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2019-06-03 08:55陈雄民,郑芸,林安
就业与保障 2019年8期
关键词:福建省

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5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城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结合2017~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结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对山东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韩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予以通报批评。

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于2017~2018年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开展评估检查。通过评估检查发现,在保护工作方面有5个城市存在突出问题:山东省聊城市在古城内大规模拆建并进行房地产开发;山西省大同市在古城内拆真建假;河南省洛阳市在历史文化街区违反规划大拆大建;陕西省韩城市在古城内成片拆建、破坏山水环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搬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后,街区长期空置。这些行为致使名城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经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上述城市予以通报批评,要求上述城市人民政府立即梳理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开展整改工作。

通报明确,各地整改情况应于2019年5月31日前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对于整改不到位的,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两部门要求,各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健全保护制度,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加大保护投入,履行管理职责,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延续城乡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化基因,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住建部将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体检评估制度,体检评估情况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约谈制度,对保护工作不利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并根据破坏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列入濒危名录、撤销称号等处罚措施。

(文/陈雄民)

福建省建成首批200个省级森林村庄

森林村庄——永泰县同安镇芹草村(陈成才 摄)

经村庄自查达标、县级初审合格、市级验收推荐、省级复核通过和公示无异议,2019年2月18日,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局联合命名邵武市大埠岗镇竹源村等首批200个村庄为“福建省森林村庄”。

实施“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开展省级森林村庄建设,是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助力美丽新福建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福建省各地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特别是大力开展村庄“四旁”植树绿化,建成了一批山青水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宜居宜业的森林村庄,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首批获命名的200个省级森林村庄是这些森林村庄中的典型代表。福建省将持续推进森林村庄建设,至2022年,计划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000个以上。

(文/郑芸)

福建省2019年将建设5.9万个充电桩

根据福建省发改委通报,2019年,福建省将建设5.9万个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8516个,城市公交充电桩2435个,公路客运充电桩1108个,物流等专用车及电动作业设备充电桩22154个,私人充电桩2.5万个。

2018年,福建省共建成公共充电桩6383个,完成年度工程包计划数3560个的179.3%。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5475个,完成《关于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确定的“十三五”公共充电桩建设前三年目标(10272个)的150.7%,公共充电桩桩车比达到1∶4.54,高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1∶7的桩车比要求。

截至2018年年底,福建省已建成充电站1606座、换电站12座、充电桩46662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5475个、专用充电桩3580个、私人充电桩27607个。

(文/林安)

龙津溪引水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

据福建省水利厅消息,福建龙津溪引水工程近日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是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获奖工程是建设规范、设计优秀、施工先进、质量优良、运行可靠、效益显著的工程,是所有参建单位通力协作、集体创作的精品工程。

福建龙津溪引水工程是保障厦门市供水安全和中长期用水的第二水源工程,也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应急供水保障工程。该工程为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溪口闸坝、引水隧洞和进出水口组成,总投资3.7亿元。闸坝设4孔泄水闸,两侧布置重力坝段,引水隧洞长13.9公里,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年均可向厦门市输送2亿立方米优质水。工程于2011年8月开工,2017年6月完工,2017年8月下闸蓄水。

(文/林丽)

福厦高铁——攻克国内首座跨海高铁桥施工难度最大节点

2019年3月25日,福厦高铁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新进展,跨海高速铁路桥主墩两个钢吊箱全部准确“坐床”泉州湾。这两个庞然大物有2个篮球场大、3层楼高,在海风和海浪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用船吊运到现场并准确入位,关键是靠技术创新。

这是福厦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节点,跨海大桥全长20.287公里,海上桥梁长8.96公里,主桥长800米、主跨400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这也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

对于钢吊箱的作用,项目总工张延河解释说:“就像在海中放置一个巨型箱子,将箱子底部和海中桩基相连并固定,然后向底部浇筑混凝土,并抽干里面的海水,这样就可以在海中形成一个小型人工岛,使海洋施工环境变为陆地环境,方便承台施工。”

钢吊箱设计尺寸长41.9米、宽27.9米、高10.47米,自重达517.7吨,堪称“钢铁巨人”。整个钢吊箱安放过程,要在海风、波浪、浮力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下,准确无误地穿过24根桩径为3米的钢护筒。钢吊箱下放到位时,吊装精度控制在前后2毫米、上下6毫米范围内,远远优于3厘米下放精度控制要求。

(文/林侃)

福建省将新增南昌—厦门(福州)高铁

备受关注的昌厦(福)铁路有新进展,按《福建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铁按照双线设计,线路全长约635公里,福建境内规划新建线路全长约410km,速度目标值350km/h,投资预算620亿元。这意味着福州至南昌全程将缩短至1.8小时!

