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研究

2019-05-30 11:57胡昌秀林晶蕾崔志圆张文瑾马浩楠刘帅
中国市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一带一路

胡昌秀 林晶蕾 崔志圆 张文瑾 马浩楠 刘帅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各个国家的经济体由于高度相连的供应链而紧密相连。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更适应目前国家发展的新经济体制决策,文章是在国家科学决策上基于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大数据理论为支撑,利用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而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关键。数据和信息不仅是核心资源, 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产要素。对相关数据资源掌握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运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国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评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大数据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1014

1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政府根据全球形势变化以及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从萌芽到迅速成为国家决策以来,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不仅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世界的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自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国内外各界一直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一带一路”的倡议实施阶段,同时标志着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越发被政府肯定,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大数据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作用,积极利用大数据发展经济。文章以研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为研究目标,基于“一带一路”开放以来我国的近5年经济数据和“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经济数据,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规范,设计一种有效的大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而获取近年来相关的区域经济态势,为预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供支撑。

2数据可行性分析

文章主要是以国内沿途各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的近五年经济数据为基本研究单元。这些数据的各个参数之间关系密切,而且由于国际局势变化莫测,例如叙利亚常年战争,导致相关的基础数据中会存在部分离群数据点,影响到最后所展示的研究结果。故而如何提取得到合理的数据进行研究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国情问题,派遣项目组成员花费大量时间搜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国情情况,通过分析每个国家的国情变化,筛选剔除掉这些异常数据,以确保其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随着全球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数据为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手段提供了研究元,大数据技术通过获取全样本经济数据,能够将大规模经济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研究提供依据。

3数据可视化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图1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超过60%的国家GDP呈现上升趋势。且通过分析得知剩余40%以内的国家由于国情等额外因素导致国家GDP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决策实施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下面我国201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进出口总额分析图可以看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实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近两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43386亿元,其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2517亿元,相对上一年增长了05%,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7%;2017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7923亿元,其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73745亿元,相对比上一年增长了178%,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65%。由此可以得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的确确通过进出口贸易增长,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提升,并推动我国经济向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靠拢。中国2013—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进出口总额分析见图2。

“一带一路”倡议决策不仅推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而且也推动了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前,国内各省的经济局势极其不均匀、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情况明显优于西部城市,再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不难看出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这一国家政策惠及了大多的东部沿海城市。虽然我国自2000年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也很难快速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使其追赶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状况。针对这种不均匀不平衡的情形,“一带一路”倡议方针的提出,不仅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封锁,而且也有效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一带一路”方案重点圈定18个省份,包括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等西北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省份,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沿海五省,内陆地区则是北京和重庆两市。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指出,国家对这些省份都进行了相应的准确的定位,对陕西、甘肃、宁夏三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亚洲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对沿海诸市的定位是:加强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对云南的定位是: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等省份定位是: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昌、合肥等内陆城市成为开放型经济高地。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的区域经济形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针的推动下形成一个个定位分明的小团体,同时又彼此紧密关联着,互不可分。这就是对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更加便于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目前常用的可视化技术有基于图标的技术,基于像素的技术,基于遙感的技术,基于分布式技术,基于集合的可视化技术,基于GIS的技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状况见图3。

图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状况图

4结论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战略,不仅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对外开放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也会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并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近五年来的中国贸易进出口数据以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析、整合,以此预估“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持续性地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国内区域经济平衡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努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政治体系,并将其用于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管理中,目前我国对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大数据应用和管理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因此,结合我国目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研究,增强我国经济政策的适配性,在互利共赢的同时有利于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战略战术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3]于施洋,杨道玲,王璟璇,等“一带一路”大数据分析服务体系建设[J].电子政务,2017(1):15-22

[4]程晓波“一带一路”大数据探索与实践[J].中国投资,2017(21):72-73

[5]石勇大数据与“一带一路”战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6(9):46-49

[6]裴长洪,于燕“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扩大开放[J].国际经贸探索,2015,31(10):4-17

[7]岳焱,应益荣“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8-26

[8]陈健 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大数据一带一路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