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2019-05-31 09:43杨松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脊椎浆细胞骨髓瘤

杨松柏,邱 魏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8)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骨髓内浆细胞增生引发的恶性肿瘤,常伴有肾脏损害、贫血、高钙血症等。报告显示,虽然该疾病发病率高,但是确诊率较低,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1]。因此,选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提高疾病确诊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现状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我院时间2015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8例,纳入时间2015年12月—2018年3月,其中女20例(41.7%),男28例(58.3%),年龄42~72岁,平均(58.5±2.6)岁;疾病分期:I期13例(27.1%),II期15例(31.2%),III期20例(41.7%)。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临床表现等确诊,伴有四肢疼痛、胸廓疼痛等症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骨髓疾病、其他血液疾病、资料不完整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统计无差异(P>0.05),可分析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X线检查,先用CT定位患者病灶,确定扫描部位后再进行骨质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mm。经扫描发现病灶后,再扫描邻近部位脊椎,并用软组织窗、骨窗观察。试验组行核医学影像检查,检查之前先注射18F-氟代脱葡萄糖,24h后用核医学影像系统对患者前后位骨进行检查。对于可疑部位,进行骨断层扫描,矩阵128×128,将获得图像送入系统软件中重建,由2名以上的专业医生阅片。

1.3 判定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包括脊椎骨浆细胞瘤、脊髓外浆细胞瘤、脊椎和脊椎外骨髓瘤、仅脊椎骨髓瘤、非脊椎骨浆细胞瘤、仅脊椎外骨髓瘤。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中,计量类资料用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类资料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分别给予t、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分析得知,试验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1.3%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类型,骨骼破坏为主要特征,患者多由身体疼痛前来诊断。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发机制,病发后期会破坏机体骨皮质,加之软组织受各因素影响形成肿块,增加患者痛苦,威胁生命健康。既往研究证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多数患者骨外形都正常,加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难度,且漏诊率、误诊率也比较高,影响疾病治疗[2]。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确诊,如磁共振成像、X线片、CT检查等,其中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虽然能检出病变部位,但是由于检查仅针对局部拍摄影片,造成检查遗漏[3]。而X线片因分辨率低,无法完全发现骨髓瘤病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核医学影像技术问世,并凭借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具体操作中,可见肋骨病灶呈类圆形、圆形,以点状分布;单发性的病灶则表现为中心缺损,周围呈现轮圆形,这种类型的骨髓瘤确诊率高,通常不会出现误诊、漏诊现象[4]。在病变范围上,核医学影像诊断能清晰的发现病灶大小,区别类型不同的骨髓瘤。总之,使用核医学影像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全身骨骼的检查,可从根本上规避磁共振成像、CT等技术弊端,从而减少疾病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条件。

本研究中,对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核医学影像、X线检查,结果显示,行核医学影像检查的试验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比X线检查对照组的81.3%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和X线检查技术相比,核医学影像技术准确率、安全性都比较高。在田志三[5]的一项和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X线、核医学影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3.78%,和本文结果相似,证实了核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综上,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医学影像检查效果确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保障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脊椎浆细胞骨髓瘤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浆细胞唇炎1例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