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与创生:幼儿科学绘本蒙学活动的探索

2019-05-30 17:02吴婷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绘本科学评价

吴婷

STEAM教育指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 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这些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其核心特征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STEAM教育的课程设计采取跨学科融合的模式,关注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强调应用综合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针对科学绘本的内容和价值,我园借鉴STEAM教育理念,合理制定科学绘本教学主题网络平台,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有益的教学环境,建立适合幼儿发展的绘本教学课程。科学绘本蒙学活动是以儿童为阅读主体,以科学现象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紧密围绕主题描绘科学现象,传递科学知识,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活动。

一、寻找适宜幼儿成长的活动方案

教师在利用科学绘本实施教学活动时,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遵守适宜性原则,制定有效的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绘本类型、社会资源和自然条件,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学途径和教学环境的设置,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和学习内容,从而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吸收科学经验,获得发展。

1.逻辑性方案预设

科学绘本根据其所展现的核心科学概念,可以分为生命科学类绘本、物质科学类绘本、地球与空间科学类绘本。我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与需求安排教材内容。小班以生命科学为主,选择幼儿喜爱的动植物类绘本,如《蚂蚁和西瓜》《好饿的毛毛虫》等;中班包括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类绘本,有《种子在哪里》《植物彩虹》等;大班更侧重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如《哗哗流淌的水》《谁的牙》等。教师将原教学计划中每学期主题删减至4个,将科学绘本作为一个主题加入其中,并根据绘本所具有的价值和适用条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科学绘本由于类型及其本身所包含的科学概念不同,所展开的主题活动时间也长短各异。如生命科学类绘本,以《种子在哪里》为例,教师和幼儿要观察、探究种子播种、发芽、生长的过程,周期长达5周;物质科学类绘本,以《我和橡胶做朋友》为例,主要通过绘本了解橡胶的功能与用途,实施时间为3周。制定学期计划时要考虑本学期主题领域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另外也要使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避免在实施时造成困难。

2.适宜性内容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满足兴趣需要。幼儿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内驱力是兴趣,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把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因此,在选择科学绘本教育内容时,首先应了解幼儿的科学兴趣及现有发展水平,熟悉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更贴近。

(2)符合年龄特点。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直觉性、具体性和形象性階段,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观察、摆弄和操作来实现。因此,绘本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又要和幼儿的科学关键经验相匹配。例如,在生物的基本特征方面,由于各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不同,绘本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也会有所偏向:《蜗牛的日记》科学绘本活动中,小班观察外形特征,中班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大班则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有效性时机匹配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绘本投放和实施的时机不同,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绘本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发挥着起始、承接、延伸的作用(见下页表)。

4.多样化途径实施

幼儿园利用科学绘本展开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有三种: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区角中的科学教育活动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等。在选择科学绘本的实施途径时,首先要分析绘本的内容,寻找各年龄段的科学关键经验,提炼教学活动的价值。以此为依据,教师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实施途径。

(1)生命科学类绘本——以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为主,集体教学活动为辅。生命科学包括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需求、生命周期、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核心概念。此类绘本所体现的科学内涵要通过长期的种植或饲养活动来观察、探索,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递进的、周期性的,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此类绘本适宜开展日常生活活动,如种植、饲养活动。此类绘本也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对日常生活中科学活动的补充和拓展。

(2)物质科学类绘本——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并重。物质科学蕴含丰富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定律,如力学、光学、电学等,其中的核心科学经验包括物质与材料的特性、物质的位置和运动、声光电磁热等物理现象。这些深奥的核心经验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直接感知而获得。因此,此类绘本较适宜于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也可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直接操作了解物质的特性,满足不同兴趣、能力水平幼儿的探索需求。

(3)地球与空间科学类绘本——以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为主,区域活动为辅。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核心经验包括地球物质的特性、天气和气候、太阳与月亮的活动、地球与人类的活动等。此类科学绘本较适宜在生活活动中实施,部分也适合在区域中进行。

5.适配性环境创设

环境可分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走廊空间环境、班级区域环境和自然种植环境等。不同的环境适宜不同的科学绘本,要根据绘本的内容和科学价值进行环境选择。

二、创生实施关键经验的活动方式

“创生”即创造一种存在形式,改变原有的活动方式并赋予新的意义,使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般到特色的过程。科学绘本活动的创生是教师围绕绘本生成一种新型的活动方式,以帮助幼儿养成好奇、好问、爱探索、爱表达、会操作的科学品质。

1.显性创生,观察养成

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绘本中蕴含的丰富的科学经验,教师需要将绘本中重要的科学信息进行筛选,通过多种途径将适宜的经验进行凸显。如《蜗牛的日记》全面介绍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文字较多,不符合幼儿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挑选适合幼儿阅读、便于想象和推理的内容,把绘本拆分成几本立体的小绘本,呈现在墙面上,让幼儿进行重点阅读。

