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①

2019-05-29 08:36李少明刘荣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园云南

赵 萌 李少明 牛 英 杨 彬 刘荣乐 赵 平③

(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00;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栽种和饮用茶叶的历史悠久,是中国4大茶产区之一。茶叶已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之一,全省85%的县、市区均产茶,其中有49个茶园面积超667 hm2,有一定比例的规模化种植,茶产业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产业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优越的立体气候条件为茶树营造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库,全球已被发现的40个茶树种(其中3个为变种),云南就有23个,其中1个变种还是云南所独有的[2]。正是云茶生产的区域植被多样,生态环境优越,使得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高出全国大多数茶区的小叶种茶一倍左右,很适宜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其次,茶叶是 “衣食万户”的产业,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口达1 000多万,是许多县市、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加之云南省茶区大多集中在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茶产业已促使成千上万的茶户从原始经济直接走向市场经济、走向国际贸易的大产业。2016年,云南省茶园面积41万hm2,居全国第2位,采摘面积达38万hm2,综合产值达670亿元,云南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茶叶产量37.5万t,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2 900元,茶叶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3]。因此,云南省政府出台了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对进一步促进茶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财政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云南茶叶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由表1可知,2016年,全省茶叶面积达40.67万hm2,其中采摘面积38.33万hm2,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2万、6.8万hm2,分别增长5.2%、21.8%,高于世界茶叶产量年均增长率1.18的百分比。高优茶园面积达到30多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73.7%、提高1.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0万hm2、增58.64%。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hm2,占茶园总面积37.7%;无公害茶园达35万hm2,占茶园总面积86.88%,有机茶园达2.6万hm2,同比增加0.8万hm2、增43.9%;通过 “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 30万hm2,同比增加 23万hm2、增 350%。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优势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110个、面积0.8万hm2,完成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50个,创建面积达0.5万hm2。茶叶总产量达37.5万t,同比增加10.15万t、增 37.1%,成品茶产量30.12万t,其中绿茶产量7.17万t,普洱茶产量14.8万t,红茶产量7.35万t。2016年云南省实现茶叶综合产值670亿元,较2012年增加446.71亿元,创历史新高。产值超亿元茶企业数量有10家,已取得5个中国驰名商标。

表1 2012~2016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及产量

近些年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种植面积7万hm2,采摘面积5.8万hm2。全州31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种植茶叶,涉茶人口超过3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0.9%。全州拥有制茶企业1 046家,374家企业通过QS认证,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组织43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州级18家。景洪市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和其他名优茶为主,勐海县勐腊县以加工普洱茶为主。形成了以勐海茶厂、七彩云南、陈升茶厂、雨林古茶坊、黎明茶厂、大渡岗茶厂、兴海、朗河等茶厂为代表的一批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茶叶企业群。久负盛名的勐海茶厂 “大益牌”,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殊荣,保持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地位; “八角亭牌”、 “兴海”、 “朗河”、 “七彩云南”、 “陈升号”、 “云南同庆号”、“福海”等10个品牌,获得云南著名商标称号。大益集团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了3 000多个专营店,七彩云南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了 2 000多个产品展销店,已形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普洱茶生产基地。

1.2 分布区域

云南省16个州市的120多个县(区、市)中,种植和生产茶叶的县(区、市)有110多个,但主要集中在临沧、普洱、保山、德宏、大理、红河(图1)。2017年临沧种植面积达9.5万hm2,普洱10.99万hm2,西双版纳6.9万hm2, 保山4.5万hm2, 德宏2.4万hm2, 大理1.6万hm2,红河2万hm2,云南省茶叶71%集中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

1.3 种植模式

建国初期以前,以穴播种植为主,这类茶园缺乏修整,随意性大,茶树较稀疏,每公顷300~2 850株不等,分布杂乱,许多古、老茶园多属此类种植模式;建国后,经历了梯台式单行种植(茶籽直播)、等高单行条植育(育苗移植)、等高单行密植、等高带状密植逐步发展新茶园,至90年代,主要以增产、增园为目标。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对茶叶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绿色、高效、安全、营养的茶叶市场需求,茶园改建主要以生态、安全为指标,同时兼顾高产。目前,无公害茶园建设,开展无公害整体认证,有机茶园已成为发展方向。

