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明

2019-05-31 03:47刘德明
世界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哈工大建筑学建筑设计

我是在林场知青宿舍里接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学时16周岁,恰是班级老大哥年龄的一半。77级同学年龄和经历差异巨大,被突然改变的命运聚集到一起,共同特点就是拼命学习,生怕突然降临的大学生活会像梦境一样突然消失。为发挥一下绘画基础,入学后萌生出转到建筑学专业的想法,拿着自己的画作忐忑不安地找到建筑学专业的老师,得到无私支持和帮助,转专业愿望得以实现。大三开始和另一位同学被选出做建筑初步课助教工作,带过的79和80两个年级几乎一半学生的年龄都比我大,我俩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勉为人师,回想起来挺好笑的。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先后师从张家骥、黄居祯和梅季魁3位先生,成长路上一直有自己敬仰的名师言传身教,十分幸运。

1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体育中心

有关大空间建筑的探索

我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的是体育场馆等大空间建筑的教学、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因此在建筑教育领域和大空间建筑设计与新技术结合方面有一些探索和体会。大空间的建筑美,尤其是其深层次的美,不仅仅是来自于建筑形象给予的愉悦感,更来自于对其符合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及其建造方式的理解。前者包括功能的满足、空间的组织、环境的营造,后者则主要涉及适宜的材料、有效的结构及合理的建造过程,这对于大空间建筑类型来说尤其重要。大数据挖掘、性能仿真评价、参数化设计甚至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从而可以更加精细化地解决问题。这也标志着以往高度依赖个人经验的建筑学领域已开始走向更加科学化的进程。作为建筑教育工作者,应放远眼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社会需求,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哈工大建筑教育的优良传统。毕业后37年的建筑教育和实践生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这样的建筑价值。

(1)研究方面: 继承梅季魁先生等前辈开辟的体育建筑方向,在关注体育建筑的社会需求变化及相应的对策,同时对材料、结构形态等建造方式的研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发表的专著有《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大跨建筑结构轻型化及表现》(董宇、刘德明)、《材料的意志与表现》(卫大可、刘德明、郭春燕)。顺应时代对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表了《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史立刚、刘德明)《体育馆光环境设计研究——从价值谈起》(刘滢、刘德明、于戈)。 《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建筑教育》(陈颖、刘德明)通过口述历史等方法梳理了哈工大1920-1949年建筑教育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了哈工大建筑教育传统的重技特点。在我牵头主编的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六分册体育建筑部分的大纲编制及后续编写中,除加强第二版主要竞技场馆类型之外,也顺应时代要求扩充了新兴运动项目及面向全民健身需求的内容。

2 郑州大学体育馆

目前研究工作除在之前的大跨结构形态等方向上继续发展之外,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关注运营视角下的体育场馆设计、全民健身设施规划与设计、冰雪体育设施设计等领域,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

(2)教学方面: 主讲的课程有“体育建筑概论”(本科)、“大跨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硕士)、“大跨建筑与技术概论”(博士)、“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研究”(硕士),并通过团队合作承担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训练强化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涉及结构、微气候等技术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直觉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关联建筑形态等发挥形象思维优势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如在开放性设计中,建筑学与结构专业学生结合具体设计任务协同研讨创新,提出经过结构合理性论证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方案。教案、学生设计成果等在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建筑学专指委年会等平台上多次获奖。

(3)工程实践方面: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并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更高效的学习环境。团队合作完成了哈尔滨梦幻乐园、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体育场馆等大空间工程设计项目数十项,获得省部级设计奖十余项。最新由哈工大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相应学科团队与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成立的哈工大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为工程实践研究从组织架构上提供了更加一体化、更加高效的平台。□

3 哈尔滨梦幻乐园

猜你喜欢
哈工大建筑学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