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术科课程技术考试的改革探索*

2019-05-29 08:02余卫平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术科艺术表演考试

余卫平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掌握知识水平的一种鉴定,是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手段,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途径[1]。术科课程是技术实践类课程,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课程[2]。技术考试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术科课程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掌握某学段知识与技能、体育与艺术、情感与表演等能力水平的技术性评判[3]。当前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术科课程技术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多,一些体育院校也鼓励积极探索更生动活泼、更符合专业特点的评价方式,构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由于本专业发展相对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结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等急需加强更多相关工作的实践积累[4]。本文结合多年对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仅从期末技术考试的环节进行改革探索,旨在为新时代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表演专业2017、2018级学生112 人,其中男生40 人、女生72 人。对体育舞蹈Ⅰ、体育舞蹈Ⅲ、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爵士舞、健美操课程的技术考试(期末环节)内容、方法、过程及评价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1 考试内容、时间、地点

内容:规定基本功与技能组合,自编成套节目(在教师指导下考试学生集体编排完成)。

时间:2018-2019 学年第1 学期第18-19 周。

地点:本专业校内实践实训室。

1.2.1.2 考试方法

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指导思想,突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改变以往传统单一对专业技术进行考试的方法,而是以“剧节目表演”为载体,面向全校公开进行考试,探索适应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术科课程发展需求的学习评价方法。

1.2.1.3 考试过程

面向全校师生整台剧按节目单顺序逐一呈现,演出从报幕——表演——到谢幕的全过程均由考试学生组织完成,考官由专业教师2 人和校外相关行业知名企业家或专家2-3人组成,并进行评分点评,全程录像。

1.2.1.4 考试评价

考试制定了专门的评分细则,包括:完成动作质量、音乐结合度、个人表现力、团队编排创新性等(见表1),以及制定了评价标准(见表2)。评委在舞台下方进行独立打分、写出评语,表演结束评委现场点评,点评与市场需求结合可突破标准,评语记录在案。

表1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考试评分细则

表2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考试评价标准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 年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考试评价、学习评价等相关公开发表论文、硕博论文,通过网络查阅部分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考试有关资料,了解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阅读有关体育教学评价、体育课程论等书籍。

1.2.3 问卷调查法

面向2017、2018 级考试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表,在考试后的第二学期初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对考试方式的意见,发出问卷112 份,有效问卷109 份。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问卷发放与收回情况统计

1.2.4 专家访谈法

走访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相关专家,与任课教师进行广泛交流,咨询期末技术考试的方式与试验思路,获取任课教师、专家对改革设计与实践的意见建议。

1.2.5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 2016 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升了学生对技术考试的专注度

表4 改革以来学生对待技术考试的态度(n=109)

态度决定高度,也决定了技术考试能否起到真正检验学生所学的作用。然而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不少有专业基础、思维活跃的体育生过早参与到社会中做兼职[5],更有甚者早早开始独自或合伙创业,无心学习、敷衍考试现象屡见不鲜,技术考试办法改革后,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懈怠现象得到明显改观[6],调查中(见表4)学生的88.1%比以往更重视专业课程技术考试,100%比以往更重视技术考试考前准备,95.4%担心在技术考试中在师生面前出丑,97.2%更关注考官的点评与评语。座谈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考试如同一场公演,面对考官尤其是校外专家特别紧张,不愿看到考官在考试中“摇头憋嘴”,点评到自己某方面不足,更希望看到的是“点头微笑”,另外也对部分回答 “否”的问卷进行了分析,这其中大多数是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待考试自来认真从不担心,说明改革明显提升了学生对技术考试的专注度。

2.2 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勤练及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表5 改革以来学生对专业技能勤练的情况(n=109)

掌握术科课程专业技术技能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首要核心能力,也是今后从业之本,其内容包括:专业基本功、技术动作、表演技巧、编排创新等[7]。掌握专业基本功、技术动作主要通过课堂和课余长期专业训练实现,改革后学生们更加主动认真参与课堂技能学习(占96.3%),以及每周增加课余专业训练3 次以上占89.9%(见表5),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在考试中评委“某同学某方面基础差”的评语很刺耳,因此课堂学习中力求按老师要求反复学练基本功、技术,课余专业训练主动加大每次训练的量,以及增加训练次数,特别是考前4-6 周多数同学都增加到每周4-6次。表演技巧是高于技术动作的一种专业技能,也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有别于其他体育专业人才的独特专业素质,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演技是在对技术、音乐、场景等理解基础上通过肢体、精气神等展示出来的特殊专业气质,提高演技需要长期的训练,尤其是达到能随时展示的程度,改革后学生更注重表演技巧训练的占87.2%(见表5),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平时不注意训练考试真的很难展示演技,希望通过加强演技训练弥补自己技术不足,因此在训练中时常通过身姿控制、协调与灵活、节奏与乐感、相互配合、角色模仿、以及多听多看等方法来提高自己演技。编排创新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又一独特专业素质,其内容包括:音乐素养、动作编排、动作与音乐结合、创编能力与创新意识结合等[8],改革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编排创新能力训练的占90.8%(见表5),调查中学生结合考试评价普遍意识到自己编排能力不足,因此积极通过多学理论、多看视频、多记组合、挖掘潜能多想等训练自己,尤其在考试节目编排时积极发表意见,并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总之,改革后93.6%的学生更坚定了专业选择,也更专业自信了,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考试中评委们丰富的点评风采改变了自己对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认识和看法,更坚定并愿意通过勤学苦练改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现状,一些学生为此也减少了社会兼职,学风有了显著改善。说明改革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勤练,也增进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2.3 增进了教师对教学指导工作的倾注度

