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治疗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

2019-05-31 09:04庄蝶微
关键词:噻托溴铵肺部

庄蝶微

(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 100007)

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由于患者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容易出现气促、咳嗽、喘息等临床表现,并且凌晨和夜间发作最为明显[1]。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性疾病,患者多伴有气流阻塞症状,因此哮喘合并COPD患者更容易出现窒息,可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2]。噻托溴铵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本研究通过将噻托溴铵应用于哮喘合并COPD治疗,并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在30~85岁,平均年龄为(63.31±5.23)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在30~85岁,平均年龄为(63.39±5.20)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哮喘及COPD的诊断标准;均伴有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COPD及哮喘病程均超过1年;均已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近期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药物者;备孕期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中途死亡或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并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刺激性饮食,指导患者多饮水。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噻托溴铵治疗,每次2.5 ug,每次2次,早晚使用。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剂量噻托溴铵治疗,每次5.0 ug,每次1次,两组患者均以三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调查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影像学显示肺部纹理恢复正常;有效:相关临床症状好转,肺部啰音消失,影像学显示肺部纹理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两组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的其他预后指标比较

两组的FEV1%预计值、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其他预后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其他预后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FEV1%预计值(%) 发作次数(次) 发作间隔(d)观察组 31 74.52±6.68 4.36±0.25 75.69±6.35对照组 31 75.63±6.35 4.51±0.21 75.62±6.31 P>0.05 >0.05 >0.05

3 讨 论

COPD和哮喘均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数患者的肺功能受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疾病会使患者出现气道高反应症状,受外界刺激可能会出现胸闷、气促等表现,并且清晨和夜间会加重,必须要接受及时治疗,否则出现呼吸窘迫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哮喘与慢阻肺存在明显区别,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不可逆,而哮喘可逆,当二者同时存在时,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反复,并且疾病的治疗难度大,病程较长,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使得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因此必须要引起广泛重视,加强对患者的疾病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目前临床上针对哮喘及慢阻肺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祛痰剂、止咳剂、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以扩张气管平滑肌为主要原则,进而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阻塞症状,预防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预防肺功能受损加重,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及COPD的药物众多,其中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偏大,且首过效应后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效果,而吸入制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吸入制剂为主。其中噻托溴铵是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为季铵衍生物,属于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药,可作用于M1~M5型5种毒蕈碱受体,抑制副交感神经末端释放乙酰胆碱,缓解气管收缩症状,促进平滑肌放松,可显著扩张气管,改善肺换气功能,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症状,降低COPD和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延缓肺功能损害。另外噻托溴胺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给药形式,其中一组采取小剂量治疗,分为两次给药,另一组采用中剂量治疗,一次给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两组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FEV1%预计值、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两种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当,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延长两次发病时间的间隔,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噻托溴胺不同给药方式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好转,预防肺功能损害,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给药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本研究实验时间有限,未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因此噻托溴铵不同给药方式对患者远期预后质量的影响仍有待在今后进一步论证,本研究也未对大剂量噻托溴铵的疗效进行研究,主要的原因是入组病例不足,笔者将在今后延长随访时间,扩大试验研究规模,进一步探讨噻托溴胺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