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分析

2019-05-31 09:04徐惠云
关键词:维持性肾病血液

徐惠云,陈 伟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本项研究特选取10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应用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26±3.64)岁,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3例,高血压肾病患者6例,多囊肾患者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4例,IgA肾病患者2例,梗阻性肾病患者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2.98±3.72)岁,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4例,多囊肾患者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例,IgA肾病患者2例,梗阻性肾病患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自愿或遵医嘱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2)患者年龄在40岁到72岁之间,均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患者及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2)严重的心、肝器质性病变患者;(3)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干预模式,采用院方制定的排班模式进行统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加强“一护一患”护理理念的普及:加强科室内护理人员对“一护一患”护理的认知,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成立护理小组,由科室内资深的护士长担任组长,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原理、护理重点、预见性并发症及应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强化人文关怀理念的建立,采用转换角色的思维模式,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注意护患沟通技巧,护理过程中热情、积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搭建[1];(2)给予多渠道咨询方式:指定护理人员对某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针对疾病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血液透析注意事项等进行宣教,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医患联系卡等方法,告知患者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利于患者及家属及时咨询,给予护理及医疗帮助;采用随访模式,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上门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本项研究观察患者血磷代谢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血钙水平、血磷水平、血PTH水平及钙磷乘积等;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评分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护理专业水平、护患沟通、护理态度及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钙磷代谢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的血钙、血磷、血PTH及钙磷乘积具有一致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研究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钙水平略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磷、血PTH及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评分量表显示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钙磷代谢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钙磷代谢情况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项目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血钙(mmol/L) 2.23±0.52 2.05±0.42 2.31±0.54 2.16±0.48血磷(mmol/L) 2.15±0.62 1.81±0.42#* 2.22±0.58 2.04±0.59血PTH(pg/ml) 321.25±56.92 215.68±39.53#* 319.86±57.15 276.95±41.25#钙磷乘积(mmol2/L2) 4.95±1.42 3.23±1.24#* 4.86±1.52 4.12±1.31#

表2 两组患者满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满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评分研究组 50 98.43±16.52对照组 50 80.23±16.04 t 5.589 P 0.000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一般针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所开展的治疗,延缓疾病的进程,患者病情较重,此类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较多,极易出现消极治疗、焦虑、厌世等负性情绪,阻碍治疗进程,对临床护理需求量较大。“一护一患”护理模式采用针对性单一患者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指导,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血液透析完成质量,有效改善钙磷代谢情况[3]。本项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的血钙、血磷、血PTH及钙磷乘积具有一致性,可用作研究对比;护理干预后,采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干预的研究组患者血钙、血磷、血PTH及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评分高;从数据可以看出,“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应用中具有良好导向,可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情况,维持患者机体钙磷均衡,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维持性肾病血液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