表6 改革以来教师对专业教学指导倾注的情况(n=109)

尽心教学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专业术科教师业务水平的具体体现,然而面对浮躁的社会往往是学生厌学或不认真而影响到教师厌教或不尽责,加之体育院校专业教师本身还要承担职业上的各种压力[9],长此以往学风教风难以保证。改革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激情比以往更高了的占92.7%,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以往更多了的占96.3%,感受到教师的技术要求比以往更广了的占94.5%,而感受到教师的课后指导比以往更勤了和师生间互动交流比以往更亲近了的占100%(见表6),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热情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则认为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自己,同时也认同现在考试方式也是教学成果的检验,不愿看到校外评委评价自己学生不足,也因此课前加大了备课量,课堂上尽力运用多种教学法,每周课后指导训练2-3 次,以及加大了与学生沟通联系,为此一些学生还给自己取昵称,感觉比以前指导学生要求高了,但更轻松效果也好了,虽然现在压力蛮大但也愿意多付出一些。说明改革促进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默契,实现了教与考的分离,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增进了教师对教学指导工作的倾注度。

2.4 促进了人才培养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在“健康中国”新形势下,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积极与社会对接[10]。当前设置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与社会的对接,主要表现在与企业联合建立若干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与社区组织定期开展联谊交流等,但不是所有术科课程教师都能深度了解市场需求的。在术科课程技术考试中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做评委并点评学生专业掌握水平,本身就是社会近距离与师生的一次交流活动,让师生近距离地听到了社会或用人单位对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的认可标准,是学校精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最直接的途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企业专家的评价让自己了解了社会市场需求怎样的人才,为自己专业目标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也为自己今后专业学习指明了努力方向,教师则普遍认为企业专家参与考评让自己看清了市场需求,也点醒了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对学生的新要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说明改革完善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

2.5 存在不足之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试始终是检验学生学业完成度的指挥棒,改革后的技术考试虽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毕竟更多地强调了技术技能的要求,一方面对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评价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比如:理论应用(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训练指导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实践表演经历等专业实践能力都无法评价到[11],很可能造成“重技术轻理论、重表演轻能力”的人才培养误导[12];另一方面在建立系统的技术学习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上尚需做更多的尝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以“剧节目表演”为载体的考试改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学习懈怠现象得到明显改观,提升了学生对技术考试的专注度。

3.1.2 使学生更加主动认真参与课堂技能技巧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勤练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3.1.3 促使教师更认真备课、教课、教研,增进了教师对教学指导工作的倾注度.

3.1.4 增进了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直接交流,促进了人才培养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3.1.5 同时也存在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考评的不足,需进一步研究。

3.2 建议

3.2.1 增设“随机抽题作答”环节

问答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之一,在考试现场进行随机抽取题目作答,对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等都很有效,建议从最基础、最实用的问题试验探索,通过多次实践,逐步形成知识题库,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全面认知,提升专业文化素养。

3.2.2 增设“即兴表演展示”环节

即兴表演展示是检验学生技术应用程度的方式之一,考试现场在考官的要求下,学生结合所学技能即兴表演可以检验对技能储备情况,建议在平时课堂测验中从最基础的技术(或组合)测试探索,逐步通过成果引导形成符合高职院校本专业技术技能要求的基础的技术题库,促进学生平时对基本技术技能的积累,也促进学生平时就注重对专业技术技能的积累。

3.2.3 建立系统的专业考试办法与标准

专业考试办法与标准是一个系统,是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更新与完善的,一个成功的考试方式也只能检验学生某个或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一个相对完善的考试系统将指引师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全过程中,使培养出来的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在知识、技术、能力上更符合社会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术科艺术表演考试
Jiao Ayi| 《娇阿依》
基于“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
高职教育中的“术科”教学新模式研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论体育竞赛、艺术表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术科现状调查与对策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