特·彼得森。当天,越南通讯社还发表文章,高度称赞彼得森“为美国解除对越贸易禁运和促进越美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皮特·彼得森正是战后重返越南最有名的老兵之一。越战时期,他所驾驶的飞机在河内上空被击落,在越南的监狱度过了六年半的时光,并在战俘交换中获释归国。直到1995年美越关系正常化,皮特·彼得森被任命为首位驻越南大使。

2018年8月25日,美国资深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去世。随即,《越南人民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纪念麦凯恩“为越美关系正常化作出重要贡献”。

麦凯恩也是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越战老兵。1967年10月26日的“滚雷行动”中,他的飞机在轰炸河内发电厂时被击落,一名越南年轻人跳进湖中救起他。6年后,麦凯恩在双方交换战俘时被送回美国。

归国后,麦凯恩走上从政生涯,成为第一批通过人道主义援助推动美越关系正常化的政客之一。多年来,他亲自参与搜寻失踪人员、协助致残者、清除“橙剂污染”和爆炸物等人道主义活动。

麦凯恩也被认为是对越南政策最有影响力的政客。1994年,美国参议院批准麦凯恩等发起的一项决议,旨在结束对越南的经济制裁,这为一年后美越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麦凯恩还推动了解除对越军售禁令。

对越政策中,成立于1978年的“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协会”(VVA)也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利益集团,它在美国负责维护老兵权益,对越则频繁组织交流、援助等公益活动,至今仍活跃在对越公共外交舞台上。

2018年11月,“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协会”在河内发起的一项美越双边交流活动,不少参与者看到纪录片《和解之旅》激动地流泪。该片主要记录6名美军阵亡人员子女探访越战遗址,他们与3名越军阵亡人员子女进行交流,并邀请后者踏上访美之旅体验“美国梦”。

“这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是历史当中的事情”

越南人对美国的态度,显然也受到历史教育的影响。

在越南,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会学习历史,一直持续到高三。

在越南基础性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里,越南战争被称为抗法战争(1946年-1954年)和抗美战争(1954年-1975年)。越南历史教科书按照通史结构编排,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被安排在高三年级教科书中的“1919年至2000年的越南历史”部分。

1975 年4 月9日,美国纽约,花花公子的兔女郎手里抱着的是来自越南的孤儿。

和抗法战争“侵略进攻-反抗抵御”的叙述逻辑不同,抗美战争在書中有两条叙述主线: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抗美战争和越南南北两方抗美的具体努力。其中,关于美国侵略的部分,仅提到美利坚“特殊战略”和美利坚帝国“越南化”和“印支化”战略。整体叙述上,抗美战争成了这一时期的大背景,北方完成解放南方、统一国家,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作为土生土长的越南人,金颜觉得历史书里的内容“十分客观”。“学历史的时候,老师会跟我们强调,这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是历史当中的事情。哪怕是我们曾经跟日本、美国、法国、中国打过仗,但这只是过去的事情。”

另一位名叫阮秋霞的年轻人此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称,那场战争已经像是古代历史了。“我们当然必须记住美国曾经攻击过越南。不过我们不会就此来评价美国人民,因为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但是未来更重要。这是我们在学校中学到的。”

历史教科书之外,越南也有大量以越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书籍和歌曲。每到解放日、独立日等特定节日,越南中央电视台还会播放专题电影。在金颜的印象里,学校反倒很少组织学生观看类似电影,“太血腥暴力的,学校都不会组织看”。

2012年,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报道称,抗美战争在越南当地人们的集体意识中已经淡化,65岁以上的人对那场战争才有清晰的记忆,而这部分人口只占越南全部人口的不到6%。生活在新的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中的人,大都不记得国家经历的那场战争。经历过人类惨剧的幸存者不愿回顾过去,越南学校的教科书上亦没有过多渲染那场战争。因此,多数越南人看上去对越南战争及其后果了解有限,提起那场战争也不会激起大的反应。

