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碰撞,重现艺术之光

2019-05-30 19:47于秀慧
语文建设·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诗民歌民间

书名:民歌与新诗

作者:段宝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ISBN:9787208149939

定价:78.00

中国新诗,实质上是游离于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历经百年,不乏经典之作,但未定型,仍在继承与创新之中寻求新的发展。林庚先生说:“新诗不成器的原因,是由于把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传统丢了。他们(指那些照搬西方现代派诗的所谓先锋人物和许多诗刊编辑们)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好的国家……不要看不起民歌,诗与歌分开就不好了……”比如,《诗经》的精华所在——“国风”,便是源于各地民歌。因此,新诗的发展需要从鲜活而浩瀚的民歌中汲取营养,一方面让民歌这块“文化活化石”发扬光大,一方面也让新诗更具现实活力、更易获得情感认同。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开路先锋段宝林先生几十年来便致力于民间律诗研究这项前人从未涉及的宏伟工程。他用科学法记述与研究了几百种民间诗歌的格律形式,对我国56个民族和20多个国家的民间史料作了研究,形成了民间文艺学方面的多种创见和理论创新。《民歌与新诗》一书便是这些成果的结晶。

本书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即诗歌创作总说、新诗兴衰的历史规律、论民歌艺术、民间特有的诗体形式、新诗习作等,具体内容有立体诗风、俗文学诗歌概述、民间诗歌分类刍议、二言诗与民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民歌四行体之西传、楚辞体诗与民歌、骚体的反思、鲍照与民歌、词与民歌、在西砸聽民歌、杂说顾颉刚与《吴哥甲集》、诗歌访谈录、林庚先生谈新诗与民歌、说“民歌体”、论艺术的失落与回归、《毛南族民歌》的新突破、致天安门前的哨兵,等等。

其中,《林庚先生谈新诗与民歌》一文主要探索了新诗如何在格律和形式上借鉴民歌。林庚先生认为,民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民歌的巧喻、起兴等语言技巧和明快清新的风格,以及它的明朗性,都值得新诗学习借鉴。《论艺术的失落与回归》一文曾在诗界引起过不小震动,其关于民间文艺的价值及其艺术规律问题的探讨,以及提出的民歌与新诗研究的六维立体思维模式、文艺上的雅俗结合律等,打开了诗歌研究的新天地。段先生的这一成果,还突破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文学概论》教材中关于押韵的概念定义,改变了大家对“民歌体”的流行看法。在民歌文艺理论的创新方面,有否定“形象思维论”的论述,是根本性的文艺理论创新。

反观当下新诗现状,更多还是精英小众的智性抒写——说走就走的远方,风花雪月的浪漫,痴男怨女的矫情,离愁别恨的悲凄……甚至一味追求西方诗歌的体式,缺少了一些贴近大众日常和审美的创作,导致中国味不浓的诗歌与大众渐行渐远。相信这本《民歌与新诗》对新诗创作将有着诸多醍醐灌顶的欣赏与借鉴价值,相信新诗与民歌也将在“雅”与“俗”的碰撞中重现艺术之光。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于秀慧)

猜你喜欢
新诗民歌民间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新诗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