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31 09:04朱翠婷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护理人员

朱翠婷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入住ICU后需即刻进行介入治疗,治疗措施的实施明显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故需及早进行预防,且基于该项疾病的临床特点,极易在救治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本次随机选择82例ICU脑出血患者,给予其优质护理,对临床肺部感染率进行研究,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本院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日期单双号为基础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0.0±16.0)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0±1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后可实施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优质护理,(1)环境护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并确保患者贴身衣物干净、无异味,床单、被套等定时进行清洗,保持卫生,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2)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定时就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以便临床观察其病情变化,定时/不定时就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评估、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密切配合其进行急救,挽救患者生命。(3)用药管理:根据患者情况严格遵医嘱给予其抗生素类药物,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4)呼吸道护理:定期帮患者进行排痰,意识清醒患者需鼓励其进行自主排痰,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需借助呼吸机帮助其进行痰液清理,规避肺部感染发生率。(5)饮食管理:根据患者身体状态设置合理饮食方案,对于意识昏迷需进行鼻饲饮食患者,需在进食前进行痰液处理,进食完毕进行口腔清理,避免出现细菌滋生,诱发肺部感染。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什么体征、意识变化,并遵医嘱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感染时间评估:患者入住ICU感染持续时间。

1.3.2 感染发生率评估:患者入住ICU后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率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评估,数据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肺部感染发生率评估 [n(%)]

2.2 感染时间

实验组:感染时间(15.81±3.41)天;对照组:感染时间(18.75±4.25)天,两组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8,P=0.0009)。

3 讨 论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类型,且该项疾病起病急、发病快,并伴有头晕、呕吐、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入院急救后多入住ICU进行治疗、护理,但基于患者年龄、体质、治疗等原因,增加治疗过程中病原菌入侵几率,故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率。

研究数据中,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9.51%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15.81±3.41)天较对照组低,这与赵绘丽[1]研究一致。分析:实施ICU护理管理的医务人员自身需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且需以患者康复需求为核心思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估不仅源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还基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安慰、操作解释等,且基于ICU脑出血患者无家属陪同,对护理的需求更是极为重视。

综合上述,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故该方法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价值得到证实。

猜你喜欢
脑出血肺部护理人员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