(文/李凌生)

龙岩大桥桩基建设核心技术获全国业内大奖

建设中的龙岩大桥(汤德旺 摄)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9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龙岩大桥中使用的“岩溶区复杂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成套工艺与方法”荣获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龙岩市的徐旺兴等人作为主要完成人作出了突出贡献。

龙岩大桥是省、市重点项目,是龙岩中心城区连接南北、沟通新老城区的重要枢纽,对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龙岩大桥全长3.4千米,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北引桥新增葫芦溪分洪工程三大部分,其中桥梁工程总长2329米。全线跨越七条既有城市主干道、两条既有铁路以及龙津河。

由于龙岩大桥主桥范围地质情况特殊,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主桥桩基成桩建设要克服溶洞层数多、溶腔面积大、岩石强度高三大难关,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在国内乃至世界桥梁施工史上均属罕见。

(文/杨华)

福州市拉网式检查建筑垃圾运输企业

根据福州市政府安全工作部署,2019年3月25日~4月25日,市城管委、市交警支队、市道安办及市城管委下属的市渣土管理处共同对全市119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项目涉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隐患排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六大项。

3月25日上午,市城管委连同市渣土管理处人员来到闽侯县上街(高新区)的福建金大通渣土运输有限公司检查。执法人员发现,福建金大通渣土运输有限公司基本按照部门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企业提供的安全宣传培训材料的照片疑似相同等。

福州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处书记金甦表示,目前福州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119家,渣土运输作业车辆2500多辆,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将进一步深化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对检查出的问题将列出清单,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企业,将停业整顿。同时,此次行动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存在重大隐患问题的企业予以曝光和重罚,最大限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文/林霞)

5月1日起福州市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

分类垃圾桶(木易 摄)

福州市日前制定《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9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根据该方案,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前端可操作、后端可消化”为原则,以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重点,以党建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力争年底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文/徐平)

福州市江阴港区三大项目投入运营

2019年3月27日上午,随着智能理货系统、冷链物流仓库、箱管堆场3个项目在福州江阴港区同时投入运营,港口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港区进一步推动智慧港区建设、向国际深水大港迈进打下良好的基础。2019年第一季度,福州港务集团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650万吨,比增1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3.5万标箱,比增5.3%;其中江阴港区完成集装箱量45.4万标箱,比增10%。

(文/施文)

厦门市海翔码头试运行迎来首艘外籍货轮

2019年3月21日中午,厦门市刘五店南部港区海翔码头迎来巴拿马籍的“派利德”号货轮,这是海翔码头通过市级口岸开放验收后,首艘以“单船单报”形式申请入境的外贸船舶。本次试运行标志着该码头已通过了口岸正式开放前的“期中考”,并已初步具备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能力。

海翔码头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澳头,是同安、翔安两区唯一的现代化物流码头,其散杂货泊位工程是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该码头岸线总长785米,现建成3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前沿设计底标深度可容纳5万~7万吨级散杂货船靠泊。

“海翔码头地理位置优越,是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码头,该码头的开放为大陆打通了一条对台经贸往来的新通道。”厦门市口岸办海港处处长伍建昌告诉记者,此次“派利德”号货轮运载货物为花岗石,重达3782.7吨,是经台湾中转最终抵达厦门。

未来越来越多的石材、散杂货等有望由海翔码头登陆,有利于东渡港区散杂货业务的转移,缓解“四桥一隧”运输压力,为厦门市港口产业跨岛发展专业化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翔码头与厦门港的石材货源地泉州市南安市比邻相接,能更好地服务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相比停靠厦门岛内的东渡港区,海翔码头距离更近,可节省约30%的陆路运输成本,有效减轻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文/黄颖)

惠安县崇武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启动

崇武古城墙(杨玉梅 摄)

为更好保护古城,经国家文物局同意,2019年3月14日,泉州市崇武镇政府启动崇武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内容包括崇武古城墙东、西、北段上下跑马道,及部分城垛、城墙修缮,东起灯塔,沿古城东门、北门、西门、水关门至南城脚,全长约1567米。计划工期约120天。这是近年来,崇武古城墙较为全面、规模较大的一次保护修缮工作。