1.4 品种结构

图1 2017年云南省茶园面积

21世纪以前,云南省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以地方群体种为主;21世纪以来,逐渐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的无性系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抗14号、紫娟、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等国家级、省级优良品种。

1.5 古树茶价格高攀

古树茶是云南的珍稀资源,是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遗产,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标志和名片之一,一直广受关注和市场追捧。其价值早已超越了茶的植物性、生产性、功能性限制,使茶的神秘性和品质性得道双重展现。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云南明前古树茶交易方式创新,从1.2万到62万不等, “单和小单元古茶树春季采摘权竞价交易”现象凸显,不同代级古树茶差异性已现层次。

表2 2018年云南不同代级古树茶价格 单位:万元/kg

1.6 普洱茶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西双版纳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茶因 “香、甜、甘、苦、涩、津、气、陈”而出名。2004年以前,由于对普洱茶的认知少,国内普洱茶消费者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沿海广东地区、港澳台。2004~2008年,普洱茶凭借茶性恬淡,香扬水柔,纯净极致,汤色金黄明亮,茶香清扬浓郁,滋味甘甜,苦涩味较轻,耐泡,叶底柔润明亮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打开市场,但整体消费人群仍属少数。2014年以后,普洱茶在茶叶市场进一步推广,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其中,2017年更是成为部分电商平台销售额最大的品类。但2017年成品茶的库存量很高,基本所有主流产品都能找到大宗的囤货。2017年除了柑普茶,普洱茶整体相对2016年是有缩减。目前,普洱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普洱茶产量达15.7万t。随着国内普洱茶市场增长,普洱茶消费市场快速发展[4]。

1.7 白茶兴起,红茶、绿茶稳步发展

充分挖掘云南大叶种的适制性和品质优势,实现 “六茶共舞·多茶并举”是云南近几年来规划茶产业特色化发展精准施策的措施之一。白茶是云南的新兴茶类,保山、德宏、大理、楚雄等茶区都有生产,以白单芽和月光白为代表的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从表3可以看出,2018年,全省明前白茶产量约3 000 t,售价约160~280元/kg,与国内同类茶相比,品质和性价优势突出。2018年全省明前滇红产量约 8 000 t,售价约 180~360元/kg。2018年全省绿茶产量约1.4万t,售价约200~420元/kg。

表3 2018年云南地区红、绿、白茶价格 单位:元/kg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的科技含量低

2.1.1 茶农受教育水平较低

茶农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很多茶农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云南贫困人口众多,很多茶农都缺乏相关专业培训。一方面,对茶树的需肥规律不了解,施肥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控制害虫和疾病的能力差,茶叶植株较小,差异性较大。在发展有机茶种植的形势下,茶农很容易忽视病虫害的防治与养分管理的科学搭配[5]。

2.1.2 专业种植人才缺乏

由于气候的变化及环境的污染促使茶树的病害加重,一些茶农为了获取较高的产量,盲目使用农药及化肥,加之缺乏专业的实地指导的技术人员,使得茶叶农残问题加据[6-7],不仅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还增加了 “绿色壁垒”。尽管部分农民开始意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且也有一定的栽种理念,但是受到技术人员数量的限制和云南地形的多样化,且大多数技术指导时间太短,未能兼顾每家不同的情况,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茶农科学化种植。

2.1.3 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低

云南省大部分茶园地形差异较大,缺乏合理的修整,大多分布在山地、丘陵,规模小、杂乱,很难达到机械化种植水平,茶农又缺乏使用喷灌、滴灌、施肥等现代化的耕作仪器。长期传统家庭式的种植方式,使得茶农在种植层面思想保守,接受科学化、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的能力差,这些都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

2.2 生产加工落后,品质不高

2.2.1 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

云南茶叶加工技术大多仍停留初级水平上,技术上缺乏突破和创新;采用的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工艺粗糙,茶叶加工的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加工厂存在厂房破旧,卫生状况差的情况,未能达到安全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导致茶叶卫生质量参差不齐,茶叶的品质很难统一和高质[9]。鲜叶采摘粗放,老嫩区分度低,甚至以粗老叶和修剪叶作为原料来加工,以致产品色泽花杂,内质缺乏鲜爽的特色,使上等的品种生产、加工出中低等的产品,只能在市场上低价位出售。

