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才能谈扶贫
——访山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文

2019-05-29 11:47耿羽王薇
西部大开发 2019年5期
关键词:移民攻坚农民

文 / 本刊记者 耿羽 王薇

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县,春夏之交便能感受到阳光的热辣。作为劳务大县,山阳的街道上并没有熙攘的人群。八山一水一分田,在秦巴山区7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中,山阳县尤为特殊,易地扶贫搬迁总数接近全市任务的一半,甚至可以说是商洛市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县。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接见了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他作为全国11个深度贫困地区代表之一,做了汇报发言。而2019年,将成为山阳作为贫困县的最后一年,今年年底山阳县计划退出贫困村57个、脱贫1.19万户3.88万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的确,近年来山阳县在脱贫攻坚方面成绩斐然。2015年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3.09万户10.73万人,目前已退出贫困村72个、脱贫1.65万户6.54万人。现余贫困村57个、贫困户1.44万户4.1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8.88%降至17.79%。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山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文,从他的言谈中,我们感受到了近几年在脱贫攻坚引领下山阳县老百姓生活的可喜变迁。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在山阳县银花镇锦苑移民安置小区里,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徽派民居格外醒目。去年6月刚刚搬到小区的周孝芳原来住在大山深处,距镇区15公里,如今搬到移民新区,她感到生活彻底变了样。周孝芳说:“以前住的是石板房,老家离这里30多里路,到这里条件是很好的。买这房子花了一万块钱。”

如今像周孝芳这样的贫困家庭搬来小区里居住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为了让他们能在新的居住地实现脱贫,山阳县政府专门通过招商引资在小区门口建设了服装加工厂,周孝芳和其他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人在加工厂上班。按计件制,一件衣服10元钱,一天30元钱,一个月1000多元钱。

距离山阳县城5公里车程,十里铺街道高一社区移民小区,易地搬迁至此的乡亲们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80至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最多的只需要个人掏2万元,这样的居住条件让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专家们都羡慕不已。

如今,山阳县规划实施的59个移民安置点,有58个已达到入住条件,剩余1个将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12866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已安置11158户,剩余的1356户4月底前交钥匙、352户6月底前交钥匙。截至2019年3月底,安置率达到了86.7%。

山多地少的山阳县,一半以上的脱贫工作都是围绕移民搬迁展开的。但对于扶贫来讲,搬迁只是一种手段,脱贫才是真正的目的,光解决房子不考虑“票子”,显然是不行的。

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在采访中说道:“移民搬迁后,农民就会变成城市居民,而移民搬迁不仅是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居住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而就业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易地搬迁居民的身份变化也必然会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教育、卫生、甚至产业,都带来冲击。因此可以说易地搬迁带来农民的城镇化,但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不单单是一套房子能解决的问题。”

越是贫困地区的人口建立的感情就越深厚

“挪穷窝”之后,随即面临着农民的就业问题。移民搬迁住户南永稳家楼下一层配套引进了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南永稳的爱人就在这里做缝纫工,“我前两天刚来上班,加工套袖每副8角钱,一个月下来大概可以收入2000多元。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上班不耽误家里的活,照顾老人孩子都很方便。”

这家以生产工作服、职业装的服装加工企业金翼服装是从西安引进来的,老板黄丹就是山阳人,“帮助乡亲们实现稳定就业是我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的一种方式,山阳人朴实能干、厚德奋进,在这里设厂既能够获得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又可以履行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像黄丹一样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的山阳籍企业家已有100多位,一批特色农业、旅游产业依靠返乡创业逐渐创出了品牌、闯出了门路。同样依靠山阳籍企业家黎坚投资发展的漫川人家景区是充满徽派风格的私家园林,兼有秦风楚韵的文化品位,如今景区游人如织,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劳务大县山阳走出了无数企业家,而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这些出走的企业家又回到了这里。李文局长在采访时动情地说道:“我们山阳人在外面是厚道的山阳人,这是我们山阳人能走出去,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地的主要原因。而更可贵的是,即便山阳人在外长久创业,依然心系家乡,而这种家乡情怀,是贫困地区人与人之间在相互理解和帮助间建立的,越是贫困地区的人口建立的感情就越深厚,所以外出创业的人会把他的家人、邻居都带出去,有一天我们需要他们回来帮助家乡脱贫,他们也是义不容辞地表示支持,而这个,正是‘百企联百村’的雏形。”

如今,138名山阳籍企业家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各类主体共投资112亿元,相继建成了一批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每个村都有1至2个企业结对帮扶。

“‘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基本实现。”这是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率调研组在山阳县开展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后得出的结论。

最近几年来山阳县高坝店镇卫生院看病拿药的乡亲越来越多了。“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离家也近,小病到这里看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治,一般没有大病就不往县里、市里跑了。”正在这里接受中医推拿治疗的农民王正群说。

如今,山阳县的乡镇卫生院确保有5~8名全科医生坐诊,村卫生室也要求至少有1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驻村服务,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9.7%,贫困群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

在高坝店镇初级中学,调研组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围坐在会议桌旁,4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向调研组讲述了各自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自己的思想学习情况。这几位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乡村、或因家中老人患病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都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越是穷,越要好好学习,要让知识来改变命运。”一名初二小男生掷地有声的表态。

山阳县新建了1所特殊教育学校,正在改善中的薄弱学校项目有35个,且已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兑现各类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36亿元,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技术培训723期4.25万人次,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技能就业。

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才能谈扶贫

广竹山海拔1800多米,是山阳县方圆百里著名的高山,从山下到山顶5.5公里,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山势陡峭无法修通公路,近几年居住在山上的20多户村民陆续迁移。山上有耕地100多亩,是发展养殖业的好地方。家住石佛寺社区西河组的一般贫困户储德颜就和老伴高升莲在一户搬走的空房里落脚,崎岖陡峭的山路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阻止他发展养殖的决心,从此开启了他高山养羊脱贫致富艰苦创业之路。

南宽坪镇屋顶光伏产业

三年来他除部分销售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用自己养的牛把山上已经撂荒的地耕出来,一部分土地种粮食自食和牛羊育肥,大部分耕地都种上了草木樨,供牛羊食用,现在已经发展山羊200余只、牛15头、土鸡250多只。掌握了饲养技能又尝到甜头的储德颜对脱贫充满信心,2017年社区领导和帮扶干部为他做了量身定制的脱贫计划,并发放了产业直补资金。受到鼓励的储德颜说:“我愿意好好干,我真不想把贫困的帽子戴进坟墓,真想早点把它摘掉,多挣些钱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我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不用政府操心了。”目前储德颜养殖的土鸡、鸡蛋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宣传下,每月都有人提前订购。

银花镇移民搬迁配套产业

2018年石佛寺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在得知储德颜的脱贫故事后,专程与驻村队员们一起来到广竹山顶,看望了储德颜夫妇,同时参观了解了他的产业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临行时,老人握着他们的手说:“这么远的地方已经好几年没有几个人来了,你们能翻山越岭的来看我,让我非常感动。”

住房、就业、医疗、教育,这些都是山阳县正在甚至已经解决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才是山阳县的最终目标。在李文局长看来,“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我在乡镇工作一二十年,不断学习着懂农村,农业,农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农业,爱农村农民,不懂农村,甚至无法跟农民进行交流。用2015-2020年这五年的时间,让一个个贫穷了一二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农民们脱贫致富,更需要我们花精力从根本上去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不仅仅是帮助农民脱贫的过程,更是带领他们走向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移民攻坚农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移民火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农民
内陆移民(外二首)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