崇武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是市文旅局派驻崇武古城保护修缮的项目指导专家,其多次到现场勘查。姚洪峰介绍,因为建成时代久远,崇武古城墙存在不少问题。城墙、跑马道上长有树木、杂草,已经扎根城墙,将石头顶起;城垛、墙体出现缺损、空鼓现象;在跑马道5米保护范围内,存在不少违章搭盖、电线乱拉等现象。

根据保护修缮方案,文物保护施工单位将对树木、杂草进行清除,对缺损、空鼓的墙体进行修补,对跑马道进行夯土。相关部门对违章搭盖进行清理,对电线设施进行落地处理。

(文/潘崇)

福清核电5号机组汽轮机本体安装基本完成

2019年3月26日20时17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汽轮机三缸扣缸一次性成功,标志着汽轮机本体安装基本完成。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汽轮机由一个高中压合缸和两个低压缸组成,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汽轮机。汽轮机扣缸主要部件总重量达1988.8吨,汽轮机轴系长达40.655米,是世界在建核电机组中设备尺寸最大、转子单重最大、低压末级叶片最长的汽轮机组。

(文/厦金)

漳浦县港城大道有望2019年年底通车

从漳浦县交通局获悉,漳浦港城大道工程将于2019年年底建成通车。路线全长近15公里,总投资近14亿元,届时从古雷到漳浦动车站及漳浦县城将缩短近一半路程。

港城大道按一级公路(兼市政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工程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目前进展顺利,路基成型约13.7公里,瓷窑大桥已完成,巷内隧道已全线贯通正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下阶段将进行刺里中桥和下穿沈海高速路段施工、路面工程施工、交安工程施工等。

(文/谢婷)

南靖县在漳州市率先实行建筑工程施工预许可

2018年年底,南靖县在漳州全市率先实行建筑工程施工预许可。在项目土地权属清晰的前提下,南靖县通过预先审核项目开工的关键审批材料,让项目先行开工建设,住建局提前介入监督,后续同步补全相关审批材料。从项目立项到颁发建筑工程施工预许可证,最短只需10个工作日。以往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准备14份材料,现在先提交7份就可以拿到建筑工程施工预许可证。

(文/林东)

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成效显著

中国武夷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建材超市

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交流成效突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已经成为拉动福建省出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据福州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2个月,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383.1亿元,同比增长7.6%,对同期福建省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36%。

从具体贸易伙伴看,2019年1~2月,福建省对东盟出口总额212.9亿元,增长10.3%;对印度出口总额25.7亿元,增长18%;对俄罗斯出口总额18.1亿元,增长7.5%;对阿联酋出口总额17亿元,增长27.3%;对沙特阿拉伯出口总额13.3亿元,增长47%。

从具体商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为福建省出口的主要商品。其中,纺织服装、家具、鞋类、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6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137.3亿元,增长0.5%;机电产品出口总额129.3亿元,增长13.6%,二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的69.6%。

(文/木然)

宁德市着力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

据宁德市发改委规划,2019年,宁德将充分发挥环三都澳辐射带动功能,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山海协作深化创新、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

2018年,宁德市上报的20个重大项目入选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台账,总投资约1644.3亿元,项目均有序推进。

2019年,宁德市将加强与其他区市间的协作,具体表现在: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宁东高速公路福建段、沈海复线、宁古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深化宁德至南平铁路建设前期工作,重点突破宁德至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大力推进漳湾作业区、城澳作业区、杨岐作业区等港口泊位项目建设。

促进优势产业互补。重点围绕宁德市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在闽东北5市(区)更大范围内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对接对口帮扶地区,推动更多研究技术、专业人才、信息数据、市场引领等要素向宁德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转移。

强化生态协同保护。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通过加强协作,共同推进闽江和敖江生态保护,促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动环罗源湾——三都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全力守护区域生态环境。

推进社会资源共享。重点依托福州市硬软件资源和大都市圈信息化、大数据等方面优势,加强教育、医疗、旅游、就业等资源共享,携手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推进项目协作。在2019年谋划筛选上报37个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基础上,对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落实“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福建省
同享好时光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福建省加大对老区村的扶贫开发建设为度
2015年福建省十大妇联新闻回眸
福建省2015年“最美家庭”揭晓
福建省计量院获批两项国家专利