在越南广义省美莱村有一座小小的纪念馆,以纪念1968年美军在这里制造的血腥惨案——500多名手无寸铁的村民在这里被美军士兵枪杀。纪念馆陈列的遇难者名单里,有160名儿童,其中最小的不到3岁。然而,这个村里的村民们,已经原谅了美国人。

据《青年参考》报道,八十多岁的范氏顺明确说,“我们不恨美国人。反战运动为我们争取到了和平。虽然我无法忘记那些士兵的罪行,但我始终在努力向前看。”

“头脑里面一直想着过去的事情,你生活会很累。”从小在河内长大的恒子表示,越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一些了。如果越南人对美国没有仇恨,美国才会更愿意在越南投资,这对越南的发展是有益的。

“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

同样是越南战争的遗留问题,若干年后,橙剂感染者终将变成历史书中的故事,而越美混血儿及其后代将继续影响着越南人的“美国梦”。

越美混血儿是越战期间美国大兵和越南妇女的后代。越南人十分重视家庭,并根据血统来确定家庭的边界。越战结束后,越美混血儿的父亲返回美国,混血儿在越南社会和家庭里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甚至一度被视为“敌人的孩子”。

很快,这些人人厌弃的混血儿就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美军从越南撤出后,南越部分居民和政府职员也逃往了美国。据统计,从1975年5月至1983年底,约有130万越南人离开越南。美国接收了大量因战争引发的难民,并针对美国人与越南妇女所生的孩子出台了专门的法规,允许越美混血儿及其家属移民美国。

1982年,美国出台的《亚美儿童法》规定,父亲是美国人,于1950年至1982年10月22日出生在韩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孩子可以优先移民美国。该法只允许越美混血儿本人移民美国,所以只有少量越美混血儿的母亲同意她们的孩子移民。据统计,截至1984年,有1.2万-1.5万名越美混血儿及其家属获准进入美国。

1987年,美国通过了《美亚混血儿返乡法》。根据该法,在1962年1月至1976年1月1日出生的越美混血儿及其直系亲属,可以作为难民但拥有完全的美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移居美国。截至1992年,又有6.6万名混血儿到了美国。

越南人对美国的向往,在混血儿问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此前很多混血儿在越南国内遭到歧视,但现在,部分越南人为了获得美国移民的身份,甚至假冒越美混血儿的直系亲属。在美国学者的统计中,有75%的越美混血儿是自己单独或者同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进入美国的。

恒子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许多越美混血儿移民后的节目。这些当初被越南人厌恶的混血儿成了各大媒体的追捧对象,事无巨细地报道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衣食住行,无一不包。

电视节目将遥远的美国生活带到了越南人的面前,恒子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的震惊:“医院里的医生为什么穿得那么白啊;街上的人穿的衣服好好看啊;听说那边一个月的工资都比我们两年的工资还多。”

美国在当时越南人眼里成了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地方,美國人也成了“有钱”的代名词。在越南经济不好的年代,要是谁家在欧洲或者美国有亲戚,只要能给点美金,对整个家庭而言都是很大的帮助。“所有人都感觉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在那边的生活很美好。”

时至今日,移民美国甚至是到美国旅游,都是许多越南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只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工作。”恒子如此说道。

在前文提到的Quora问答中,美国人也写出了自己的答案,调性依然统一:“正如其他美国人回应住在越南的问题一样,我在胡志明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过去两年我一直住在胡志明市,还没见过一个反美的越南人。相反,我遇到的越南人都是亲美的,非常友好”。

2018年,美国知名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78%的越南人对美国持赞许态度。其中,30岁以下越南人群中对美赞许者高达88%。

(综合摘编自《环球人物》《看天下》)

2018 年3 月30日,美国新奥尔良,裁缝Minn Nguyen,1975 年他从越南移民到美国,做裁缝已经35 年了。

猜你喜欢
混血儿越南人越战
《同情者》中战争难民的创伤记忆书写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由浅入深,情感分明
我们班的混血儿
柬埔寨停止寻找越战美军残骸
本 期 导 读
本 期 导 读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