2.画面创生,能力凝练

由于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对幼儿学习活动会产生干扰,幼儿能理解绘本的单页画面内容,但对整本绘本前后画面所表达的信息无法联系,容易产生片面的认识理解。因此,教师需对科学绘本的画面进行二次创作,采用整合、提炼、删减等方式,帮助幼儿更系统地理解绘本所要传达的科学信息。如《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以城市中轴线为主线,每一个画面既包含了城门的建筑特征,又蕴含了老北京的街景风貌。教师将绘本的每一页画面重新排列、组合,制作成一个整体的版面,把所有城门都在中轴线上排列,强调了“中轴对称”,更利于幼儿观察和理解。

3.换形创生,探索构建

幼儿学习科学不是抽象地概括和理解,而是具体地观察与探究。如果能通过具体形象、丰富生动的操作材料将科学概念具体化,那么绘本就不再局限于阅读,而是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4.翻转创生,衍生塑造

科学绘本教学的过程是幼儿自我探索和发现的科学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和材料的互动或与同伴的交流,得到新的启发,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衍生出新的科学活动,从而引发新的研究与观察,获取新的经验。如在科学绘本《一块有魔法的石头》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穿透性,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磁化现象,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和探索活动。

5.拓展创生,综合成长

科学绘本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蕴含了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挖掘绘本价值,注重领域之间的相互滲透与整合,拓展出多领域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例如,科学绘本童话剧将科学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现,通过解读绘本、编写剧本、角色分配、道具制作等对绘本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形式表现。这不仅是科学经验的再现,也是科学知识的梳理,更是多领域能力的整合。以《蚂蚁与西瓜》为例,幼儿在了解蚂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自制道具、想象动作、创编台词,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

三、开展对学习过程的多元真实评价

科学绘本学习是在相关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评估也应在动态的情境中进行。多元化评价是当今课程评价发展的一个趋势,基于幼儿科学活动的多元化评价也应指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整体性、评价方式的全面化等,更加重视影响幼儿发展的过程性因素。

1.评价主体多元化

科学绘本活动是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围绕科学绘本学习的过程,多元评价把这三者都纳入了评价主体之中。教师应保持客观性,做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决策,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幼儿是最实际的评价主体,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自评或互评机会。家长也需更多地参与其中,通过评价使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评价内容整体性

教师及家长应关注教育的过程,关注在教育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有利于幼儿未来发展的信息和证据,从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实施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全面化

教师及家长在评价中应结合客观事实,关注事实过程中的动态因素,强调评价方式的多维性和开放性。

4.跟踪评价个性化

成人跟踪幼儿在科学绘本活动中的行为,收集各种“证据”,用个案观察、影像资料、片段记录等方式,详实记录与幼儿学习有关的重要信息,并以“教学故事”为重要手段,追踪记录活动的过程。在跟踪幼儿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进行即时的活动评价。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对事物的发现、观察及独特想法,从而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这个过程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并为之后的活动设计提供依据,这正是跟踪评价的独特价值。

四、成效与成果

1.幼儿积累了科学经验

一年的科学绘本主题活动使幼儿获得了科学教育中要求掌握的科学概念,学习了探究科学现象、解释科学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生成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活动的延伸激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并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实现了科学活动的真发现、真探究。以科学绘本为载体的主题活动明显提升了我园幼儿的科学经验。

2.教师提升了专业水平

通过课题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幼儿园形成了一支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科教学能力,尤其是科学领域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得以提升,并促使教师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3.家长激发了参与热情

我园在科学绘本活动实施前后分别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科学绘本教学活动的理解程度。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科学绘本教学活动是系统地积累幼儿科学经验的活动,他们非常愿意支持并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设计与实施科学绘本教学活动时激发了广大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他们意识到孩子的科学学习并非遥不可及,并且经常会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互动,如做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探索有趣的科学现象等,在行动上体验到参与幼儿园课程的乐趣,这也拉近了幼儿、家长、幼儿园之间的距离。

4.幼儿园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

我园在不断推进科学绘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并利用“艺术节”活动,将科学绘本以童话剧的形式呈现于社会大众面前,让更多家长和群众感受到我园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幼儿园课程教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研究以本园12个班级科学绘本课程开发为基础,先后形成了《科学绘本课程案例集》《科学绘本资源库》《科学绘本论文集》等研究成果,为区域中广大幼教同行提供了园本课程建设的优秀范本和课程实施案例,也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课程开发模式。

猜你喜欢
绘本科学评价
绘本
绘本
绘本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