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状况调查及其教育路径探究

2019-05-27 10:36丁玉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新生代农民工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就目前来说,这个群体的权利意识比较淡薄,其维权行动较为被动。然而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状况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状况及其教育路径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教育路径

近年来,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城市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而增强其权利意识,、提高其政治参与积极性,对于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民主程度、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现代化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重要性

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维护农民工权利的政策,但是农民工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权益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现阶段农民工从事的大多都是“脏、差、累”的活,加班加点超时工作的情况经常出现,有些甚至危害到该群体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也落实不到位,使得这种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的方式危害到个体的生理健康。

同时,农民工的身份及其工作性质使得这部分群体在城市中比较容易遭到歧视和排斥,形成低人一等的局面,加之其在城市中的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都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农民工长期处在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状态。因而,提高其权利意识,促使这部分群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其消极情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調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甘肃省肖咀乡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在调研过程方面,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先后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60份,问卷回收率为 80%。

(二)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特点

1.对自身权利认知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行使权力的前提是知晓自身拥有的合法权利以及权利被侵犯时所能够采取的合法措施。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其权利认知情况,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对自身权利的认知不足,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只知道如何做到不犯法。并且根据访谈笔者了解到该群体对于不犯法的概念大多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除此之外大约37%的人认为自己对自身的权利义务认知较为明了,然而通过进一步了解后,笔者发现这种了解也仅限于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义务。由此可见该群体对于自身的权利义务的认知较为片面和浅显,缺乏积极主动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

2.维权意识淡薄

在对自身权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维权意识就凸显出其重要性。不知自身权利故而不去维权和了解自身权利而不去维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更加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以及对社会民主法治的不信任,因而也是我们要更加去关注的群体。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在被动的情况下,如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11.25%的人直接选择了忍耐,以求得所谓安稳。并且在类似问题的调查与访谈中,笔者发现除去劳动报酬,其余的劳动保障权利被该群体大部分人忽视了,如正常的劳动时间、节假日、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培训等。由此可见该群体对除经济报酬外的其余权益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形成强烈的维权意识,维权意识总体而言较为淡薄。

3.对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的路径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接近一半的人只知道去寻求政府和法律的帮助,而法律途径可能需要高昂的费用,所以一般情况不被列入考虑的范围。由此可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的路径认识不足,造成了无路维权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其维权积极性,同时这种有心无力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其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教育路径探究

(一)成人学校教育

成人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成人学校教育主要面向社会中有意愿学习的成人。根据调查得知,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对自己的学历表示不满,找工作也因学历而受到限制,所以他们自身有提升自己学历的意愿,这时成人学校教育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在成人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权利与义务意识教育以及法律意识教育至关重要。只有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其自身固有的权利,才能够促使其合理合法的去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舆论引导教育

信息社会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会比较多的接触网络媒体,甚至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就是自媒体,具有向他人传播信息的能力,在较小的群体中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媒体也是一个低成本的维权渠道,但是这部分群体对于媒体的作用认识较为片面,且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较难形成正面影响。

由此,政府应加强舆论的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载体,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在线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同时强调网络媒体的维权渠道作用,降低该群体维权成本,同时通畅其维权通道,增加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三)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人们通常更容易接受与其年龄、家庭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跟同伴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并且因常年在外务工,彼此关系较为亲近,对于来自工友的建议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且产生认同感。所以借助这一点,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应加强联动,共同构建一个新生代农民工同伴教育机制,务必保证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如此才能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意识的引导直接受教育对象对其他工友进行谈话式教育,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传播,其次重点可以考虑的是组织专门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其对相关内容的心理认同,最终在同伴活动中提升自我的权利意识。

参考文献

[1] 谢建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

[2] 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寿林.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现状分析[J].社会科学,2000(9).

[4] 刘月平.公民权利意识培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J].前沿,2008(9).

[5] 辛世俊.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J].南都学坛,2005(1).

作者简介:丁玉洁(1996.03- )女,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新生代农民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