2.2.2 产品档次低

云南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10],精深加工产品只占6%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很低,无法满足国内、国际市场要求。在日本的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1/3;欧美一些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拥有装备一流和技术先进的茶叶加工厂。

2.3 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效应差

2.3.1 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茶叶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流通,市场缺乏科学的指导,产茶地提供的信息不及时准确,导致来产茶地购买茶叶的外地商人人数较少,加之部分商人进行市场垄断,恶性竞争,导致茶农的价格和茶商的价格差异性较大,茶叶价格忽高忽低,不利于茶农和市场的双重经济效益。加之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监管部门来平衡供需发展要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导致云茶效益不高。

2.3.2 营销模式单一,缺乏活力

由于产品生产模式和分销渠道的单一,既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又使得云南茶叶企业组织结构封闭孤立。茶叶生产经营长期受这种体制的制约,生产和加工规模十分有限,规模化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没有企业战略性的指导、组织管理又僵化、缺乏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效益低下。

2.3.3 品牌效应差

云南地处边远地区,缺乏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省现有茶叶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低档次和小规模,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带动力强的大企业,缺乏知名的品牌。在云南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也只有那么3~4个[11]。虽然云南茶在业内很有名,但在全国消费者中占有率较低。最为中国消费者近些年熟悉的也只有普洱,滇红。由于生产企业长期沿袭传统工艺,忽略品牌战略,产品销售以散装为主,不注重创新和增值茶的研发,就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市场知名的品牌,市场开拓局面受限,品牌效应较低。

3 建议

3.1 加快科技创新

组织专家实施名茶品种选育,推进区域栽培管理,提高茶叶加工质量,走出一条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路子,增强茶产业科技活力。结合云南各地地域优势和现有科技优势,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引入不同茶叶种植、合理施肥、改善茶园生产结构,为茶叶种植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开发具有鲜明特色、优良质量的茶产品。同时推进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逐步提高茶叶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数量,实施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茶产业人员的积极性。

3.2 提高茶叶精、深加工

改进现有的生产加工工艺,加强对初级茶叶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提升茶叶的品质,研发新型产品及附属产品种类,如保茶饮、化妆品、保健品等相关产品,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构建 “云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9]。

3.3 树立品牌竞争

由于云南的栽种缺乏规模化和集约化,导致茶企也相对散和小。虽然种植面积总数大但大规模的企业还很少,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格局,品牌的价值观念还相对低,没有带动云南的茶叶市场在全国的竞争作用。借助 “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云南的茶企应在全球茶叶竞争格局中站住脚跟,提升品牌影响力,从理念上,充分认识到品牌传播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的重要作用,在品牌传播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科学探索与专业化实践提出品牌价值观,摆正位置,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力量,抱团发展,形成茶企品牌的互动合作模式,共同创造新的未来。基于自身品牌的地缘与非地缘特征,寻找合适的品牌战略。尝试与国内及国际的消费者,品牌互动,创造品牌新关系,获得新生市场。

3.4 开创茶叶零售新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单一的实体销售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的市场消费需求,云南的茶叶想竞争想发展就必须采取多元化的零售模式,从实体店向微店、淘宝店网络店面扩展,销售模式从单一的干茶向茶膏、茶奶茶等即食即喝的方式转变,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饮茶的大家庭中,不再是传统的从店面买茶到家中慢饮,也可发展何时何地都可以喝的零售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对买家进行识别码(身体状况+气候)推荐买茶的种类,开创真正的多元化销售模式。

3.5 茶旅融合

政策利好前所未有,如继云南省政府出台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后,普洱市政府出台了打造 “普洱山”和 “凤凰山”两大茶产业特色经济圈方案;临沧市政府规划发展滇红、勐库、永德、沧源4个现代茶产业孵化园。2018年,云南茶叶园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百舸争流,主要活动有: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中华茶商德宏行”、中茶落地勐海、普洱茶协会落地茶区 “以茶会友”、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茶区考查、昌宁县古茶协会在行动、茶企渠道聚会、茶客坐地制茶茶山游等。 “全渠道营销”成为茶企探索销售新增长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园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茶园飘香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周宁生态茶园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